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艽亟需保护与发展
秦艽为龙胆科植物秦艽,药用根,中国《药典》中收载有四种:秦艽、麻花秦艽和粗茎秦艽及小秦艽,药用和商品上同功混用。为祛风除热、活血止痛、关节拘弯、手足不遂等病的要药。
秦艽主要分布于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内蒙古、辽宁和黑龙江西部及四川北部、西藏、云南等地;粗茎秦艽主要分布甘肃、四川、西藏、青海、内蒙等地;麻花秦艽主要分布甘肃、四川、青海、西藏等地;小秦艽主要分布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山西、河北、内蒙古等地;总之,秦艽多分布我国西北部。春秋战国时代陕西和甘肃统属秦国,故名秦艽。
秦艽在上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野生资源尚多,基本能满足市场的需要,收购价1.80元(千克价,下同)。1978年产1350吨,年销950吨,创历史最高水平。1980产量下降,提高价格至2.40元,促进了采挖和收购,产销矛盾不突出。1983年收购950吨,销售820吨,购销基本平衡。1984年药材市场开放,市价再次提升为6~7元,1988年初
8~10元,下半年12~16元。1989年稳定在12~16元。1992年全国年产仅370吨,其后开发区的云南就产约300吨,销售缺口更大,市价升至18~20元,比上世纪80年代翻了3倍。后来由于森林采伐,秦艽生态环境恶化,分布范围迅速缩小,成为跨世纪的紧缺商品。全国上市量减少到500吨左右,陕西约50多吨,秦艽售价升高到35~45元,比1992年又翻了一番。2006年开市,售价扶摇直上,河北安国、安徽亳州小秦艽售价翻过50元大关,广州、玉林等市场的小秦艽纷纷升到50~60元,秦艽片统35~36亓。今年5月小秦艽至升85~95元,片统45~55元,比跨入21世纪时又翻了3倍,成直线上升之势态,引起商家关注。
2006年开市秦艽为何升至“天价”?根据产区调查,其主要原因在于以下几个方面:(1)野生资源减少。秦艽历来主要依赖野生资源,近些年来掠夺式采挖,不论大小,越挖越少。(2)适生区域缩小。森林破坏,开矿修路、气候旱化,失去了生长环境条件。原来分布广泛,现已难寻踪迹。(3)采挖药材人员减少。秦艽产区现多数成为经济新开发区和矿区,修路、建筑、开矿等农务都从外地顾工,几乎无人采药。(4)天然更新力变差。秦艽种子小,靠蚂蚁等小昆虫传播,得不到适生环境,不易生长繁衍。(5)人工栽培困难多。秦艽分布区广,适生环境缩小。适合生长于海拔1500~3000米高地区、阳光充足、土壤肥沃的林下或林缘。而且生长较慢,一年发芽长叶,三年开花,四年后才能采挖,生长期长,少则须四年,多者须六七年,亩产250千克左右。人工栽培研究成功后大面积推广进展缓慢。
综上调查分析:秦艽野生资源临危,随人口增长药用量大增,年需量1500~1800吨,按目前能上市商品不到50%,市场缺口继续扩大,有涨价势态。希望有关医药政府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加强野生资源保护,一方面有计划地分片封山育药,在种子成熟后方能进山采集,挖大留小,另一方面积极研究同属代用品,同时加速推广人工栽培和GAP规范化种植基地建设,以达中药资源可持续利用。(李世全 陕西省汉中市药材总公司)
闂佽娴烽弫濠氬磻婵犲洤绐楅柡鍥╁枔閳瑰秴鈹戦悩鍙夋悙婵☆偅锕㈤弻娑㈠Ψ閵忊剝鐝栭悷婊冨簻閹凤拷
闂傚倷鑳舵灙缂佺粯顨呴埢宥夊即閵忕姵鐎梺缁樺姉閸庛倝宕曞畝鍕厽闁逛即娼ф晶顔姐亜鎼搭垱瀚�
闂備浇宕垫慨鏉懨洪妶鍥e亾濮樼厧鐏︽い銏$懇楠炲鏁冮埀顒傜矆閸曨垱鐓熸俊顖濐嚙缁茶崵绱撳蹇斿
闂傚倷鑳堕幊鎾诲触鐎n剙鍨濋幖娣妼绾惧ジ鏌曟繛鐐珔闁告濞婇弻鈩冨緞鐎n亞鍔稿┑鈽嗗灲閹凤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