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6期
编号:11466991
医学无国界 攀登无顶峰——第十五届ASCVS年会主席及与会专家访谈录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6期
医学无国界 攀登无顶峰——第十五届ASCVS年会主席及与会专家访谈录

     第十五届亚洲心血管外科学会(ASCVS)年会召开之际,本报记者有幸对本届大会主席吴清玉教授进行了专访,并对ASCVS主席Akira Furuse、ASCVS秘书长Shinichi Takamoto、欧洲心胸外科学会(EACTS)秘书长Sir. Bruce E. Keogh、美国胸外科学会(AATS)秘书长Irving L. Kron、美国华盛顿大学Walter A. Boyle、美国胸外科年鉴主编L. Henry Edmunds和澳大利亚查尔斯王子医院Peter G. Pohlner教授进行了共同采访。各位专家争相回答了本报记者的提问,并相互间作了即时的交流与探讨,在“加强合作、共同进步”的会议主题下,五洲距离在顷刻间拉近。

    冠心病 介入VS外科

    针对临床上介入治疗和外科治疗冠心病的适应证存在交叉的现象,吴教授说,这并非中国独有的问题,只是在我国更突出一些。我国每年完成的冠脉搭桥手术(CABG)约8000例,死亡率为2%~3%。介入治疗创伤较小,患者往往更易接受。但对于介入治疗不能解决的问题,如一根血管近端、中段和远端存在多处病变或左降支放入很多支架后血液仍不能到达心脏时,还是应行手术治疗。患者的态度对治疗的选择至关重要,让患者充分了解自己的病情及各种治疗方案是医生不可推卸的责任。
, 百拇医药
    Boyle教授提到,目前美国每年完成CABG手术约30万例。Keogh教授也表示,在欧洲,患者选择治疗的方式取决于两方面因素,一是医疗系统的制约,包括医药费用、保险制度等,二是部分患者受教育程度、种族和风俗等因素影响而不愿接受外科治疗。Furuse教授介绍,日本现今接受介入治疗的患者比手术患者多6倍。专家们一致认为,近期的重要研究显示,支架置入治疗的远期死亡率和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与CABG相近,而CABG在近期缓解心绞痛的效果、需要再干预的比例方面都明显优于介入治疗,且费用相对较低。在循证医学的年代,我们应冷静思考,在鼓励患者多了解一些现代医学知识的同时,医生也应站在患者的角度,真正为患者考虑,避免误导和产生认识上的缺陷。

    先心病 同种疾患 不同策略

    中国新生儿先心病的比率高达6.7%,随着社会经济及医学的发展,患儿接受治疗的年龄在逐步降低,复杂重症畸形的先心病患者接受手术的比例在不断增高,医生面临的挑战也随之加大。吴教授解释道,同一种先心病的不同患者就像一道道数学题,千差万别,只有先充分认识疾病,了解差异,才能掌握好对不同的病变采取不同的策略,把疾病矫治好。
, 百拇医药
    Ebstein畸形(三尖瓣下移畸形)的传统手术方法是纵向或横向折叠房化心室,对下移的瓣叶进行悬吊或转移前叶,同时治疗合并畸形,其中约50%的患者需进行瓣膜置换。术后患者易发生低心排出量、心律失常等严重并发症,手术死亡率达6%以上。吴教授在1997年采用解剖矫治的创新术式,切除房化心室,将下移的瓣叶和腱索进行游离,或用自体心包修复瓣叶,再将修复的瓣叶移植到瓣环的正常位置。历经10年考验证实,该术式的开展不但可使95%的患者免于换瓣,也减少了患者术后死亡及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吴教授提到,创新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医生的每一项创新和进步都是以知识、技术和经验的积累作为基础,才可能做出一点点突破。在临床实践中得到认可、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创新才是真正的贡献。

    瓣膜病修补术VS置换术

    吴教授介绍,中国的瓣膜病60%为风湿性,20%为先天性,9%为退行性病变。每年手术约6000~7000例,死亡率为2%~3%。修补术费用低,效果好,但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高。对于儿童患者,考虑到终生抗凝、可能再次手术及生活质量等问题,机械瓣膜不一定适用,还是尽力行修补术。右心系统压力低时换瓣手术也不适合,且容易形成血栓。
, 百拇医药
    在座专家指出,不同国家、不同社会,瓣膜病的病因构成是有所差异的,到底是换瓣还是修瓣要视瓣膜病的病因、病理及瓣膜的位置而定。随着外科技术的进步,对能进行修补的瓣膜尽力修补是大势所趋。虽然修补瓣膜的技术和效果在不同的医疗中心和不同术者间存在很大差别,但总体而言,二尖瓣病变的修补术相对成熟,对严重狭窄或瓣膜钙化度较高者也会采取换瓣手术,对退行性病变和其他很多病变也已可进行效果较好的修补术。但在主动脉瓣的位置,由于一些病理、生理因素的影响,很多情况下还是需要瓣膜置换。

    了解到中国60%的瓣膜性心脏病是风湿性瓣膜病时,国外专家纷纷建议,既然病因明确,那么加强预防工作、防患于未然是最好的应对策略,这是公共卫生部门的重要职责。澳大利亚Pohlner教授特别指出,瓣膜病的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多个学科。澳洲政府近些年在瓣膜病的防治方面作了很多工作,发现某些风湿性瓣膜病的患者在不换瓣的情况下,接受介入(球囊扩张狭窄部分)联合内科(青霉素)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患者赢得20~30年的时间。

    吴教授在采访结束时强调,“尊重生命”应是每位心外科医生从医的起点,“让更多患者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尊重生命,首先要保证患者的安全,减少不必要的损失及并发症;其次要考虑到患者的需求。生命不容许失误,只有真心付出,不断努力,尽心加尽力才可能有好的结果。,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