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药专业 > 中草药汇编 > 中药大典 > 种子类 > 槟榔
编号:11460674
乐嚼槟榔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4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6.04
     “趋朝夜永未央渠,听鼓应官有底忙。行到前门门未启,轿中端坐吃槟榔。”这是清代刑部尚书、诗坛一代宗师王士祯戏赠清顺治进士、内阁中书程可则的七绝诗。

    说起槟榔,这种美食良药还与艺术相通。槟榔是产于广东、福建、云南等地的一种棕榈科常绿乔木。槟榔别名洗瘴丹,其种名槟榔子。自古以来,槟榔既是供人们消遣的美食,又是一味功能颇多、疗效显著的草药。

    在历史上,满清人入关以后,八旗功臣及汉人显贵遍居京城,锦衣玉食,肠肥脑满;为求健脾调中、预防宿食不消,渐渐都成了槟榔癖,无一不嚼槟榔。程可则乘轿在正阳们等候朝参时,也不忘嚼槟榔。因而,便有了文章开头的那首七绝诗。

    槟榔有一个美丽的传说。在远古时代,海南岛有个妖精叫三彭,他无恶不作,残害百姓。当地人忍无可忍,告诉天帝,天帝派来一个叫“宾”的大将铲除三彭。他们整整搏斗了七天七夜,三彭最终不是宾的对手,便向五指山密林深处逃窜。这时,恰好有一个樵夫挑柴下山,欲饮水解渴,狡猾的三彭就变成一条小虫,潜入水中,被樵夫饮入腹中,躲过了宾的追捕,从此不敢出来。后来,三彭的师母闻讯赶来,她使用魔法,用大石头把宾压在五指山下。

    从此,宾化作了植物,从石缝中茁壮成长。这种植物高数丈,叶似芭蕉,团聚顶端,风吹时如羽扇扫妖之状,叶中藏着累累果实。此果可待客,能疗疾。于是,人们亲切地把这种植物称作“宾郎”。久之,写成了加“木”字旁的“槟榔”。

    槟榔轶事多多。因其果实形似鸡心,呈粉红或橙黄色,富含有机酸、氨基酸、油脂和多种生物碱,口感柔滑甘美,且各味浓重,自古以来食之成癖者不乏其人。南朝宋代刘穆之,是一位政绩卓著的重臣,同时又是“食前方丈、且辄为十人撰”的饕餮之徒,必嚼槟榔以消食。故《南史·刘穆之传》载:“食毕求槟榔。江氏兄弟戏之曰:‘槟榔消食,君之常饥,何忽须此?’”

    至于槟榔的食用、药用价值,史籍多有记述。南朝梁代医学家陶弘景所撰《名医》谓:“槟榔生海南,出交州者形小味甘,广州以南者,形大味涩。”交州,即广西大部分地区,无论味甘味涩,若食之,须以盐水炒过,名之曰“盐炒”槟榔或“熟槟榔”,若入药,则切片生用。槟榔性温,归胃、大肠经,有驱冲破积,下气行水之功,尤长于降气破滞。槟榔配用木瓜、紫苏、防己等能治脚气水肿;配用焦三仙、莱菔子、桃仁、莪术等可治痰食积聚;单味配服对驱除绦虫最有效,配牵牛子,对绦虫、蛔虫均有效,配使君子、苦楝皮等可驱蛔虫、蛲虫等多种寄生虫。

    文/邬时民,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