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6207
洪灾过后预防哪些传染病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3期
     “洪涝灾害对于人们健康的威胁具有持续性和滞后性。”针对近期我国部分地区相继发生的洪涝灾害,解放军302医院杂病科主任、主任医师赵敏认为,洪水过后可能引起肠道传染病和虫媒传染病发病上升,尽管目前灾区均未发生传染病的暴发流行,但灾后的卫生防病工作丝毫不能掉以轻心。

    ●伤寒

    伤寒是伤寒沙门菌(伤寒杆菌)经消化道传染而发生的恶性传染病。主要因进食被细菌及细菌毒素污染的食物和水引起,常为全家或群体发病。伤寒杆菌在水中可生存2~3周,在粪便中可生存1~2个月,在奶制品、肉类食品中可长期存活。该病起病徐缓,体温呈阶梯形上升,4~5天后出现高热,持续1~2周以上,继而面色苍白、表情淡漠、腹泻或便秘、肝脾肿大,部分病人可并发肠出血、肠穿孔,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当常危及生命。

    ●霍乱

    霍乱是一种由霍乱弧菌引起的烈性肠道传染病,进食含有霍乱弧菌的不洁饮食后感染发病。本病的传染源是病人和带菌者,经水、食物、日常生活接触和苍蝇等途径传播,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为3小时至7天,主要表现为严重腹泻和呕吐,吐泻物可以表现为米泔水样,一般无腹痛、无发热,严重者可发生失水性休克、皮肤干皱、口渴唇干。病情发展迅速,如不及时救治,可死于多器官衰竭,且传播快,可大规模流行。

    ●钩端螺旋体病

    钩端螺旋体病(简称钩体病)是一种常见的和水灾有关的疾病,也是一种人畜共患的自然疫源性疾病。鼠类和猪是携带钩体的主要传染源。水源被携带钩体的鼠、猪尿液污染后成为疫水。水灾之时,疫水随之泛滥,扩大了钩体的污染面。人在与疫水接触后,只要钩体接触到人的皮肤、黏膜,便会钻入人体内。除人之外,猪、牛、狗等数十种动物均能感染此病。该病起病急骤,常有畏寒、发热、四肢酸软无力、眼结膜充血、小腿肌肉压痛和淋巴结肿大。治疗不及时常因肾、肝衰竭而死亡。

    ●血吸虫病

    本病曾在我国长江两岸及其以南地区十分猖獗,解放后虽然已基本控制,但近几年部分地区发病率有上升趋势。如果人们在洪水期间不注意保护,接触了含有尾蚴的疫水,可造成血吸虫病的急性感染。

    此外,还应防范甲肝、戊肝、红眼病(急性滤泡性结膜炎)、细菌性痢疾以及因天气炎热、食物保存不善而造成食物中毒。, http://www.100md.com(黄显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