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质疑中医 > 文章00
编号:11462284
从名人之死看中医文化和西医科学的差异
http://www.100md.com 2007年6月28日 新语丝
     红楼梦仲林黛玉的扮演者陈晓旭由于缺乏基本的医学科学知识,迷信传统文化(中医和宗教)拒绝现代医学的科学治疗,英年早逝之后,让人感到十分惋惜。对此,每一个有责任感的科学工作者,无不意识到,在我们这个公众科学素养仅为1.9%的国度里,普及科学知识工作,对于保护人民健康的重要性。强调像陈晓旭这样由于缺乏科学知识、迷信中医,排斥拒绝现代医学所造成的不良后果,无疑是对广大群众的生命健康负责的表现。是用活生生的实例,宣传科学普及工作重要性的最有利的契机。

    然而,由于中医的地位在全世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大潮里已经岌岌可危,中医从业人员对任何不利于中医的言论都是心有余悸的。前不久,几位科学工作者关于要求中国也应该像世界上其他发达国家一样,让中医退出国家的医疗体制的建议,更是让中医从业人员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一场关于中医科学性的争论也在全国的范围内展开。

    我觉得基于我国目前公众的科学素养仅为1.9%的现实,让整个社会都来参与有关中医科学性的争论实在是没有什么意义。因为,目前社会上关于对科学的理解和定义,已经有了广义和狭义的区别。从广义的角度看,当代很多哲学、文化问题都已经被堂而皇之的打上了科学的标签。科学在某种情况下已经变成了有用、可用的同义词。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被中华民族成功的应用了几千年的中医传统文化,既然这么有用,为什么就不能说是科学的呢?
, 百拇医药
    另一方面,从狭义的角度看,建立在实证、逻辑严格推理之上的现代科学,连至今全世界没有任何人能够找出任何例外的“歌德巴赫猜想”,都还只能叫做猜想,而不能叫做科学定理的情况下,严谨的科学工作者怎么可能轻而易举的把古人阴阳五行的迷信理论,也当作一种科学来对待呢?

    因此,我认为目前社会各界关于中医的科学性的争论,是没有意义,也是没有结果的争论。因为争论的双方对于科学的理解和定义就是不同的。科学工作者应该致力于,循循渐进渐的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而不要急于在公众对科学的理解和接受程度都很低的情况下去与之争论。也没有必要要求国家采取某种行政手段,限制一种在公众中还有一定的基础的传统文化。我们应该注意到,既然作为宗教的传统文化都可以自由的去信仰,中医为什么就不行呢?

    总之,信不信中医是每个人自己的权利,别人无法去干涉。但是,如果有人已经到了陈晓旭这样,因为,对现代科学的无知以及对中医和宗教的过渡迷信而丢掉了性命的情况下,科学普及工作者确实有必要提醒公众注意。然而,遗憾的是我国中医界,对这种保护公众健康的善意的提醒的反应是不够正常的。
, 百拇医药
    无独有偶,关于陈晓旭死于中医的争论还没有平息,另一位著名的艺术家侯耀文也意外的因为心脏病突然去世了。《新快报》上很快的也出现了一篇“手纹提示已患冠心病 侯耀文若看中医多活十年”的文章,强调西医的普通心电图常常检查不出来心脏病,(承认只有冠状动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最可信手段,但因做一次就要花4000—5000元,很少有病人会轻易做如此昂贵的检查,因而难以广泛应用)。而文章认为,根据中医“治未病”的思想,则可以从中医望诊看出来:“侯先生眉宇间两道深深的立纹提示心脑血管问题至少五年以上,从我们查到2004年2月的照片来推算,应该是1999年前就已经有病灶了!而西医竟到死还不能够确诊!我们为侯先生的英年仙去而感到惋惜!如果从2004年开始用中医药来调理,侯先生至少可以多活十年!从左手纹上看比较模糊,能够看到就是1线与2线间阴约形成一枣核样椭圆形,即形成双搭桥线,提示冠心病已经形成。”。

    与中医界对陈晓旭之死的讳疾忌医形成的巨大反差,对于这种否定西医的文章,社会上西医的反映却很不以为然。我觉得这恐怕就是科学与文化的差别所在。建立在科学基础之上的现代医学从来都不会否认自己存在着的不足,科学也从来也不害怕批评和质疑。相反这些批评和质疑恰恰是科学发展的动力。简单的心电图对心脏病的诊断,确实存在着不够准确的问题。中医人士指出来的这个问题,确实是现代医学迫切需要进一步提高的内容。现代医学应该尽快找到快速、简便、准确的诊断心脏病的方法。
, http://www.100md.com
    当然,我不是医生,我无法断定《新快报》文章中的“侯先生眉宇间两道深深的立纹提示心脑血管问题至少五年以上”和“从左手纹上看比较模糊,能够看到就是1线与2线间阴约形成一枣核样椭圆形,即形成双搭桥线,提示冠心病已经形成。”说法是不是成立。从我的内心来讲,我非常希望这种方法是准确有效的,尽管这种希望可能非常渺茫。如果有效哪怕只有30%,我相信广大公众也决不会因为这种经验的方法,还没有被上升到科学理论的高度,就对它的应用加以否定和排斥。

    在此,我真诚地希望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尽快对文章中提到“中医快速诊断心脏病的方法”组织专家加以科学的验证,如果确实有效就尽快地全力推广。(这种验证实际上也非常容易,因为现代医学已经可以用状动脉造影明确的诊断心脏病)如果《新快报》的文章内容根本不可信,也应该如实地向广大公众说明。不要因为害怕有损于传统中医的形象,而误导了公众。弘扬中医这种传统文化首先需要科学的评价其作用,而决不能再搞什么神秘的虚假的宣传,制造中医迷信。具体来说对于中医的类似这种心脏病早期诊断的方法,非常需要用科学的方法加以验证,如果确实可行,即使一时无法从科学机理上搞清楚,起码也应该用科学的统计方法对其效果的真实性进行检验。
, 百拇医药
    我们承认现代医学科学技术的发展是有局限性的,如同数学问题并非都能精确求解一样。在不能解析求解的情况下,概率和经验的估计手段也比束手无策强。目前中医中药的生命力在于它经验总结出来的实际效果,而不是在于行政领导对传统文化的支持、保护力度。假设“中医快速诊断心脏病的方法”能够被确认有效,绝对比一万个部长讲话都管用。用事实说话,让传统的中医在保护人民健康的事业中,发挥出更多的作用才是最好的“中医中药中国行”方式。这才是在传统文化问题上“以人为本”的态度。

    如果我们在中医问题上具有“以人为本”的态度,而不是出于狭隘的行业利益,为了保卫自己的饭碗而保护中医的目的,绝对不会纵容鼓励对中医的迷信。对于一些科学家引导公众崇尚科学、不要迷信传统文化的警言劝告,也绝对不会认为是不道德的。总而言之,我们弘扬、保护传统文化,绝不能走上反对科学普及的极端。绝不能为了保护某种传统文化,就去愚弄公众,充当有意无意的骗子。, 百拇医药(水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