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文章02
编号:11459225
也谈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学科课题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6日 新语丝
     作者:洗衣少滴水草

    最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课题的评审黑幕在新语丝“股市”上全面飘红,这确实要归功于中国中医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没有这2个单位旗下的北京三无课题和北京垃圾课题的多年带动,哪里有今天中西医结合学科牛市不倒的局面?

    本人参加过几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学科会议评审,事实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中标课题中,三无课题不是很多,能获得三无课题的都是中西医结合学科著名人物的嫡传弟子,这些人无需学术创新思想(从别人发表过的文章拷贝一个即可)和研究基础(挂名文章充当即可),只凭著名人物的权力,就能获得资助。永远不要考虑撼动三无课题,因为你的学术生命永远掌握在这些著名人物的手中。

    垃圾课题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中标课题的绝大多数,在会议评审中,看到本应淘汰的垃圾课题在会议评审中屡屡咸鱼翻身,而真正有学术水准的课题往往名落孙山,个中关节,真不便说什么。以2005年课题《出血性血小板病凝血酶受体研究及益气活血方的治疗作用》项目批准号30572441)为例(课题负责人是华中科技大学的沈霖,肖传国的同事)。之所以以它为例,是因为个课题在2007或2008年还会继续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资助,甚至是重点项目资助。
, http://www.100md.com
    1、没有研究意义

    这个课题在2002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西医结合学科课题《出血性血小板病膜糖蛋白受体研究及益气活血方治疗作用》(项目批准号30171194),2005年的课题是以2002年为基础的。这个课题意图研究出血性血小板病凝血酶受体和益气活血方的治疗作用,标书的原文第六页“经中药治疗后,患者的血小板膜糖蛋白表达增加,与正常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明显优于西药组(P<0.05)。提示益气活血方在受体蛋白水平上调节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是其治疗出血性血小板病的疗效机理之一”,我们就不难发现:这存在明显的混淆视听,实际上,益气活血方治疗仅仅提高了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而不能确定就是在受体蛋白水平上调节血小板膜糖蛋白的表达。课题负责人之所以用这种似是而非的结论,无非想在凝血酶受体与出血性血小板病之间建立的无中生有的联系。见原文第六页“值得指出的是,由于 GPⅠb 为血小板高亲和力凝血酶受体,而我们的研究发现出血性血小板病患者GPⅠb 低下,这就进一步启迪我们,该病发病机理可能与凝血酶受体异常有关。”(请注意:此处用的是可能二字,而在可行性分析中,却变成“出血性血小板病的发病极可能与凝血酶受体的异常有关”,1个“极可能”道出其套取2005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迫切心情)。课题负责人处心积虑地将非A即B的强迫性逻辑假设,当作公理讲出来,无非想为2005年的申请找点科学依据。在2002年基金的资助下,做了3年科研工作,学术认识仍旧停留在3年前的水平,唯一的学术业绩是用国家20多万的研究经费仅仅换来2篇垃圾论文。然而,这并不是最可笑的,这个课题的全部工作基础至多能表明出血性血小板病与膜糖蛋白受体减少有相关性,但没有任何证据表明凝血酶受体与出血性血小板病存在必然的因果关系,2005年课题的研究意义何在?
, http://www.100md.com
    2、没有创新性和科学性

    这份标书的本项目的特色与创新之处,是这样写的:“4.1 本研究出血在二个部位以上併血小板聚集缺陷的出血性血小板病为对象,应用现代医学所发展的单克隆抗体、流式细胞术及分子生物学等新技术,拟从凝血酶受体方面研究本病血小板聚集缺陷的病因病机,目前尚未见于文献资料。4.2 应用中药益气活血治疗本病而取效,系我们研究组的优势和创新。本项目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探讨中药对凝血酶受体的影响,有利于发展中药治疗“受体异常性疾病”的理论和实践。”

    课题负责人将一些早已普及的大众化技术当作“新”技术,也作为创新点之一,这是糊弄小孩子的把戏,哪里有一点方法创新和技术创新的痕迹?课题负责人将中药疗效当作创新点,理论创新也就成为无籍之谈。但是,课题负责人晓得2005年的标书毕竟不应该与2002年的过分相似,没有新意,于是课题负责人在标书的立项依据部分增加了PARs (protease-activated receptors),并且大书特书了一笔,可是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他在研究内容“益气活血方对出血性血小板病膜凝血酶受体的影响”中对PARs竟没有提及。想必是课题负责人对PARs都不清楚该怎么研究?是将PARs作为爆炒创新点使用的,2005年课题的科学性何在?,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