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51352
青霉素工业盐第三次限价协议达成——协议能否执行尚待实践检验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22日 74(总第3382期)
     本报江苏讯 日前,在刚刚结束的南京第58届中国国际原料药会展(API)上,国内几大青霉素生产巨头又坐在了一起,商讨青霉素工业盐限价问题,并达成了不高于135~140元/BOU(十亿单位)的限价协议。这已是中国最大宗原料药青霉素工业盐生产企业历史上达成的第三次限价协议。

    2003年9月,华药、石药、哈药、鲁抗等四大生产厂家曾达成协议,敲定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不低于6美元/BOU。当时,青霉素工业盐的国内价格已跌破60元人民币/BOU。

    2005年9月,上述厂家再加上华星制药再次达成协议,约定青霉素工业盐出口价不低于6.3美元/BOU,内销价不低于57元人民币/BOU。当时,青霉素工业盐的出口价格在6.2美元/BOU左右。

    这两个限价协议是在青霉素工业盐价格跌势不止的情况下,国内生产企业协议不再降价。而此次却是在该产品价格不断上涨的情况下,国内生产企业协议不再涨价。目前,青霉素工业盐自去年年中以来已一路飙升至13~15美元/BOU,快接近历史最高点。

    业内人士分析认为,这个时候对该产品限价其实很重要,价格如果这样继续涨下去,印度可能就不买中国的青霉素工业盐了。印度是中国青霉素工业盐的最大出口市场——占国内总产量近70%。而在此之前,由于青霉素工业盐价格狂升,导致印度企业采购成本过高,已有印度国内企业开始恢复生产青霉素工业盐。

    与此同时,该产品连升不止的价格也使国内下游制剂厂家倍感压力,比如阿莫西林生产厂商。

    本轮原料药价格涨势强劲,主要是因为不断增加的国内外市场需求和因环保压力企业难以满负荷生产造成的。如果只是因为供需暂时有缺口而导致市场价格过度增长,则势必会刺激国内已经停限产、转产的一些老青霉素生产企业增产或重新投产,届时,青霉素工业盐的价格将很快出现较大幅度的回落。

    业内人士指出,虽然达成本次协议的愿望是良好的,但由于全国最大青霉素工业盐生产企业华星制药并未参与此次限价行动,因此人们怀疑,现实中该产品的限价能够保持多久?

    (邢少文),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