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28期
编号:11468679
Framingham评分预测CVD准确性因人而异 结果往往低估高危组转归,高估低危组转归
http://www.100md.com 2007年7月27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28期
Framingham评分预测CVD准确性因人而异 结果往往低估高危组转归,高估低危组转归

     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Brindle等的系统评价表明,对于不同人群,Framingham危险评分预测心血管疾病(CVD)事件的准确性不一。给医师提供患者个体危险评价结果并非总能改善患者健康转归。[Evid Based Med 2007, 12(3)∶87]

    分析者检索了Medline、EMBASE/Excerpta Medica、CENTRAL、CINAHL、 PsycINFO、ISI Proceedings、ZETOC等数据库和相关研究记录,并对核心期刊进行了手工检索(截至2004年9月)。符合分析纳入标准的研究中,有27项开始于1961-1996年的危险评价研究(涉及71727例受试者)比较了Framingham危险评分对致命性和非致命性冠心病(CHD)、CVD转归的预测效果,4项随机对照试验(RCT)则评价了心血管危险评分用于CVD一级预防的有效性。

    结果显示,Framingham危险评分低估了高危组CHD转归,对低危组则高估了该转归,两组预测/观察比分别为0.43和2.9。预测CVD转归也有类似趋势,偏差范围略小。对高危患者还存在低估CHD的情况,特别是对糖尿病或有CHD早发家族史者。4项RCT中有3项无论医师是否知道患者的危险评价结果,患者转归均无任何差异。但另1项RCT中,医师知道评价结果组患者收缩压更低,服用心血管药物也更多。

    ■ 点评

    美国丹佛健康医学中心Edward P Havranek教授:在过去50多年中,Framingham危险评价对降低冠心病死亡率影响巨大。本研究显示其预测心血管病事件的准确度不同,原因可能与危险评分的“固化”有关。人群危险因素已经逐渐发生变化,危险评价应作相应调整。Framingham危险评价并未失去临床价值,临床医师可利用评分向患者展示各种因素如何协同增加CHD或CVD转归危险,该方法也能很好地区别高危和低危患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