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62874
凉凉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18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6.18
     近一段时间,南方出现了连续的阴雨天气,尽管如此,仍无法阻挡夏季的炎热,似乎空气也变得焦灼。随着炎热而来的,是一系列夏季病的侵扰。漫漫夏日,如何尽可能地避免夏季病?本期,将主要从中医养生的角度,为基层医生上一堂降火课。

    暑夏阳盛重养阴

    传统医学认为,暑热则阳亢、气盛,气盛则伤阴。中医说的“气”,就是人体的机能活动和新陈代谢。

    人的生命活动是由数不清的“酶”催化的,温度高时,酶的活性会增强,导致人体机能耗竭,甚至危及生命。而人和恒温动物一样有一种特殊的本事——通过产热和散热,自动调节体温,使体温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

    在夏季,高热的天气使得人体散热困难,若人体失去了调控体温的能力,体温过度升高,就会发生中暑,即伤“阴”,而养阴的重点之一,就是要保持充足的体液(水分)。
, 百拇医药
    通常,人的体液占体重的60%~70%,年龄越小水分越多。就像原始单细胞生物生活在海洋里一样,人体的细胞浸泡在体液中,细胞与体液进行物质交换,用以维持生命。体液再通过呼吸、消化、泌尿及皮肤系统与外界环境进行不断的交换与更新。炎热的天气最容易使人丢失体液。单就出汗而言,一次有感觉的出汗,就会丢失上百毫升的液体。如果碰上高温、大汗淋漓时,就会失掉数千毫升液体,人会严重脱水。要保持体内充足的水分,就要做到:

    ◆多饮清凉茶 菊花茶、黄芪茶有明目、除烦、消暑的功效,可常饮;

    ◆多吃西瓜 山东人吃西瓜叫“喝西瓜”,因为西瓜95%是水分。中医把西瓜看作“天然的白虎汤”,大有清热解暑、保肝利尿的作用;

    ◆无糖尿病者饮用鲜甘蔗汁养阴 鲜甘蔗汁被誉为天然的复甲汤。

    ◆培养喝冷饮的习惯 不要喝那些有添加剂的软饮料,喝凉开水最好,可适当加冰块以消暑。如有中暑预兆,喝杯冰水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 百拇医药
    ◆中暑者及时补液 中暑者尽早给予静脉补液,这是最直接的补充体液的方式。

    消暑就要熄火

    什么是火?从生物化学角度看,生物体内的新陈代谢是“不冒烟”的燃烧,也是一种产生热量、生火的形式,以维持体温和保证生命活动的能源。一到夏季,人体散热就会大大减少,如果人体还继续摄入高热量物质,如同火上浇油。那么,如何给我们的身体熄火呢?

    ◆不吃高热量食物 高热能源无疑是含脂肪高的动物性食物以及产热高的油腻食物。俗语有言:“五、六、七月不吃牛羊肉”,这是老祖宗传下来的顺应四时的饮食智慧。

    ◆夏食清淡 适当节食就是养阴熄火。消暑最好的饮食是多吃含糖分少的生菜、黄瓜、苦瓜、丝瓜以及野菜等。

    ◆少食油腻菜 多喝清淡的汤菜。如传统豆腐汤、豆芽汤、丝瓜汤、紫菜汤、豌豆黄瓜汤等,既补充了水分、盐分和营养,还有利尿、排除废物毒物之功效。
, http://www.100md.com
    ◆补充盐分 出汗过多的同时,也会丢失大量盐分,西医上叫“低渗性脱水”,可导致“低盐综合征”。患低盐综合征者会进一步乏力、淡漠、无欲、血压下降、心跳无力,甚至危及生命,因此,补充盐分很重要,要适当多喝盐水。

    解暑需要造凉

    养“阴”,总是与冷、凉联系在一起。盛夏,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创造阴凉环境,呵护人体的“阴”本。如何创造阴凉?不外乎制冷造凉、避暑纳凉和散热降温。

    ◆制冷造凉 年轻人的工作环境在25℃为宜,老年人的居室温度保持在28℃左右就可以了,但睡觉时不可持续开空调,避免着凉,引发相关疾病。

    ◆避暑纳凉 纳凉的方式有很多,如旅游纳凉、观光纳凉、娱乐纳凉等。躺在凉爽的地方闭目静养,“心静自然凉”,实为心理纳凉。

    ◆散热降温 最值得提倡的是浴水散热——游泳。游泳不仅可带走体内过多的热量,降温除暑,还可消耗过剩营养,降低血脂血糖,减少脂肪储存,强身健体。如果没有条件经常游泳,在家冲个温水澡或经常用温水擦身,也有除暑降温的作用。但要注意老人不宜冲冷水澡,那样会刺激皮肤血管收缩,影响散热,甚至会使血压升高,引发意外。
, http://www.100md.com
    中暑可防可治

    中暑又叫热射病、日射病,是在高热环境下人体产热与散热功能失调,大量热蓄积体内导致体温升高所致。正常人体在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产热和散热会处于动态平衡,维持体温在37℃左右。当人在运动时,机体代谢加速,产热增加,人体借助于皮肤血管扩张、血流加速、汗腺分泌增加以及呼吸加快等,将体内产生的热量送达体表,通过辐射、传导、对流及蒸发等方式散热,以保持体温在正常范围内。当气温超过皮肤温度(一般为32℃~35℃),或环境中有热辐射源(如明火),或空气中湿度过大且通风不良时,机体内的热难于通过辐射、传导、蒸发、对流等方式散发,甚至还会从外周环境中吸收热,造成体内热量贮积,从而引起中暑。预防措施有:

    ◆做好预防性体检 体质虚弱或慢性病患者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尤易中暑。因此,在每年高温季节到来之前,基层医生要告知社区居民做好体检(特别是高温作业者),凡患有心血管病、持续性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疾病者,应尽量脱离高温环境。
, 百拇医药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防止暴晒

    ◆合理供养 多喝水,运动或劳动时更要多喝。由于酒类及含咖啡因的饮料会加速水分的丧失,含糖饮料及甜果汁会使体液向消化道集中,减少循环血量,不利于散热,也不宜多喝。适当增加蛋白质和维生素B、C的摄入(这些水溶性维生素易随汗排出),多吃含水量多的食物,多吃瓜类(冬瓜利尿消炎、清热解毒;丝瓜解暑祛风、化痰凉血;苦瓜祛暑清心;黄瓜中的纤维素可以排出肠道中腐败的食物,降低胆固醇)。

    如果不慎有人中暑,基层医生必须做好对中暑患者的急救工作。

    ◆中暑先兆处理 急救要从出现中暑先兆(大量出汗、口渴、头晕、胸闷、恶心、全身无力、注意力不集中等)时开始,让患者尽快离开高温潮湿的环境,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喝些糖盐水或其他饮料,在两侧太阳穴搽清凉油,经过一段时间休息后多可恢复。

    ◆降温处理 如果患者出现面色潮红、体温升高、皮肤发热症状,应给予降温处理。迅速将病人转移到阴凉通风的环境下,头稍垫高、脱去病人的外衣裤散热,同时用冷水擦身或喷淋。也可将冰袋放在病人的额头、颈部、腋下和大腿根部。如果患者表现为面色苍白、皮肤湿冷、心慌、呼吸困难,应尽快将其抬到凉爽通风的地方躺下,保持其呼吸通畅,用冷毛巾湿敷前额及颈部即可,不要给予其他任何降温处理。
, http://www.100md.com
    ◆唤醒昏迷 若患者昏迷不醒,可采用中医疗法——针刺。或用手指甲掐病人的人中穴(位于鼻唇之间中上1/3交界处)、内关穴(位于手腕内侧上方约5厘米处)以及合谷穴(即虎口),促使其苏醒。严重者应尽快将其送往大医院抢救。

    【链接】

    祛火良药西瓜霜

    近几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提高,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对我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一定伤害。受空气质量下降的影响,人们每天都不可避免地吸入一些有害悬浮颗粒,从而诱发咽喉不适或口腔炎症。

    事实上,咽喉、口腔疾患是多发性疾病,除了外部的自然环境原因外,人们的一些职业要求或不良的生活习惯(如过度抽烟、喝酒等),都可能引发慢性喉口类疾病。

    传统医学认为,咽喉口齿诸病皆为“火”,因此,“对症祛火”是解决之道。西瓜霜,性味咸、寒,其清热泻火、消肿止痛的功效,始于清代名医顾世澄所著《疡医大全》记载:“治咽喉口齿,双蛾喉痹,命在须臾。”历代医家将西瓜霜作为咽喉口腔良药而推崇,至今已有200余年。

    传统的西瓜霜制作采用瓦罐发霜,生产周期长(一般为8~9个月)、收率低、杂质多、成本高、质量不稳定,国内及日本的生产厂家均已停止生产。对我国中医药事业有突出贡献的中医药专家邹节明先生经潜心研究,在西瓜霜制作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领导的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实现了西瓜霜的工业化生产。与传统工艺相比,其生产周期短、质量高,西瓜霜中氨基酸和微量元素的含量是传统方法生产的西瓜霜的6倍。

    三金药业集古方传统医学之大成,结合长期临床经验,以西瓜霜为主药,配以冰片、薄荷脑等优质中药合理组方,用现代科技精制而成西瓜霜润喉片,其降火清热、消炎止痛的作用较传统制药而言更优良。功能与适应范围拓宽,疗效更突出。“喉口良药,治疗与预防兼备”,有咽喉口腔“神奇的灭火器”之美誉。(阮文), http://www.100md.com(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