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2期
编号:11456830
阿卡波糖(拜唐苹):唯一获准的IGT治疗药物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5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2期
     在众多的口服降糖药中,阿卡波糖(拜唐苹)是唯一获准应用于IGT治疗的药物,该药于2002年在中国首获批准,目前已在全球26个国家应用于糖尿病前期的治疗。阿卡波糖凭借抑制α-糖苷酶、延迟碳水化合物在肠道内的吸收从而直接降低餐后血糖,在糖尿病前期、糖尿病和心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均发挥了重要而独特的作用。阿卡波糖的安全性也经历了东西方大量临床研究的考证,其主要的副作用——肠胃胀气、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常可随时间推移而逐渐减少,且只要遵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加量”的用药原则,即可将不良反应的发生率降至最低。英国R Holman教授、加拿大R Josse教授、以色列A Karasik教授及中国的杨文英教授和胡大一教授分别就东西方阿卡波糖在临床应用中的大量证据进行了回顾与探讨。

    作用1:延缓并逆转IGT

    东方证据: 涉及261例糖尿病前期患者的中国干预研究结果显示,阿卡波糖治疗16周后餐后血糖峰值水平降低幅度(23 mg/dl对5 mg/dl,P=0.0001)和餐后胰岛素峰值降低幅度(125 pmol/L对88 pmol/L,P=0.0058)均较安慰剂组更为显著。另一项历时3年的中国预防研究显示,与对照组相比,阿卡波糖+饮食控制+运动组的糖尿病前期患者进展至糖尿病的危险显著降低88%(P=0.0001),二甲双胍+饮食控制+运动组的上述危险降低77%(P=0.0002)。
, 百拇医药
    西方证据: 2002年发表在柳叶刀杂志上的STOP-NIDDM研究显示,阿卡波糖可使IGT患者发展至糖尿病的危险降低36%(P=0.0003),并使35%的患者恢复至糖耐量正常水平(安慰剂组31%,P<0.0001)。

    作用2:有效控制2型糖尿病

    东方证据: 回顾阿卡波糖在亚洲2型糖尿病人群中的临床证据不难发现,阿卡波糖在单药治疗和联合治疗中均显现出卓越的疗效。有证据显示,阿卡波糖单药治疗24周可使患者HbA1C水平降低0.7%,显著优于安慰剂组(0.4%,P=0.04),且血糖及BMI均获明显改善。涉及亚洲多个国家的5项研究显示该药与不同口服降糖药物或胰岛素联用时仍可进一步发挥作用(图1)。阿卡波糖不仅对口服其他降糖药物控制不理想的2型糖尿病患者有效,也是胰岛素治疗效果欠佳者的最佳搭档。有证据显示,在磺脲类或二甲双胍最大剂量应用时血糖控制仍不理想的患者,阿卡波糖治疗24周可使HbA1C水平降低0.5%(安慰剂组升高0.1%,P=0.038)、体重减轻0.54 kg(安慰剂组增加0.42 kg,P<0.05)。
, 百拇医药
    西方证据: 荷兰学者van de Laar等在2005年对涉及2000余例患者的30项随机、安慰剂对照研究进行的荟萃分析结果显示,阿卡波糖对2型糖尿病患者具有长期、稳定的降糖作用,阿卡波糖组HbA1C水平降低0.8%,空腹和餐后血糖分别降低1.1 mmol/L和2.3 mmol/L。

    作用3:降低IGT及糖尿病者心血管事件危险

    东方证据: 中国预防研究显示,阿卡波糖在控制IGT者血糖的同时,还可同时改善患者体重、甘油三酯等代谢危险因素及血清C反应蛋白(CRP)等心血管危险标志物的水平。

    西方证据: STOP-NIDDM研究表明,阿卡波糖可使IGT患者发生心梗、任何心血管事件和新发高血压的危险分别显著降低91%、49%和34%。Hanefeld等对7项研究的荟萃分析(MeRIA7)结果显示,阿卡波糖可使2型糖尿病患者任何心血管事件发生危险显著降低35%,其中心梗危险降低64%。另有研究表明,使用阿卡波糖积极治疗餐后高血糖亦有脑血管事件预防作用,可使颈动脉内膜中层增厚的进度减缓50%。,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