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药材回归大自然怀抱——陵川县推广人工抚育野生药材使农民致富
中药材由自生自灭的野生状态到人工大田栽培,而今又在人工抚育条件下重新返回到大自然怀抱中去。这场中药材种植方式的又一次变革,正紧锣密鼓地在太行南巅山西省陵川县进行着。从2003年至今,全县人工抚育野生药材面积达到6万余亩,占到全县中药材总面积的51%,农业特色产业因此大兴,县域经济格局因此而优化。
陵川自古便是中药材富集区,不完全统计多达400多个品种。目前除党参、黄芩、柴胡、连翘等是山西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外,天麻、猪苓、何首乌、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也广为分布,特别是“五花芯党参”更是天下闻名。改革开放初,随着中药材市场快速增长,原始的掠夺式生产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使中药材野生资源几近枯竭。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些精明的农民把思路转向中药材人工大田种植并试验成功,县、乡政府因此大兴农业特色产业,通过实行政策激励、典型示范的引导推动措施,使中药材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最高年份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农民人均中药材产业收入400多元,中药材种植因此成为陵川县产业结构调查的标志性产业。
, 百拇医药
陵川县从决策层到科技人员,都积极研究探索中药材发展的新途径、新出路,一批情系药材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也大胆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牛元富,被陵川县称为“药材大王”,当年他曾用一把采集来的野生药材籽试验成功大田栽培,并带动了全村、全乡规模化种植中药材。面对药材市场新的变化,他又把眼光瞄向大山。2003年夏天,他将过剩的几十公斤柴胡、黄芩种子撒在适药荒山上,没想到长势良好,两年过去,出土的野生药材的销价远远高出他的期望值。他再次向周围村民宣传这一新的种植方法,并又一次在全乡引发了中药材的种植革命。连翘主产区的马圪当乡四义村,长期以来在重采轻管、利益驱动、抢摘抢收的情况下,野生连翘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产量和药材品质都急剧下降。很有经济头脑的村支书赵小强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形成决议,投资2万元开始了对连翘的人工抚育,几年内补植补种20多万株,并建成2000亩的野生连翘抚育保护区,落实了家庭承包的管护制,严格实行适时采收,目前不仅进入受益期,而且亩均产量由原来的30公斤提高到50公斤,单此一项,全村收入18万元,人均600多元。
, 百拇医药
为了让中药材回归大自然,实现野生抚育,陵川县委、县政府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大力推进中药材野生抚育。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陵川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野生抚育作为“生态立县”战略的重要内涵和支撑,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尤其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野生药材的若干政策规定》,在“谁投资、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下,积极鼓励农民承包、租赁、购买荒山、林地进行中药材野生抚育。同时,在一年一次的责任状制度管理下,驱动各职能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销售与环节上对农民展开全方位服务,从而形成中药材野生抚育的良好政策环境。
生态联动,技术创新。县委、县政府组织农、林、牧、水、药、国土等部门举行技术论证,形成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的开发方略。围绕野生药材抚育的环境选择、品种确定、栽培方式、管理措施、最佳采收期等关键技术环节,县农业综合开发局、科技局、中药材协会等职能部门在山西大学等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专家指导下,组织技术人员建立起10多个野生药材抚育示范区。同时,以连翘、黄芩、党参、柴胡、天麻等道地品种为主,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形成了封禁保护、人工补种、荒山荒地整地仿野生栽培、次生林下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以及荒山整地两季直播、春秋育苗移栽、就地育苗就地移栽等多种技术规程,通过组织乡、村干部参观和逐级对农民展开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想种不会种的问题。
, 百拇医药
项目带动,规模开发。与大田种药不同的是,野生药材通过人工抚育的方法实现规模开发,由于受地理条件、封山禁牧、水土保持等因素的制约,困难较大。陵川县针对此协调多部门多行业,整合多种资源,在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水保治理、产业扶贫等项目实施中,都实行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优先介入,由此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合力,实现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规模开发。截至目前,全县共投放项目资金350多万元,建成了200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的崇文镇4000亩山地种药项目区,依托著名风景区王莽岭而建成的古郊乡万亩生态游野生药材区,礼义镇千亩林地野生药材套种示范区等一大批规模开发骨干项目。
创新机制,多元投入。为了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困难,陵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积极推广、组建野生药材抚育的农民协会,并让回乡农科人员、退休老中医、农村“能人”等牵头,组建合作社,创办公司,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来山西瑞丰养生堂医药研究公司及其他制药集团前来投资,创建野生药材基地,加上农民个体承包等,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使中药材野生抚育出现多元投入、快速发展的星火燎原之势。, 百拇医药(辛贵强 陵川县新闻办)
陵川自古便是中药材富集区,不完全统计多达400多个品种。目前除党参、黄芩、柴胡、连翘等是山西道地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外,天麻、猪苓、何首乌、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也广为分布,特别是“五花芯党参”更是天下闻名。改革开放初,随着中药材市场快速增长,原始的掠夺式生产方式不仅带来生态环境的破坏,而且使中药材野生资源几近枯竭。上世纪九十年代起,一些精明的农民把思路转向中药材人工大田种植并试验成功,县、乡政府因此大兴农业特色产业,通过实行政策激励、典型示范的引导推动措施,使中药材产业得以快速发展,最高年份全县中药材种植面积达8万余亩,农民人均中药材产业收入400多元,中药材种植因此成为陵川县产业结构调查的标志性产业。
, 百拇医药
陵川县从决策层到科技人员,都积极研究探索中药材发展的新途径、新出路,一批情系药材的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也大胆进行着这方面的探索与尝试。
牛元富,被陵川县称为“药材大王”,当年他曾用一把采集来的野生药材籽试验成功大田栽培,并带动了全村、全乡规模化种植中药材。面对药材市场新的变化,他又把眼光瞄向大山。2003年夏天,他将过剩的几十公斤柴胡、黄芩种子撒在适药荒山上,没想到长势良好,两年过去,出土的野生药材的销价远远高出他的期望值。他再次向周围村民宣传这一新的种植方法,并又一次在全乡引发了中药材的种植革命。连翘主产区的马圪当乡四义村,长期以来在重采轻管、利益驱动、抢摘抢收的情况下,野生连翘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产量和药材品质都急剧下降。很有经济头脑的村支书赵小强通过召开村“两委”会议形成决议,投资2万元开始了对连翘的人工抚育,几年内补植补种20多万株,并建成2000亩的野生连翘抚育保护区,落实了家庭承包的管护制,严格实行适时采收,目前不仅进入受益期,而且亩均产量由原来的30公斤提高到50公斤,单此一项,全村收入18万元,人均600多元。
, 百拇医药
为了让中药材回归大自然,实现野生抚育,陵川县委、县政府采取以下四项措施,大力推进中药材野生抚育。
政府引导,政策扶持。陵川县委、县政府将中药材野生抚育作为“生态立县”战略的重要内涵和支撑,列入“十一五”发展规划,尤其专门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野生药材的若干政策规定》,在“谁投资、谁开发、谁管理、谁受益”的原则下,积极鼓励农民承包、租赁、购买荒山、林地进行中药材野生抚育。同时,在一年一次的责任状制度管理下,驱动各职能部门在资金、技术、信息、销售与环节上对农民展开全方位服务,从而形成中药材野生抚育的良好政策环境。
生态联动,技术创新。县委、县政府组织农、林、牧、水、药、国土等部门举行技术论证,形成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并重、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并重的开发方略。围绕野生药材抚育的环境选择、品种确定、栽培方式、管理措施、最佳采收期等关键技术环节,县农业综合开发局、科技局、中药材协会等职能部门在山西大学等大专院校及科研机构专家指导下,组织技术人员建立起10多个野生药材抚育示范区。同时,以连翘、黄芩、党参、柴胡、天麻等道地品种为主,根据不同立地条件,形成了封禁保护、人工补种、荒山荒地整地仿野生栽培、次生林下套种等多种种植模式,以及荒山整地两季直播、春秋育苗移栽、就地育苗就地移栽等多种技术规程,通过组织乡、村干部参观和逐级对农民展开培训,有效地解决了农民想种不会种的问题。
, 百拇医药
项目带动,规模开发。与大田种药不同的是,野生药材通过人工抚育的方法实现规模开发,由于受地理条件、封山禁牧、水土保持等因素的制约,困难较大。陵川县针对此协调多部门多行业,整合多种资源,在农业综合开发、退耕还林、荒山绿化、水保治理、产业扶贫等项目实施中,都实行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优先介入,由此形成了强大的社会合力,实现了中药材野生抚育的规模开发。截至目前,全县共投放项目资金350多万元,建成了2006年市级农业综合开发资金扶持的崇文镇4000亩山地种药项目区,依托著名风景区王莽岭而建成的古郊乡万亩生态游野生药材区,礼义镇千亩林地野生药材套种示范区等一大批规模开发骨干项目。
创新机制,多元投入。为了解决农民一家一户干不了、干不好的困难,陵川县委、县政府在全县积极推广、组建野生药材抚育的农民协会,并让回乡农科人员、退休老中医、农村“能人”等牵头,组建合作社,创办公司,并制定出台优惠政策吸引来山西瑞丰养生堂医药研究公司及其他制药集团前来投资,创建野生药材基地,加上农民个体承包等,投入资金1300多万元,使中药材野生抚育出现多元投入、快速发展的星火燎原之势。, 百拇医药(辛贵强 陵川县新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