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3658
三股力量江城“开战”
http://www.100md.com 2007年5月30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5.30
     5月24日,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主办、SFDA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承办的“武汉药品零售企业分类管理培训班”报名火爆。这让出席开班仪式的武汉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市场监督处处长黄庆鹏始料未及。在他的印象里,药店这么主动的情景还不多见。武汉几大平价药店之一的隆泰医药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俞达向记者道出个中原因:“现在武汉各药店之间的价格都差不多,因此大家已将竞争的重点转到服务方面,自然更重视培训了。”

    武汉是全国最早打响价格战的城市之一,2001年隆泰首家举起平价大旗,汉深大药房紧随其后,在该店发生的纵火事件曾引起各地媒体的关注。从那时起,武汉的药店就开始了价格战的厮杀,混战的结局是诸侯割据。武汉普安医药有限公司总经理叶跃雄总结说:“传统药店、平价药店和单体药店在武汉活得都不错。”

    药价战至全国最低

    据叶跃雄回忆,隆泰在汉口劳动街开出第一家平价药店时,引起全城市民追捧,甚至连隔岸武昌青山区的居民也专程坐车来买药。
, http://www.100md.com
    2001年年底,隆泰宣称“平均降价40%”,“实行10点利”;2002年1月,汉深大药房宣布3000多种药品实行降价销售,平均降幅40%;随后,全市有300多家药店打出“平价”的旗号。以“平价”领跑的隆泰、汉深等几大平价药店战绩骄人,以汉深为例,降价前的日销售额只有几千元,降价后第一个月便上升到2万元。

    平价药店的大量涌现给传统的连锁企业——湖北中联、马应龙等造成了巨大的冲击,市场份额被瓜分,以至当年9月,有部分药店声称武汉市场已进入“微利时代”。但“战争”并未结束,2004年武汉的平价之战又现高潮,武汉老百姓大药房、健康人大药房、金药堂分别于9月、11月、12月先后开业,带来了新一轮的价格冲击波:老百姓推出800种全市最低价的常用药,健康人声称仅有2~3个点的盈利,而金药堂对8000多种药品实行降价。

    平价后起之秀的挑战自然遭到了老牌劲旅的反击,夹在中间的其他药店只有跟风降价。这轮价格战打下来,连隆泰、汉深等平价药店也称再没有降价的空间,汉深大药房董事长叶柏森曾对媒体表示:“能活下来已经不错了。”
, 百拇医药
    黄庆鹏对记者说:“武汉药店的价格竞争非常充分,是全国药价最低的城市之一。”

    各种业态分庭抗礼

    应记者“采访几家做得较好的连锁企业”的要求,武汉医药行业协会副秘书长刘佩兰向记者推荐了湖北中联和普安。无独有偶,当记者咨询湖北中联副总经理陈卓的意见时,他也向记者推荐了普安。他说:“在药妆方面,普安做得比较有特色。”

    在记者走访的几家连锁企业总部中,普安总经理叶跃雄的办公室最漂亮、最豪华。记者看到其镶嵌在墙壁上的玻璃柜里,有太极集团和强生授予普安的销售奖牌。叶跃雄并不认同普安的定位是“药妆”,“2001~2004年,武汉的价格战打得异常激烈,像我们这些传统店的药价一开始就遭到了冲击,怎么办?与平价药店相比,我们的价格没有优势,所以被逼走高端路线。”

    所谓“高端路线”,是指普安的门店绝大部分开在几大商圈里,如武汉广场商圈、中南商圈等,按类型分为商圈店和商超店。叶跃雄说:“我们选择日常护理用品、新特药等来经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消费者对这些产品的价格不是很敏感。武汉药店的平均客单价约为30元,而我们的平均客单价能达到60元以上。”
, http://www.100md.com
    在一些同行的印象中,湖北中联走的是“店中店”路线,但记者漫步武汉街头时发现,在许多主要的街道旁,也能发现湖北中联的身影。陈卓证实了这一点,“我们有100多家门店,‘店中店’只有十几家。”由于具有品牌优势,且紧密跟进价格,湖北中联、马应龙、茗参等传统连锁企业依然保持着自己的主流地位。

    在武汉,除了传统连锁企业和平价药店外,同济堂和九州通是分庭抗礼的第三股力量。同济堂是门店最多的连锁企业,据同济堂总经理彭昌平介绍,单在武汉市区内,他们就有581家门店。九州通也有300多家门店,全是利用GSP的机会“收编”的。

    叶跃雄告诉记者:“被九州通‘收编’的单体药店实际运作与以前并没有太大的不同,但由于有九州通强大的物流配送体系做支撑,配送成本较低。像普安,就需要先从外面采购,再配送,这样就多了一个环节。”彭昌平则声称,除了九州通外,其他药店还没有像同济堂那样完善的物流配送体系。

    武汉的连锁企业规模都不大,多数只有几十家,如普安25家,隆泰30家,马应龙40多家。马应龙的总经理王健对记者说:“我们药店的规模还很小。”对于100多家门店的规模,陈卓也认为湖北中联所占的市场份额不大,“只有百分之十几”。陈卓和叶跃雄都认为,这种势力均衡的局面还会维持一段时间。
, 百拇医药
    发展“瓶颈”有待突破

    陈卓向记者表示,“店中店”的业态越往北方,客流越少,这是由消费习惯决定的,社区店将是湖北中联发展的方向,但目前的问题在于——“你也看到了,武汉的商品房是这里起一幢那里建一幢,社区的特征并不明显,现在进入的话成本太高。”叶跃雄也向记者明确表示,目前暂不考虑到社区发展,因为只有像广州那样出现大型社区,普安才有生存的空间。

    同为1000多万人口的大城市,与广州的4000多家药店相比,只有2300多家门店的武汉还有没有发展的空间?叶跃雄认为,武汉的药品零售市场已经饱和,因为这里的消费水平低于广州。

    由于数量众多,平价药店也遇到了发展“瓶颈”。叶跃雄说:“以前平价药店的有效覆盖面积是方圆1公里的范围,现在可能只有500米。正如你所说,有些平价药店不开灯,店貌陈旧,这正是为了节省成本和重新装修的费用。如果投入这些费用,将来要分摊到经营成本上,那么你的经营成本就比别人高,所以有些药店不愿意这样做。另外,有些店员的精神面貌不好,这也是由于客流不足造成的。由于价格差别不明显,平价这个概念在武汉已经失去了意义,现在大家都不叫平价药店,而叫药品超市了。”

    在一些非主要街道和内街、小巷,记者看到了番号众多的药店。九州通大昌店店长范天麒告诉记者,药店之间的价格战还是打得很激烈,有一种药品的全国零售价是5.7元,但武汉有的药店只卖4.5元。

    黄庆鹏告诉记者,从3月1日起,在城区新开办的零售药店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从2009年1月1日起,药品经营许可证到期的药店在换证时如继续经营处方药及甲类非处方药,必须配备执业药师。他说:“我们认为武汉的药店数量还是多了一点,希望通过规范把数量减少一些,同时引导药店把竞争转到服务上来。”

    在陈卓看来,2009年的到来对于湖北中联来说是一个发展的契机。, 百拇医药(陈爱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