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各科临床 > 信息
编号:11462551
补肾健脾、温阳通络法治心房纤颤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5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52期
     田某,男,39岁。患者一年前因和他人争吵,突感心悸气短,胸部憋闷,面色苍白,周身发抖,冷汗如洗,继而晕倒,当即送往县医院。经医生检查后诊断为“心房颤动”收住院。经过3个半月的治疗,房颤仍时发时止。后转入当地某医院治疗7月,房颤仍时而发作,次数减少,病人带药出院。出院后一直口服“乙胺碘呋酮”等西药维持。但每到凌晨3~5点房颤发作,病人甚为痛苦,经人介绍延余诊治。现心悸气短,胸闷发憋,神疲乏力,畏寒怕冷(三伏天睡眠还要盖棉被),面色晦暗,舌体胖,质淡暗,苔白根厚,脉涩。心电图:异位心律,心房纤颤。

    辨证:脾肾阳虚,痰瘀阻络,心阳不振。

    治法:补肾健脾、温阳通络。

    处方:制附片10g,茯苓10g,炒白术12g,炒白芍20g,台党参12g,元胡索10g,广郁金10g,桂枝10g,炙甘草10g,丹参15g,旋覆花(包)12g,5剂。

    服药3天后,胸闷发憋、心悸气短发作次数减少。自述底气大增,乙胺碘呋酮由0.1g日2次,改为0.1g日1次。

    服上方9剂后,房颤未作,症状明显好转,停服乙胺碘呋酮。后以上方增损调治一月余,诸症消失。复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律,心率75次/分,大致正常心电图。三月后已重返工作岗位,两年后随访,房颤未作。

    按

    肾阳虚弱,影响脾气健运,聚饮成痰而痹阻心脉。肾阳不能温煦心阳,气寒则血行迟缓,导致气滞血瘀,心脏脉络失养而发心悸。方中制附子温补先天,助元阳以化气,上通心阳以行心脉血运。配党参、白术、茯苓健脾燥湿,以培补后天之本,早杜生痰之源。桂枝入心助阳,甘草补中益气,辛甘合用,阳气乃生,心阳得复。郁金、元胡、丹参、旋覆花疏肝理气、活血化瘀、散结通络。全方补肾健脾、燮理阴阳而治其本,活血化瘀、温阳通络以治标,药证合拍,功效亦彰。, 百拇医药(魏文浩 河北省清苑县中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