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0205
30~40岁的城市“白领”是脂肪肝的主要患病人群——专家认为其危害不亚于病毒性肝炎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1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6.11
     随着人类饮食结构和生活方式的改变,脂肪肝已成为继高血压、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之后的又一“富裕型疾病”,也是日常体检中最常发现的病种之一。

    ■肝脏——人体最大的“化工厂”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侯鹏博士介绍说,肝脏是人体最大的“化工厂”,承担着消化、解毒、分泌等重要功能,我们一日三餐吃进去的营养物质都必须依靠肝脏进行加工,才能提供人体生命活动的需要。除了物质代谢以外,肝脏还是人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体内产生的毒物、废物,以及食物中所含的有毒物质,都必须依靠肝脏解毒。可以说,没有肝脏,就没有生命,所以,爱护肝脏就是关爱生命。

    在正常情况下,肝脏对人体内物质的分解、合成、解毒以及脂肪的代谢等一系列精细而又复杂的操作,始终保持着动态平衡,肝组织一方面吸收着体内的游离脂肪酸,将其合成甘油三酯,另一方面又要以脂蛋白的形式把合成的甘油三酯输送到血液里,使其成为人体活动的重要能源。一旦肝脏摄取和转运脂类物质的过程发生了障碍,就会造成脂肪在肝脏内蓄积起来。正常人肝组织中含有少量的脂肪,其重量约为肝重量的4%~5%。如果由于某种原因引起肝内脂肪堆积过多,超过肝重量的10%甚至15%时,就被称为“脂肪肝”。
, http://www.100md.com
    脂肪肝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脂肪肝比较少见,其症状为疲劳、恶心、呕吐和不同程度的黄疸,并可短时间内发生昏迷及肾衰,严重者可在数小时内死亡,如果治疗及时,病情可迅速好转,不会留下后遗症。

    慢性脂肪肝较为常见,起病缓慢而隐匿,病程漫长。早期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部分病人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乏力、肝区疼痛、腹胀,以及右上腹胀满和压迫感等症状。由于这些症状没有特异性,与一般的慢性胃炎、胆囊炎相似,因而往往容易被误诊误治。

    ■脂肪肝缠上年轻人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体检中心主任田京发介绍说,脂肪肝的发病有两个趋势:

    第一,患病率逐年上升。目前,脂肪肝已经成为仅次于病毒性肝炎的第二大肝病。美国脂肪肝的发病率2005年比2001年翻了一番;我国上海市的一项调查表明,患脂肪肝的人数7年来增加了一倍。第二,发病年龄低龄化。目前,30~40岁的城市白领是患脂肪肝的主要人群,不少医院甚至查出了10多岁的小脂肪肝患者。一项调查显示,广州30岁左右人群的脂肪肝发病率为20%~30%。2006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为北京某科研单位1411人进行体检,参加体检者大多是40岁以下的“白领”,检查结果显示,其中475人患有脂肪肝,占33.6%。
, 百拇医药
    田京发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检查对象生活水平较高,饮食结构中脂肪与碳水化合物摄入较多。另外,脂肪肝的发生,还与不规律的工作、生活和行为习惯有关。如:工作压力大,睡眠不规律,经常熬夜,长时间静坐伏案工作,出门就坐车,缺少运动和锻炼,不良饮食习惯,吸烟、饮酒等。这些特点容易引发肥胖,影响脂肪的代谢,使血液中甘油三酯、胆固醇贮存过高,形成高脂血症,沉积到肝脏而形成脂肪肝。

    ■脂肪肝的危害不亚于病毒性肝炎

    有资料显示,15%的脂肪肝患者会从单纯性脂肪肝转变为肝硬化,有3%的患者会发展为肝功能衰竭,脂肪性肝病可使50岁以下的患者寿命缩短4年,50岁以上的患者寿命缩短10年。

    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主任侯鹏博士说,长期大量的肝细胞内脂肪堆积,会使机体的脂类代谢、运转发生障碍,导致能量代谢紊乱,使机体免疫功能大大下降。如果大量脂肪长期在肝内蓄积,肝脏血液供应、氧气供应及自身代谢将受到持续影响,会造成肝细胞大量肿胀、炎症浸润及坏死,并逐步发展成肝纤维化甚至肝硬化。有资料显示,30%的酒精性脂肪肝会发展为肝纤维化、肝硬化。非酒精性脂肪肝发生肝硬化的概率较低,发展进程相对较慢,约1.5%~8%的病人可进展为肝硬化。
, http://www.100md.com
    脂肪肝会不会发展为肝癌呢?侯博士说,脂肪肝的某些病因,如饮酒、营养不良、药物及毒物质损害等,既是脂肪肝的发病因素,也是肝癌的发病因素,因此,脂肪肝对肝癌的发生是一个助动因素,可增加癌变的机率。在肝炎病毒感染低发国家,长期嗜酒引起的肝硬化是肝癌的重要因素,约2%~3%的慢性嗜酒者通过酒精性肝硬化发展为肝癌。在我国,酒精性肝硬化合并肝癌者几乎都伴有乙肝病毒或丙肝病毒的感染,而嗜酒和慢性病毒性肝炎并存者,肝癌的发生率高于常人,发病年龄也早,预期寿命短。非酒精性脂肪肝由于肝硬化发病率低,出现较晚,因此,极少发生肝癌。

    ■脂肪肝:都是吃喝惹的祸

    脂肪肝是由诸多原因造成的。脂肪肝发病率的增高,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有着密切关系,具体说,包括营养失调、大量饮酒、糖尿病、肝炎、代谢和内分泌障碍等多方面的原因。

    肥胖是引发脂肪肝第一病因。我国肥胖者已超过7000万人,肥胖人数正以5年翻一番的速度增长。上海市对4009名机关干部的调查显示,肥胖者已达31.6%。肥胖是非酒精性脂肪肝最常见和较肯定的危险因素,肥胖者发生脂肪肝的比例为50%~75%,重度肥胖者96%可发生脂肪肝。黑龙江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重度肥胖儿童的脂肪肝发病率高达80%,而城市中小学生的肥胖率已经超过20%。
, 百拇医药
    酒精是损害肝脏的第一杀手。由饮酒而引发的脂肪肝称为酒精性脂肪肝,75%~95%的慢性嗜酒者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酒精进入人体后,在肝脏内经过一系列的生化过程,最终转化为甘油三酯。长期大量饮酒必然会有大量的甘油三酯堆积在肝脏之中,逐渐形成脂肪肝。同时,酒精对肝细胞的毒性使肝细胞对脂肪酸的分解和代谢发生障碍,引起肝内脂肪沉积而造成脂肪肝。饮酒越多,脂肪肝也就越严重。男性每天饮80克(女性每天饮40克)50度的白酒,连续5年以上,就有发生脂肪肝的危险,每天饮酒40~80克,是致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危险界限,超过此界限,肝纤维化和肝硬化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

    营养不良也会引发脂肪肝。田京发主任介绍说,他所在的体检中心常常发现一些很瘦的人也患有脂肪肝,这种脂肪肝属于“营养不良性脂肪肝”。田主任说,这是由于长期营养物质摄入不足或吸收不良,不能满足机体需求,影响了脱辅基蛋白及磷脂的合成,致使脂蛋白生成不足。与此同时,糖皮质类固醇分泌增多,储存脂肪动员增加,大量游离脂肪释放到血液中,超过脂蛋白的转运能力而沉积于肝内,于是引发营养不良性脂肪肝。如有人因患有慢性肠道疾病、长期厌食、节食、偏食、素食、吸收不良综合征及胃肠旁路手术等原因,造成低蛋白血症,缺乏胆碱、氨基酸或趋脂物质。有的人担心发胖,长期素食、节食,也会发生营养不良性脂肪肝。
, http://www.100md.com
    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引发脂肪肝。糖尿病由于胰岛素不足,机体对葡萄糖的利用减少,为了补充能量,体内游离脂肪酸显著增加,这些脂肪酸不能被充分利用,使肝脏的脂肪合成亢进,从而引起脂肪肝。II型糖尿病患者脂肪肝发病率为40%~50%,且多为中度以上,肥胖与慢性酒精性肝损害均易并发糖尿病,60%肥胖患者合并糖尿病,发生脂肪肝的比率较无糖尿病者多两倍。有些肝炎患者,肝细胞对甘油三脂的合成与代谢平衡失调,如果进食脂肪类食物过多,就会使中性脂肪在肝内堆积形成脂肪肝。

    药物性肝损害引发脂肪肝。很多药物与脂肪肝有关,如四环素、乙酰水杨酸、糖皮质类固醇、合成雌激素、胺碘酮、硝苯地平、某些抗肿瘤药及降脂药等。它们抑制脂肪酸的氧化,引起脂蛋白合成障碍,减少脂蛋白从肝内的释放,从而使脂肪在肝内积聚。

    高脂血症是脂肪肝的孪生兄弟。高胆固醇血症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其中以高甘油三酯血症最为显著,绝大多数人常伴有肥胖、糖尿病和酒精中毒。此外,某些工业毒物,如黄磷、砷、铅、铜、汞、苯、四氯化碳等也可导致脂肪肝。

    妊娠急性脂肪肝。多发生于妊娠36~40周,重症者常伴发肝性脑病、肾衰竭、消化道出血。虽脂肪肝发生与遗传无直接关系,但糖尿病高血脂症多与家族遗传相关,所以某些相关原因的脂肪肝与遗传有关联。

    文/张献怀,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