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卒中后疲劳及相关病机探微
疲劳是常见症状,在神经学上,大多数的关于疲劳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多发性硬化症,还有一些关于帕金森氏综合征、弛缓性疾病、免疫介导的多发性神经炎性、系统性红斑狼疮、莱姆氏病以及脊髓侧索硬化病等等。
脑卒中后疲劳的发生率
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oSF)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症状,有关调查表明,有30%~68%的脑卒中患者主诉有疲劳的症状,经过休息后不能缓解。PoSF的发生、发展与卒中相关特性(梗塞类型、损伤位置、损伤的偏向性)、神经系统的损伤、功能障碍等无特异关系。是一个独立的症状,脑卒中后疲劳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认知缺陷,在疲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运动障碍和失语的患者中。
脑卒中后疲劳可引发严重的后果
, http://www.100md.com
脑卒中后的功能缺损,认知障碍等因素促成了疲劳, PoSF可引发严重的后果。有专家认为,疲劳能直接影响功能缺损程度、病程进展和死亡率;功能缺损与疲劳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
脑卒中后疲劳的评价与治疗
疲劳的感觉是一个多维的状态,且它与客观检查手段的联系较薄弱,因而目前仍大部分依靠经验通过判断一些特殊的心理标志来评价。FSS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疲劳严重度评分)和补充量表VAS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直观类比标度)是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疲劳评价工具,能客观、全面地衡量疲劳状态的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结果。
由于对卒中后疲劳的发病机理认识不确切,西医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和金刚烷胺,已经被成功地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延迟综合征(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疲劳。近年来,一种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眠并具有促醒作用的精神兴奋剂莫达菲尼用于缓解MS患者的症状,以及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疲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药物对PoSF治疗只是经验上的,仍需做有效性研究。
, 百拇医药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疲劳的认识
疲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常被描述成“懈怠”、“懈情”、“四肢沉重”、“四肢劳倦”、“四肢瘫软”、“四肢不用”等。疲劳的临床表现与虚劳证很相似,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衰弱性证候,其基本病机在于虚与郁,病位涉及五脏,但主要在肝脾肾。《素问·通评虚实论》将虚劳的病因病机精辟地概括为“精气夺则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机体轻健有力、精神振奋;反之则腰膝无力、精神萎靡。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对情志的疏泄至为重要,情志和心理活动离不开肝气的条达。另外,肝与疲劳、肢体运动密切相关。《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肝者,罢极之本。”精神紧张或过度劳累可致使肝之疏泄失常,气血阻滞,气机不畅,形气精血消耗,致使多脏受累发病,出现精神不安、困顿、抑郁和疲劳等症。
脑卒中是累及多脏腑的疾患,其基本病机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是虚实夹杂的病证。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经脉失濡,四肢不用,则发为疲劳;大病久病之后,耗伤正气,脏气损伤,正气短时难以恢复,邪客日久,必致其虚;中风病患者多年老体衰,多病缠身,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肾中精气不足,诸多因素最终导致“病理性”疲劳的出现。此外,卒中后患者社会角色迁移,情志不畅,不良情志刺激,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均可导致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免疫功能异常而产生疲劳。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很注重从宏观上去识别、把握机体的整体状态,并通过调整机体的状态,调动机体的积极性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理论在治疗病因尚不明确的PoSF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为了适应我国临床的需要,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疗,结合现代医学,寻找确实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确实为卒中患者解决疾苦。, http://www.100md.com(曾友华 朱国祥)
脑卒中后疲劳的发生率
脑卒中后疲劳(post-stroke fatigue,PoSF)是脑卒中后最常见的症状,有关调查表明,有30%~68%的脑卒中患者主诉有疲劳的症状,经过休息后不能缓解。PoSF的发生、发展与卒中相关特性(梗塞类型、损伤位置、损伤的偏向性)、神经系统的损伤、功能障碍等无特异关系。是一个独立的症状,脑卒中后疲劳是多因素影响的结果。
认知缺陷,在疲劳的发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尤其在运动障碍和失语的患者中。
脑卒中后疲劳可引发严重的后果
, http://www.100md.com
脑卒中后的功能缺损,认知障碍等因素促成了疲劳, PoSF可引发严重的后果。有专家认为,疲劳能直接影响功能缺损程度、病程进展和死亡率;功能缺损与疲劳相互影响,形成了恶性循环,严重影响卒中患者的康复。
脑卒中后疲劳的评价与治疗
疲劳的感觉是一个多维的状态,且它与客观检查手段的联系较薄弱,因而目前仍大部分依靠经验通过判断一些特殊的心理标志来评价。FSS量表(Fatigue Severity Scale疲劳严重度评分)和补充量表VAS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直观类比标度)是目前国内外较常用的疲劳评价工具,能客观、全面地衡量疲劳状态的严重程度及监测治疗结果。
由于对卒中后疲劳的发病机理认识不确切,西医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中枢神经系统兴奋药和金刚烷胺,已经被成功地用于治疗其他疾病如延迟综合征(multiple sclerosis,MS)患者的疲劳。近年来,一种用于治疗发作性睡眠并具有促醒作用的精神兴奋剂莫达菲尼用于缓解MS患者的症状,以及包括脑卒中在内的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疲劳,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这些药物对PoSF治疗只是经验上的,仍需做有效性研究。
, 百拇医药
祖国医学对脑卒中后疲劳的认识
疲劳在中医古代医籍中常被描述成“懈怠”、“懈情”、“四肢沉重”、“四肢劳倦”、“四肢瘫软”、“四肢不用”等。疲劳的临床表现与虚劳证很相似,是由多种原因所致,以脏腑亏损、气血阴阳不足、气机失调为主要病机的慢性衰弱性证候,其基本病机在于虚与郁,病位涉及五脏,但主要在肝脾肾。《素问·通评虚实论》将虚劳的病因病机精辟地概括为“精气夺则虚”。肾为先天之本,主骨生髓,肾精充足,则机体轻健有力、精神振奋;反之则腰膝无力、精神萎靡。肝藏血,主疏泄,喜条达,恶抑郁。肝对情志的疏泄至为重要,情志和心理活动离不开肝气的条达。另外,肝与疲劳、肢体运动密切相关。《素问·六节脏象论》云:“肝者,罢极之本。”精神紧张或过度劳累可致使肝之疏泄失常,气血阻滞,气机不畅,形气精血消耗,致使多脏受累发病,出现精神不安、困顿、抑郁和疲劳等症。
脑卒中是累及多脏腑的疾患,其基本病机在于肝肾不足,气血亏虚,产生“风、火、痰、瘀”,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脉外,是虚实夹杂的病证。肝肾不足,气血虚弱,经脉失濡,四肢不用,则发为疲劳;大病久病之后,耗伤正气,脏气损伤,正气短时难以恢复,邪客日久,必致其虚;中风病患者多年老体衰,多病缠身,正气亏虚,脏腑功能低下,肾中精气不足,诸多因素最终导致“病理性”疲劳的出现。此外,卒中后患者社会角色迁移,情志不畅,不良情志刺激,社会、环境因素的变化,均可导致机体神经、体液调节紊乱、免疫功能异常而产生疲劳。
中医学的辨证论治很注重从宏观上去识别、把握机体的整体状态,并通过调整机体的状态,调动机体的积极性而达到治病的目的。这种理论在治疗病因尚不明确的PoSF有一定的优势。因此,为了适应我国临床的需要,减轻患者的痛苦,我们应以中医理论为指导治疗,结合现代医学,寻找确实可行的临床治疗方案,确实为卒中患者解决疾苦。, http://www.100md.com(曾友华 朱国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