调控之手摁住增长势头
从国家对药品实行降价的次数和幅度分析,抗感染药物首当其冲不足为怪。全国典型城市样本医院的用药统计,很直观地表达了抗感染药物调价后,其增长幅度与受到宏观调控的医院用药总金额的变化一样呈下降态势。两者降幅竟然何其相似,同时呈平行下降状态(见图1)。
城市经济水平决定用药走势
由于各城市抽样医院数量不一,所以不能单以当年某药品占样本医院的份额多少来分析各城市的用药水平,不然,此乃大谬也。图3与图4所表示的是各城市3年来所占份额,其变化是跟随各城市样本医院根据当地的用药特点和相关政策在改变。
从图3可见,上海、湖北、湖南等城市样本医院近3年来使用抗感染药物占当年全部样本医院用药的份额有所增加;广州、重庆、天津、郑州及石家庄有所减少;其余城市则在平稳中作微调。
图4是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各城市样本医院购入金额占全部样本医院总金额的份额变化。从图中我们也可以看出,之所以在整个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大类出现如此走势,主要是由于北京与上海两大城市样本医院购入金额占总金额份额在逐年上升,正是这2个特大城市的用药变化左右了整个大类药物的走势。广州、杭州及西安等城市样本医院的用量显示在逐年减少;其他城市则是在平衡中微调。
, 百拇医药
由于抽样城市涉及到16个,所以笔者用购入金额多少进行排序后,以8个城市为一组,共分成2组,从中可以洞察到其市场的端倪。
抗感染药:价格调控起作用
笔者以重点城市样本医院2004~2006年购入抗感染药物的金额及与上一年数据进行同比分析(见图5、图8),其结果显示,被统计的所有城市在2006年购药金额的增幅均小于2004年;2006年除了广州与湖南2个地区2006年的增幅大于2005年,以及上海、湖北与成都三地区的增幅与2005年基本持平外,其余城市都是呈下降态势。特别要指出的是,重庆、济南、石家庄与郑州四城市出现了负增长。
但我们必须注意到的是:其一,抗感染药物的增长幅度一直小于药品总金额的增长幅度;其二,占医院用药的份额也因为降价和限制使用的缘故而逐年减少。因此笔者认为,政府对药品价格的宏观调控的确起到了作用。
, 百拇医药 另外,按笔者多年来对样本医院用药分析的经验,在一些内地城市和中型城市,它们使用抗感染药物的频度和数量相对来说应该大于沿海城市和一些特大城市。因此,这个统计结果是很值得这些城市相关业内人士所关注,若作进一步调查或许大有文章可做。
抗肿瘤药:增幅高企势头持续
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2006年在16城市的走势也均小于2004年,这也从侧面证明了整个医院用药市场的确受宏观调控所遏制(见图7、图8)。除了上海、广州与沈阳三城市2006年的增幅大于2005年以及济南、郑州和石家庄三城市出现负增长外,其余城市则是逐年走低。尽管走势如此,但是该类药的同比增长绝对值是大于抗感染药物,所以也会出现像北京地区样本医院尽管购入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大类的金额同比下降,但占全部样本医院该类药年度份额却上升的现象。
然而,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大类与抗感染类药不一样,其占药品总金额的份额在增加,虽然该大类增长幅度由于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增幅下降而趋缓,但是增幅一直高于总金额的增长幅度(见图2)。在品种方面,紫杉醇、多西他赛、奥沙利铂、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及霉酚酸酯等品种位序的前移,至少说明几个问题:其一,该类药临床需要在增加;其二,尽管2006年6月和10月国家分别对99个中、西抗肿瘤药及免疫调节剂实行降价,但实际上还没有对该类药的市场产生多大影响;其三,由于科学的迅速发展,目前治疗癌症的新药和方法越来越多(比如器官移植),尽管药费昂贵,甚至许多药物尚没有进入医保目录,但是有些病人需要终身服药,为了生存,患者不得已而为之。
, 百拇医药
点评:
2006年的医药工业统计数据表明,我国的医药工业跌入了低谷。同样,医药市场由于遭到药品连续降价和各地各种招、投标以及其他种种因素的影响,所以,尽管样本医院用药金额有所上升,但是同比增幅已出现连续下降(2004年为27.58%、2005年为19.67%、2006年为13.12%)。从医院用药的角度分析,宏观调控的确起了作用。但是从整个医药工业运行来分析,笔者认为,政府应该多发挥行政主导作用和多方位给予企业支持。
今年3月12日,我国卫生部发布的《药品处方管理办法》,并宣布在2007年5月1日正式实施。其中第十六条要求“医疗机构应当按照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并公布的药品通用名称购进药品的品种,注射剂型和口服剂型各不得超过2种,处方组成类同的复方制剂1~2种”。现在对“2种”的理解有种种,笔者比较赞同的是针对生产厂家而言,同一通用名的药物注射和口服剂型的品种不能超过2家,也就是说,对于一家医院而言,同一通用名的药物,供应厂商不能超过2家,并接纳指定供应商的该品种的所有规格但不是所有剂型。
, http://www.100md.com
对于医院来说,应该考虑的是对这“2种”的挑选,是以一种原研药和一种仿制药搭配为好还是以一种品牌药和一种普药搭配为好的问题。而对厂商说来,他们担心的是会否产生与目前倡导的“阳光操作”背道而驰的现象,比如医院垄断等,这可能会对医药企业产生种种不利影响。因为中国毕竟是药品仿制大国,低水平重复生产导致同品种的生产企业是这基数“2种”的10倍、20倍甚至50倍、100倍,企业的担心是有理的。笔者认为,对这“2种”要相对而言,比如对一些进入医保的老药、普药,能否放宽基数“2种”的限制,或者能是“4种”甚至其他数,不然一些以生产普药为主的老国企真不知该如何是好了,这也牵涉到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的问题。
2006年全国城市样本医院购入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的金额统计显示,该类药占样本医院购入药品总金额的份额连年上升(2004年为15.29%、2005年为16.04%、2006年为17.08%)。该类药占总金额的份额增加和同比增幅又高于总金额的增幅,既说明2006年政府对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的降价作用至少目前还没有在样本医院体现出来,又说明抗肿瘤药和免疫调节剂目前的市场并没有像抗感染药物那样受到了遏制,也从侧面证明这一大类药的商机存在,就看企业如何去把握了。
抗肿瘤药物的生产具有高度垄断性的特点,国家第18次降价目录中有23个以前由企业自主定价的品种被纳入政府定价范围,企业再想获得垄断性的“暴利”会越来越难。要想再获利必须要考虑药物创新。现代科学特别是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正在逐步揭示恶性肿瘤的发生本质,抗肿瘤药物研究已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如罗氏公司的抗肿瘤药赫赛汀(曲妥珠单抗)要价25500元/支,据说就连刚结束的广东阳光限价招标采购对其的高价位也无可奈何,这就是原研药、专利药的魅力所在。只有在高投入后才会有高产出。, 百拇医药(本报特约撰稿人 干荣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