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触及心灵的文字
无论是医生还是记者和编辑,本身都是坚守平凡和默默奉献的职业。
曾经一度以为,当我意志坚定地填了报考医学院的志愿以后,成为“新闻记者”就将永远成为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了。还记得上大学那会,总是喜欢到对面新闻学院的姐妹寝室串门,热衷于拨弄各种小巧的录音笔和当时尚属希罕品的数码相机,还尤其羡慕那几套为配合不同采访任务而准备的漂亮、成熟的工作套装。回到自己的宿舍,挂在每个人床边的,却是一成不变的白大衣和系里定购的同一型号的听诊器。
时光匆匆而过,就当我投入到医学这门艰深又近乎有些神秘的专业之时,久藏于心中的“记者”梦想却在不知不觉地跃跃欲试,悄悄地浮出水面。和许多年轻医生一样,进入医学殿堂的我,每天都目睹着生老病死和悲欢离合;看到许多患者康复后激动地流泪,也无奈地送走不少无法挽留的生命;在病房里面对着一张张由陌生到熟悉的脸,看他们经历着入院时的痛不欲生到出院时的神采飞扬……医者的成长必会经历很多难忘的事,只是记忆的空间着实太有限了,怎么也容纳不下所有的精彩瞬间。于是,这些往事就随着岁月的流逝被遗忘在时间的走廊里。因为不希望在将来回首时总有遗憾,我决定用心去敲击出一行行融入理性思考和真实情感的文字。
, http://www.100md.com
病房的值班室里,每周的《医药经济报》都非常抢手。实际上,工作的忙碌和紧张已使我和我的同事们不得不挤出有限的时间看最有价值的作品,所以也不得不割爱了许多有着靓丽封面的时尚杂志和报刊。就这样去粗取精,《医药经济报》成为了留
在值班室内仅有的几种报刊杂志之一。去年,我试着记下了页脚的编辑EMAIL,做好了尝试接触“记者、编辑”这个群体的准备。很快,我就得到了编辑Michelle的热情回应。不论在EMAIL里还是MSN上,Michelle活跃的思维、灵动的笔触、得体的措辞,以及“生命不息,加班不止”的职业精神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网络缩短了距离,大家不约而同地直率表达,让处于不同领域的思想得到强烈地撞击,更易闪现出灵感的火花。在与Michelle的交流中,我学着细细梳理这些点点滴滴的情感,包括最初接触医学知识时的好奇和兴奋,临床实习面对危重病急救时的紧张和不安,刚开始管病床时送走痊愈患者的自豪和喜悦,以及深夜值班陪护生命走完终点的失望与伤感……
Michelle会在网络的那端,很期待地听我这些甚至都还是没理清头绪的述说,然后她总能帮助我寻找一个很有吸引力的视角,挖掘事件背后的意义。渐渐地,每天我穿上白大衣的时候,都感觉自己好像还多带了一双眼睛——Michelle的眼睛。身边有了这么一个观察员,她和我一起回忆工作的故事,一同回味细腻的情感,一块修改青涩的文字,帮助我不断地成长和成熟。有时候,我的同事会谈论那些我用笔名写的文章,他们会惊异于这些事情怎么和最近病房里的情形如此相似,并不相信所谓的“巧合”。坐在一旁写病历的我,暗暗窃笑,同时也不由地钦佩Michelle的妙笔修饰,既表现出了真实的故事,又因为精雕细琢出事件最生动的一面而成功吸引了众多同行挑剔的眼球。
无论是医生还是记者和编辑,本身都是坚守平凡和默默奉献的职业。我从不后悔自己坚持走上“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道路,但是能够得到这么多和媒体工作沾边的机会还是让我时刻快乐并感激着。《医药经济报》给了我这些机会,让我选择了用写作这一爱好去描绘和记录我的悬壶追求,而机会的另一层意义则是给了我实现另一梦想的空间,视野无限开阔。, 百拇医药(董欢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