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4198
什么是中药饮片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14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5.14
     “饮片”一词的文献出处,最早见于清代吴仪洛在《本草从新》中“药肆中俱切为饮片”的记载,从此,更多的医药书籍中均有引用,并沿用至今。事实上,中医在临床用以治病的物质是中药饮片和成方制剂,中药的疗效并非原药材的疗效,实际是饮片的疗效。

    中药饮片与中药材

    药品范畴内的中药材仅指经过净制处理后的药材,对于未经依法净制处理的原药材不能列为药品概念下的中药材,只能是农副产品,不能直接入药。而中药饮片是中药材依据中医药理论,经过加工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的中药。二者在来源、性状、鉴别方式上有一定雷同之处,但中药材必须经过炮制之后成为中药饮片才能入药。临床处方上,无特殊说明的,均为饮片。这是中医临床用药的一个特点,也是中医药学的一大特色。因而在中药产业三大支柱中,中药饮片处于中心地位。

    中药饮片的历史

    春秋战国至宋代——中药炮制技术的起始和形成时期。

    《雷公炮炙论》等著作,不能满足中医处方用药的需求,于是在方剂“脚注”中较详细地记述了炮制方法和饮片质量要求,提高了可操作性。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等专著,明确提出了“凡有修合,依法炮制”,在方剂“脚注”中记述了炮制方法和炮制技巧,并以此作为检验饮片质量的辅助手段;对饮片炮制方法、炮制原则、炮制品种、饮片规格、炮制质量、临床应用等方面都有较成熟的严格要求。

    金元至明代——中药炮制理论形成时期。

    “适中”、“不及”、“太过”等炮制原则,至今仍是评价和控制炮制工艺及饮片质量有效的传统专业术语。

    清代——炮制品种和技术的扩大应用时期。

    清代的炮制品种有所增加,采用多种辅料“复制”为其特点。

    现代是炮制振兴、发展时期。

    特别是建国后50余年间,出版编写了近百部中药炮制专著,发表了数千篇中药炮制学术论文,取得了数十项中药炮制科研成果。

    中药饮片的现状

    自“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计划开始列入“中药饮片炮制研究专题”项目以来,炮制工艺筛选、技术参数优化、成分分析、药效对比、饮片质量检测以及中药炮制规范化、饮片质量标准化、中药饮片产业化等方面取得了数十项中药炮制科研成果。但遗憾的是,目前中药饮片炮制仍无统一的可量化的工艺参数。

    另一方面,由于栽培药材的变异,也导致了饮片内在质量的变化。人工种植的中药材因药农缺乏药学知识,随意施用化肥,不进行适时采收及合适的产地加工,则出现种质混杂、品种退化以及重金属、农药残留量超标等质量问题。

    同时,中药饮片产业基础差,技术改造起步晚,成为中药产业中最薄弱的环节,与其中心地位不相符合。绝大多数中药饮片生产企业为作坊式的加工点,其生产条件简陋,生产、质量检测设备落后,企业的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及专业技术人才缺乏,生产过程中药材的有效成分易流失,使饮片质量难以保证。由于小作坊加工模式大量存在,缺乏质量监督手段和市场管理不严,以次充好和直接制假售假现象时有发生。中药饮片也面临现代化的需求及领军品牌的崛起。(小鱼儿),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