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3172
北京平价药房七成亏损?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3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6.13
     北京市西四“养生堂”平价药房近日宣布停业。在经历了3年“红火”之后,平价药房似乎过早地走上了衰退之路,利润增长率一度下降,纷纷各谋转型出路。

    据了解,几年来,为了抢夺传统药店的已有市场,平价药房一再抛出降价政策,降价幅度从20%调至50%,甚至达到75%,一路走向自身所能承受的让利底线。在平价药房一再降价的形势下,传统药房也被迫相继降价,甚至一些城市的医院药品也大幅降价,无形中反过来削弱了平价药房的价格竞争优势。

    原老百姓大药房的总经理助理邝跃喜说,“对于价格比较敏感的消费群体已经饱和了,而且这几年药价一直在降,即使不是平价药房,价格也降了不少,所以价格的吸引力在逐步降低,平价药房的优势不再明显。”目前,很多平价药房为了降低成本,都将店面选在社区,但这样一来销售额大不如前,只有原来的1/3。

    当然,为了挽救一路下滑的业绩,平价药房也推出了“自有品牌”这一新的运作模式,许多平价药店纷纷大力推出自有品牌,企图通过提高毛利自救。如天天好大药房自有品牌涉及20多个品种,占同类产品总销量的15%左右。

    但这也没能成为平价药房的“救命稻草”。随着国家一系列诸如“抗生素限售令”政策的出台,平价药房所售药品种类再次大大缩减,在陷入只能一再降价的尴尬境地之后,又走进无药可卖的经营谷底。

    业内人士说,“现在平价药房的疲态跟当初的火爆无法相提并论。之前2000平方米的卖场日销售额可以达到30万元,但现在同样的面积做得好也就10万元的销售额。”亏损正在平价药房这个圈子中“传染”开来,京城第一家平价大药房“天天好”也刚刚关闭了其在东北市场的3家分店。

    据北京药监部门调查显示,目前平价药店在北京药品零售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仅有20%,传统药店仍是市场的绝对控制者,平价药店已出现了近7成的亏损率。(北京商报),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