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士卿教授
悬壶执教情洒陇原--记“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张士卿教授
在4月30日甘肃举行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表彰大会上,《中医儿科杂志》主编张士卿教授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张士卿,医学硕士,甘肃中医学院前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曾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之一。
治学 勤求博采得真传
1970年8月,张士卿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后来到大西北的平凉地区卫生学校任教。1978年10月~1980年10月,张士卿教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医学硕士学位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优秀的成绩成为首届中医学硕士。毕业后,他被选留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西苑医院儿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此期间,他侍诊于我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王伯岳研究员身边,通过耳濡目染、口授心传,全面继承了王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临证疗效可靠,深受病家信赖。在北京工作3年后,他又一次毅然返回大西北,来到建院不久的甘肃中医学院任教。此期间,他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拜全国名老中医、甘肃中医学院原院长于己百教授为师,全面继承整理于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 http://www.100md.com
治学精心栽培桃李芳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张士卿教授遵循中医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在承担繁重的学院管理工作的同时,他始终坚持既教课又出诊为患者服务,先后担任《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中医儿科学》等多门课程、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方面,他平均年授课400学时以上,他讲授课程内容熟练,仪态得体,语言清晰流利,阐述深入浅出,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注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爱戴。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学生们还经常请他做专题讲座,内容涉及专业、人文、科普等诸多方面,每次讲座都座无虚席,常常有人站在过道中听他的讲座。由于张士卿教授在我国中医儿科学方面造诣深、知名度高,2001年被南京中医药大学聘任为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士卿教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师承传授”的教学方法。他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和临床经验传授给他的学术继承人,他所培养的研究生已遍及陇原,享誉全国,其中许多已成为医疗卫生界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 百拇医药
医疗悬壶济世美名扬
张士卿教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勤于临证,重视实践。特别是他因身体原因于2002年9月底请辞院长职务以后,门诊应诊时间有所增加,一周4个半天,每次门诊量达60人左右,仅最近3年的统计,诊治门诊患者达15000余人次。他上门诊总是上班早,下班晚。他对待患者,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对那些急重病人或是远道来的病人,总是给予特殊照顾。他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诊察疾病认真细致,解释病情耐心热忱。他还坚持参加每年至少两次的义诊活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特别是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奔赴定西医疗第一线,深入病房查看“非典”患者,为甘肃制定防治“非典”中医中药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受医疗界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术笔耕不辍成就卓
张士卿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积极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60余篇,合编出版了《中医儿科学》、《中医病因病机学》、《敦煌医粹》、《内经精义》、《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等教材、著作10余部;执笔整理完成并出版了《中国百年万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伯岳∕于己百》两部;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中医儿科杂志》并担任主编;先后主持完成了“双龙雪莲酒的开发研究”、“固本膏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分别荣获甘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甘肃省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甘肃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张士卿教授在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界和医疗界享有盛誉,知名度较高,是我国知名的中医儿科学专家之一。他以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渊博的人文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勤奋严谨的求学、治学精神,学高身正的师德医德风范,清正廉洁的政治素质,诚朴豁达的为人处事品格和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同道、学者、患者的一致赞颂,他那种热爱中医,热爱教育,育人为本,活人为先的高尚品德和大家风范,值得学习和发扬。, http://www.100md.com(高新军 郑访江 本报)
在4月30日甘肃举行的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五一劳动奖状”、“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表彰大会上,《中医儿科杂志》主编张士卿教授被甘肃省总工会授予“甘肃省五一劳动奖章”。
张士卿,医学硕士,甘肃中医学院前院长,教授、主任医师,中医儿科学学术带头人,博士生导师,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他曾被国家卫生部授予“全国卫生文明建设先进工作者”荣誉称号,被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授予“三育人”先进个人荣誉称号,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指导教师之一。
治学 勤求博采得真传
1970年8月,张士卿从北京中医学院(现北京中医药大学)中医专业毕业后来到大西北的平凉地区卫生学校任教。1978年10月~1980年10月,张士卿教授在中国中医研究院(现中国中医科学院)攻读医学硕士学位期间,勤奋学习,刻苦钻研,勤求古训,博采众方,以优秀的成绩成为首届中医学硕士。毕业后,他被选留在中国中医研究院北京西苑医院儿科,从事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在此期间,他侍诊于我国著名中医儿科专家王伯岳研究员身边,通过耳濡目染、口授心传,全面继承了王老先生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临证疗效可靠,深受病家信赖。在北京工作3年后,他又一次毅然返回大西北,来到建院不久的甘肃中医学院任教。此期间,他被国家人事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选定为全国首批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继承人,拜全国名老中医、甘肃中医学院原院长于己百教授为师,全面继承整理于老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
, http://www.100md.com
治学精心栽培桃李芳
在教书育人工作中,张士卿教授遵循中医教育规律,坚持育人为本。在承担繁重的学院管理工作的同时,他始终坚持既教课又出诊为患者服务,先后担任《内经》、《中医基础理论》、《伤寒论》、《中医儿科学》等多门课程、多专业、多层次的教学任务。在教学方面,他平均年授课400学时以上,他讲授课程内容熟练,仪态得体,语言清晰流利,阐述深入浅出,师生互动性强,课堂气氛活跃,注意启发式教学,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思维,教学效果好,深受学生爱戴。除了正常的课堂教学外,学生们还经常请他做专题讲座,内容涉及专业、人文、科普等诸多方面,每次讲座都座无虚席,常常有人站在过道中听他的讲座。由于张士卿教授在我国中医儿科学方面造诣深、知名度高,2001年被南京中医药大学聘任为中医儿科学博士研究生导师。
张士卿教授在教学实践中摸索出了一套适合中医人才培养模式的“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和“师承传授”的教学方法。他十分重视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和发展,积极参与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的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毫不保留地将自己的学术和临床经验传授给他的学术继承人,他所培养的研究生已遍及陇原,享誉全国,其中许多已成为医疗卫生界的中坚和骨干力量。
, 百拇医药
医疗悬壶济世美名扬
张士卿教授在搞好教学的同时,勤于临证,重视实践。特别是他因身体原因于2002年9月底请辞院长职务以后,门诊应诊时间有所增加,一周4个半天,每次门诊量达60人左右,仅最近3年的统计,诊治门诊患者达15000余人次。他上门诊总是上班早,下班晚。他对待患者,不分贫富贵贱,一视同仁,对那些急重病人或是远道来的病人,总是给予特殊照顾。他急病人之所急,痛病人之所痛,诊察疾病认真细致,解释病情耐心热忱。他还坚持参加每年至少两次的义诊活动,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和技能,服务群众,回报社会。特别是2003年抗击“非典”时期,他不顾个人安危,主动请缨,奔赴定西医疗第一线,深入病房查看“非典”患者,为甘肃制定防治“非典”中医中药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深受医疗界和社会的广泛赞誉。
学术笔耕不辍成就卓
张士卿教授几十年如一日,笔耕不辍,积极开展中医药科学研究,在学术上做出了突出贡献。近年来,先后在国内外中医药学术刊物上发表具有较高学术价值的论文60余篇,合编出版了《中医儿科学》、《中医病因病机学》、《敦煌医粹》、《内经精义》、《黄帝内经研究大成》等教材、著作10余部;执笔整理完成并出版了《中国百年万名中医临床家丛书·王伯岳∕于己百》两部;创办了国内第一份《中医儿科杂志》并担任主编;先后主持完成了“双龙雪莲酒的开发研究”、“固本膏治疗肾虚腰痛的临床与实验研究”等多项科研成果,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分别荣获甘肃省教委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甘肃省教委教学成果二等奖,甘肃省普通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等。
张士卿教授在我国高等中医药教育界和医疗界享有盛誉,知名度较高,是我国知名的中医儿科学专家之一。他以深厚的中医理论功底,渊博的人文知识,精湛的专业技能,勤奋严谨的求学、治学精神,学高身正的师德医德风范,清正廉洁的政治素质,诚朴豁达的为人处事品格和尽职尽责的奉献精神,赢得了同道、学者、患者的一致赞颂,他那种热爱中医,热爱教育,育人为本,活人为先的高尚品德和大家风范,值得学习和发扬。, http://www.100md.com(高新军 郑访江 本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