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11462550
博涉知病 屡用达药——苏礼主任医师学术经验撷萃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52期
     胡玲 陕西省中医药研究院 苏 平 陕西省中医医院

    苏礼老师从医四十余年,学验俱丰,尤其在中医治疗慢性肝病等疑难杂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疗效卓著。现将其学术经验择要简介如下。

    一、精心辨证愈杂证

    胃下垂是常见的消化系统慢性病,其主要症状为胃脘部胀满坠痛。苏礼老师认为,此病相当于中医的“痞症”。其证属肝气犯胃,脾虚气滞者,每用枳术汤加味以健脾消痞;其证属胃气虚寒,脾运不健者,则用黄芪建中汤加味,以温中健脾,和胃消痞。学其法者,多能收到良好的效果。重症肌无力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于中医痿证范畴。苏礼老师曾以健脾温肾为法,用补中益气汤加枳壳、仙灵脾、蜈蚣,配服马钱子粉,治愈眼肌无力多例。西安某大学教授患手臂颤抖、书写困难,苏礼老师诊之为“书痉”,仿温病阴虚动风治法,用大定风珠加减以滋阴熄风,6剂而基本恢复正常。涎石临床比较罕见,其治疗多以手术为主。苏礼老师认为,足阳明胃经循鼻外入上齿,手阳明大肠经贯颊入下齿,二经均过下颌中部,阳明经火热炽盛,煎熬津液,气血壅遏,痰浊瘀积,日久渐化为沙石,阻塞涎道,以致局部硬结肿痛。用《兰室秘藏》清胃散加味清胃火、凉血热,常能使涎石排出。泌尿系结石临床比较多见,中医习用清热利湿,通淋排石之法。苏礼老师按照辨证论治的原则,从调理气机入手,分别采用柴平饮、郁金排石汤加减,治疗尿路结石30余例,均获满意疗效。兹举一例如下:
, http://www.100md.com
    施某,男,43岁,患者五年前曾突发左少腹部剧痛,后渐自行缓解。1982年12月29日夜,又突感左下腹疼痛,向左腰部放散,某院诊断为“左输尿管下端结石”。因患者拒绝手术治疗。患者形体壮盛,神情忧虑,自诉左侧腰腹酸痛,纳差口苦,恶心欲呕,小便淋痛,舌质淡红,舌苔厚腻略黄,脉弦滑,诊为“石淋”,证属肝胃不和,湿热淤滞,治拟疏肝和胃,清利下焦湿热,方用柴平饮加味:

    柴胡10g,黄芩10g,半夏10g,党参12g,炙甘草6g,苍术10g,厚朴10g,陈皮10g,枳壳15g,鸡内金12g,石苇30g,金钱草30g,生姜6g,大枣2枚。三剂,每日一剂,水煎400ml,早晚二次分服,配合按揉足三里、三阴交,按摩肾区。

    复诊:药后,于1983年元月1日排出直径约0.6cm园形结石一块,小便豁然畅通。嘱前方继服三剂,X线平片复查结果:左输尿管未见结石阴影,膀胱左侧仍可见一小米粒大阴影,与前片位置相同,患者自觉虚弱乏力,动则头汗出,腰脊部酸痛,食欲虽有所增加,但时欲呕,小便稍频,脉弦滑尺虚,舌苔薄白略腻。拟健脾益气,化湿消石:木香、砂仁各6g,陈皮、半夏各10g,党参、白术、茯苓各12g,炙甘草6g,黄芪50g,石苇S0g,鸡内金10g。六剂,每日一剂,煎、服法同前。配用金钱草每日15g泡水代茶,服金匮肾气丸每次1丸(10g),日二次,早晚开水送下,随访两年,未见复发。
, 百拇医药
    二、善用五法治肝病

    中医所谓的肝病大致包括黄疸(又分阳黄、阴黄、急黄)胁痛、臌胀、积聚等病。现代医学诊断的急慢性肝炎、重症肝炎、肝硬变、肝癌、肝脓肿等,均可归类于中医肝病的范畴。中医对肝脏的生理病理很早就有了比较系统的认识和相当完备的理论,苏礼老师在充分继承前人有关学术理论的基础上,躬身实践,大胆创新,在肝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苏礼老师的治肝五法为:

    1.舒肝健睥法:用于肝郁脾虚证。此型每出现在乙肝、丙肝等肝炎病毒长期携带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以及各种肝病的恢复期。证见神疲倦怠,食少纳差,腹胀不舒,两胁肋隐痛,肝脾肿大,或便溏不爽,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弦。方用柴芍六君子汤加减:柴胡10g,白芍10g,党参12g,白术10g,茯苓10g,丹参15g,虎杖10g,白花蛇舌草15g,鸡内金10g,甘草5g。

    2.清利湿热法:用于肝胆湿热证。此型多见于各种急性病毒性肝炎、慢性活动型肝炎、重症肝炎、胆汁性肝硬变、肝癌等病。证见右胁胀痛,身目发黄或不黄,恶心厌油,脘腹满闷,或发热口苦而干,大便臭秽不畅或秘结,小便短黄,舌苔黄腻,脉弦滑数。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30g,山栀10g,大黄6g,茯苓15g,白术15g,白蔻6g,薏苡仁15g,丹参15g,赤芍10g。必要时可配用清开灵等成药。
, 百拇医药
    3.健脾温中法:用于寒湿困脾证。证见右胁疼痛,身目发黄,黄色晦暗,脘闷腹胀,纳呆恶心,倦怠懒动,甚或浮肿便溏,畏寒肢冷,舌苔白滑或白腻,脉沉缓。方用实脾饮加减:白术、茯苓各15g,附子6g,干姜6g,木瓜、厚朴各10g,草果6g,槟榔10g,香附10g,砂仁10g,茵陈30g,甘草6g。

    4.活血化瘀法:用于肝血瘀阻证。证见右胁刺痛,痛有定处,胁下痞块,腹大胀满,面色暗滞,肌肤甲错,或见肝掌蛛痣,大便色黑,舌质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脉弦涩。方用膈下逐瘀汤合丹参饮加减:丹参15g,砂仁5g,檀香5g,川芎10g,丹皮10g,赤芍10g,红花8g,枳壳10g,香附15g,元胡10g,甘草6g。或配服鳖甲煎丸/大黄虫丸。

    5.滋肾柔肝法:用于肝肾阴虚证。证见肝区隐痛,头晕目眩,两目干涩,腰膝酸软,纳少腹胀,体倦乏力,口燥咽干,五心烦热,心烦失眠,舌尖红,苔薄黄,脉弦细或弦数。方用一贯煎或滋水清肝饮加减:生地15g,沙参15g,麦冬10g,当归10g,枸杞10g,川楝子10g,郁金12g,生黄芪15g,丹参10g,虎杖12g,栀子10g,枳壳10g,甘草5g。
, 百拇医药
    三、创制新方有显效

    苏礼老师在长期的诊疗实践中,认真继承前辈医家的经验,充分发扬中医中药的特色和优势,创制了30余首新方,经过临床反复验证,不断修改,渐臻完善,取得了较为满意的疗效。兹举夜尿散、复方板蓝根汤、清胆止痛汤、益肝合剂、脂肝Ⅰ号等数首简介如下。

    夜尿散:破故纸18g(盐水炒),益智仁12g,五味子18g,桑螵蛸18g,覆盆子30g,菟丝子18g。以上六味共研细末备用。每次服3~6g,每日二次,连服7~10天为一疗程。主治小儿遗尿症。用此方治疗小儿遗尿症100余例,均收到较好的效果。其中病案较完整及有随访记录的22例,年龄最大者16岁,最小者5岁。全部病例均单纯采用“夜尿散”,经治疗后22例患儿全部在1~2个疗程中治愈,大多数病例均在治愈六个月后随访一次,未见到复发。

    复方板蓝根汤:荆芥9g,防风6g,板蓝根30g,大青叶30g,连翘12g,金银花30g,生甘草6g。水煎服,重症可一日二剂。此方有疏风解表、清热解毒之效,主治上感、流感属于风热型者,麻疹、风疹、猩红热等多种急性传染病初起,外科疮、疡、脓肿初起,以及其他某些病毒以及细菌感染等。此方带状疱疹也有较好的疗效,患者王某,男,60岁,五天前发现左侧腰部发生集密成簇之红色丘疹与小疱疹,面积达2cm×5cm,呈带状分布,局部灼热疼痛,诊断为带状疱疹。经肌注维生素B12、局部普鲁卡因封闭等无效。遂给复方扳蓝根汤加柴胡、黄芩、滑石各10g。服后疼痛大减,渐次痊愈。
, http://www.100md.com
    清胆止痛汤:柴胡12g,黄芩10g,半夏10g,杭芍12g,大黄12g(后下),枳实12g,元胡10g,木香10g,泽兰12g,生姜6g,大枣3枚,三七粉5g(分2次冲服)。水煎服,每日一剂。(必要时可每日2剂,分四次服)。主治急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用此方配合复方金铃子散(炒川楝子30g,元胡30g,郁金60g,蒲公英60g,鸡内金30g)治疗急慢性胆囊炎100余例,一般急性期用“清胆止痛汤”3剂左右即可控制症状,然后改用“复方金铃子散”,服药1~3个疗程,可使症状减轻乃至痊愈。

    益肝合剂:生黄芪30g,柴胡6g,虎杖10g,丹参15g,五味子10g,蚤休15g,贯众15g,败酱草15g,白花蛇舌草15g,甘草6g。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2次分服,连服60剂为1疗程。用于乙型肝炎早期,或乙肝病毒携带,证属肝郁气虚,疫毒内蕴者。有疏肝解郁,益肝抗毒之效。

    脂肝1号:柴胡10g,赤白芍、香附、郁金、枳壳、荷叶、草决明、生首乌各12g,川芎10g,陈皮10g,泽泻15g,川楝子、元胡各10g。用于脂肪肝,情志不畅,证属肝郁气滞,痰湿内阻者。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2次分服,连服30剂为1疗程。此方系在《景岳全书》柴胡疏肝散的基础上加味而成,方中柴胡疏肝散疏肝行气,活血止痛;川楝子、元胡、郁金疏肝解郁,理气活血止痛;荷叶、草决明、生首乌、泽泻清热利湿,减肥降脂。临床经验表明,脂肝Ⅱ号用于脂肪肝及高血脂症的治疗,能缓解胁痛腹胀等主要症状、减肥降脂的疗效颇为明显。,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