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3期
编号:11459168
增强免疫,还是抑制病毒?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的主要终点与疗效判断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1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3期
     南京市第二医院方之勋教授对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的特点进行了总结。目前已批准治疗慢性乙肝的抗病毒药物主要有两大类:干扰素和核苷类似物。干扰素以免疫调节作用为主,同时抗病毒,疗程有限。长效干扰素佩乐能已经获得SFDA批准用于治疗慢性乙肝。非头对头比较研究显示,佩乐能治疗后,HBsAg消失率高于其他药物,而且显著高于自发的HBsAg清除率。核苷类似物的作用机制主要是抑制病毒复制,需要长期维持用药。应用核苷类似物存在病毒变异和耐药的问题,后者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预防耐药的关键就是要合理应用核苷类似物。

    2005年根据国际研究小组的意见及美国肝病研究学会(AASLD)会员的网上问卷调查,对目前慢性乙肝治疗方法进行了严格评价。其中专家组与AASLD会员意见比较一致的一个问题是,核苷类似物与干扰素α的治疗终点不同。干扰素的治疗终点很明确,即HBeAg消失或伴有血清转换,更理想的是HBsAg消失或血清转换,虽然参考HBV DNA下降,但不应以HBV DNA下降做为疗效判断指标。核苷类似物的治疗终点强调HBV DNA下降。美国最新指南强调,核苷类似物也要达到HBeAg的消失或转换(HBeAg阳性乙肝),再继续用药半年以上才可以停药。

    选择抗病毒治疗药物时,并不是考虑干扰素与核苷类似物哪个更好,而是怎样用最好的方式,更加合理地应用这两类药物,使病人的收益最大。通常需要经过综合考虑来选择抗病毒药物。根据干扰素的特点,可以用于那些免疫功能健全的,肝病属于代偿期的年轻患者。核苷类似物可以用于一些免疫抑制患者或者是失代偿的肝病者,或者是干扰素不应答者。

    对于高ALT,低HBV DNA,肝活检有炎症的患者的用药选择,要根据医生的经验、病人的意愿、病人的经济情况。如果用干扰素,一定要告诉病人不良反应及怎样进行监测;如果用核苷类似物,一定要告诉病人病毒会发生变异的,不能随便停药。,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