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279
防控之下“蚊”风丧胆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9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7.09
     端午过后,全国各地逐渐转热的天气、间歇性的雨季,使得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登革热有冒头的迹象。加之一些地方登革热病种传播出现变化,极易造成疾病流行。在这样的情况下,基层医生应该如何教会居民防治登革热?有哪些生活习惯和细节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1 登革热,何许病也?

    在我们的健康路上,有无数疾病之敌时刻等待,伺机侵袭,其中,登革热是一老手,我们绝不可掉以轻心。

    登革热是一种古老的疾病,至今已有200多年历史。1779年,印度尼西亚雅加达首先记述有关节痛和发热的疾病,但直至1869年,本病才由伦敦皇家内科学院定名为登革热。该病主要流行于热带、亚热带,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世界各地迅速扩散。

    登革热是由登革热病毒引起、伊蚊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特征为起病急骤,高热,全身肌肉、骨骼及关节痛,极度疲乏,部分患者可有皮疹、出血倾向和淋巴结肿大症状。
, 百拇医药
    登革热分为三种,常见的登革热一般持续6~8天,无生命危险;第二种为急性登革热,持续时间较短,最长不过3天,这种登革热发生的概率较小;第三种叫出血性登革热,其特征是血液凝固,并伴随血液循环障碍,能直接威胁人们的生命。

    近20年来,来自多方面的原因对登革热在各地的迅速流行与爆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城市化的发展,人口大量迁入城镇,导致自来水供应、垃圾处理等市政设施建设不能适应人口膨胀的需要,产生了大量的蚊虫孳生的媒介(如饮水储存容器、垃圾废弃物中的瓶瓶罐罐、废旧轮胎等)。另一方面,由于交通客运的发展,登革热病毒从一个国家或地区传到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几率更高了。一些研究甚至预测,全球气候变暖将有可能加重登革热的流行,而登革热病毒时常发生变异,也是使人群失去免疫力的重要原因。

    2 病源传播的“黑媒婆”

    登革热是由蚊虫传播的病毒性虫媒病,通过蚊虫的刺叮、吸血而传播,主要流行区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威胁着全球2亿以上人口的健康。每年,向世界卫生组织(WHO)报告的发病人数有数千万人,有50万的住院病例,其中90%的病人是15岁以下的儿童,平均死亡率为5%,是仅次于疟疾的重要热带病。
, 百拇医药
    登革热的媒介——黑媒婆是“花蚊子”。一般而言,登革热的传播主要是人在流行区受到带有登革热病毒的蚊虫的刺叮,感染病毒后在潜伏期旅行,将病毒带到另一个地区,而当地存在着的媒介蚊虫和易感人群,通过媒介蚊子的吸血将登革热病毒继续传播,进而引起流行。防治媒介蚊虫是预防和控制流行的重要手段。

    埃及伊蚊是深褐或暗黑而具有银白花斑的“花蚊子”,广泛分布在全球热带地区,也扩展到亚热带地区。根据我国的调查,埃及伊蚊的分布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海南省,其次是广东和广西。

    在我国,埃及伊蚊是典型的嗜人血的“家蚊”,它不仅只见于居民区,还喜欢孳生在室内的饮用水缸积水中。而登革热的另一个重要媒介蚊虫白纹伊蚊,主要分布在我国亚热带地区,在北方有少数省份(区)也有分布。

    3 切断疾病流行的“经脉”

    事实上,典型患者只占传染源的一小部分,单纯隔离患者,不足以制止流行,因此,预防措施的重点还是防蚊和灭蚊。
, http://www.100md.com
    媒介蚊虫的防治需要综合治理——从蚊虫与生态环境和社会条件的全局出发,根据标本兼治而以治本为主,以及安全、有效、经济和简便的原则,因地因时制宜地对防治对象采用各种合理手段和有效方法,把防治的蚊虫种群抑制到不足为害的水平,以达除害灭病的目的。

    具体而言,登革热的控制主要采用环境治理、使用杀虫剂进行化学防治的方法相结合,控制成蚊和幼虫。通过环境治理(包括翻缸倒罐等方法)消除蚊虫幼虫孳生地,消灭孳生地中的幼虫,这是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爆发流行的有效手段。

    在人口密集的社区,要通过消除蚊虫孳生地为主要目标的城市灭蚊达标,使媒介蚊虫的密度维持在较低的水平,同时在登革热爆发流行时使用杀虫剂。WHO建议,使用马拉硫磷、杀螟硫磷等进行超低容量或热雾喷雾,杀灭孳生地周围的成蚊。登革热流行地区的人们,还要使用蚊虫驱避剂,涂抹在暴露的皮肤上,喷洒在衣领、袜子等处防止蚊虫叮咬。

    根据国内外多年防治工作的经验,控制和消灭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是当前最有效的预防措施。埃及伊蚊主要孽生于户内积水容器内,白纹伊蚊主要孽生于盆、罐、竹节、树洞、废轮胎、花瓶、壁瓶以及建筑工地的容器积水中,消灭和控制他们,一般以消灭孽生地和幼虫为主。翻盆倒罐,填堵竹节、树洞,对饮用水容器勤洗刷,勤换水,加盖防蚊,也可采取水缸内放养食蚊幼虫的鱼类或其他生物的灭蚊方法消除蚊幼虫。
, http://www.100md.com
    4 监测防控两不误

    在预防的同时,要做好疫情监测,以便及时采取措施,控制病源。患者发病最初的5天内应防止其受蚊类叮咬,以免传播。其中,急性病人是主要传染源,要做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就地治疗。新发疫点的患者住院隔离期限从发病日起不少于6天。隔离室应有防蚊设施(如纱窗、纱门、蚊帐),没有防蚊设施者应在隔离室周围定期杀灭成蚊。

    对疫点、疫区内疑似患者,基层医生要做好病家访视,接触者要进行15天的观察。对疫点、疫区进行室内外的紧急杀灭成蚊,尤其要做好流行区内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和学校的灭蚊工作,在灭蚊的同时采取各种措施消灭蚊媒孳生地。

    由于目前尚无治疗及预防登革热的特效药物和疫苗,临床一般采取对症治疗。

    当患者高热时,应以物理降温为主。解热镇痛剂对本病的退热作用不理想,应谨慎使用;对中毒症状严重的患者,可短期使用小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对于大汗或腹泻者应鼓励其口服补液;对频繁呕吐、不能进食或有脱水、血容量不足者,要及时静脉输液,但要高度警惕输液反应致使病情加重,并导致脑膜脑炎型病例发生;有出血倾向者可选用安络血、止血敏、维生素C及K等药物。对大出血病例,应输入新鲜全血或血小板,大剂量维生素K1静脉滴注、口服云南白药等。急性期患者应卧床休息,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在有防蚊设备的病室中隔离,到完全退热为止,防止病情加重。同时患者要注意保持皮肤和口腔清洁。
, http://www.100md.com
    同行经验谈<<<

    轻松防治登革热

    ■王秋冬

    天气越来越热,全国很多地方多雨潮湿,登革热又开始冒头。加上部分地方的登革热病种传播出现变化,极易造成登革热症病例的攀升,给各地预防和治疗登革热带来挑战。只要我们正确认识登革热,采取必要的预防和治疗方法,是可以战胜它的。

    刘大夫今年43岁,以前在单位卫生所工作,后来卫生所改建成社区卫生服务站,周围人口众多。他虽然学历不高,但做事很认真,最近他在预防登革热方面投入了很大精力,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辖区内目前还没有登革热病例出现。

    他有宣传预防登革热的三字经:“登革热,要重视。蚊虫传,要明白。好习惯,拒蚊蝇。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早诊断。齐努力,断来源。讲卫生,齐动员。登革热,消灭完!”

    刘医生借上门服务之机,带着请人制作的登革热宣传画深入社区,加强对登革热的预防。除了大力宣传预防知识,让大家提高认识外,切断传播途径也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大家齐心协力,搞好灭蚊工作。

    防治很重要,治疗也同样重要,同时还要注意生活细节和生活习惯。刘医生表示,他在上门服务时会告诫居民不要乱倒垃圾,及时开窗换气,使用纱窗防蚊。在家里要及时使用灭蚊剂灭蚊,农村地区居民家里的水缸要加盖。尽量避免或减少去疫区的次数,在流行区、流行季节,尽量不去人多的地方。, 百拇医药(太阳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