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043
踏上这艘船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16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7.16
踏上这艘船

     做记者关键还在于出自己的文字,我始终认为一个能让我出东西的报社,才是我真正应该找的第一份工。

    相信很多人都讨厌开会,但《医药经济报》刚开始吸引我的却是采编一部每周的例会。

    如果说自3月初在家里接到试用通知,在匆忙中回到广州,这期间自己尚在犹豫,那么3月6日首次例会期间各种观点碰撞的激情,让我眼前一亮——这里是有做头、可以学东西的地方。

    例会中,每周评报时有尖锐但善意的点评。事实上,像我这样刚出校门的“细路仔”往往对事物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加上不是学药出身,既不知其中深蕴,亦不解其中精妙,这种尖锐但善意的观点或多或少帮助我今后少走弯路。另外,评报附带的分享板块,这是我先前在大众媒体实习从未遇到过的。采编一部各位大虾的读书体会、写稿心得均是一剂剂良药,我自然欣然而奋笔速记,待慢慢消化。

    选题会,又戏称“分猪肉”,这一让专题策划得以快速有效地落实到人的方式,使得团队的力量成为可能。更难得的是,各位大虾会上与会下一个样,把分享与合作的“分猪肉”精神付诸实施。无论在做诊断试剂还是做血液制品,我均得到了相当多的照顾。每每采访线索中断,总会有人伸出援手。这对于刚入行、缺乏线人的我来说,无疑是雪中送炭。
, 百拇医药
    在断断续续近3个月的实习期间,诸如《智慧公社》一点不逊色于南方都市报的《南都文集》等让我眼前一亮的东西逐渐被发现。但做记者的关键还在于出自己的文字,我始终认为一个能让我出东西的报社,才是我真正应该找的第一份工作。

    在做血液制品的稿子时,原本仅仅局限于人纤维蛋白原紧缺的追踪选题,由于在采访中又发现新的线索,一个个口子被打开后,结果是发现整个血液制品市场几乎全线紧缺。在记者部陈大佬的支持下,《抢血浆》顺利见报,评论《血制品限价应“高低”两手抓》亦在诚惶诚恐的心情中,在补充了相当的采访后完稿。

    激情源自认同,而认同又来自单位给新人发展的空间。3个月后,与同学谈到《医药经济报》时,我已不自觉地会在前面加上“我们”。

    在整理先声老总任晋生专访录音时,发现他认为看一个人很重要的标准是看他有没有一点企图心或者野心。我觉得看一个媒体同样如此。“办中国最好的专业报”,这一企图心,加上一群优秀的有着《财经》般媒体理想的大虾们,注定在医药行业不景气的背景下,依旧成为领跑者。而无论在部门例会还是全所的季度大会上,无处不在的危机意识与忧患意识,让整个团队始终保持清醒的头脑,激发着每一名大虾的求知欲。

    7月,我的大学生活即将画上句号,但另外一个崭新的医药经济领域的“大学”正在向我招手。3个月的实习,有收获但远远不足以支撑我的文字,所以,抱着一种4年前到广州读大学的心态,寻找自我突围的最佳方式。

    应该说,很多问题目前我不知道答案,也不敢妄加评论,甚至不敢得出自己的判断。虽然诚惶诚恐地写了那么些文字,但我的理论积累不够,对现实的了解也不够,所幸的是已经开始懂得提出问题了。

    “虽然我们是农民,但我们不会满足,我们才刚刚开始”,最后我想再次借用任晋生的话来结束我这流水账式的命题作文:虽然我是医药经济领域的农民,但我不会满足,我才刚刚踏上这艘船,而“疑与问”将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水手。, 百拇医药(马建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