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76209
析病机十九条中的"关键16字"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1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73期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

    析病机十九条中的“关键16字”

    “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这16个字是《内经》病机十九条中的关键。张景岳《类经》:“盛、虚、有、无四字,贯一篇之首尾……最为吃紧纲领。”汪石山《读素问钞》指出:“十九条”固然是“察病之要旨”,而这几句话(指这16个字)更是“要旨中之要旨”。《内经讲义》解释,有外邪的,当辨别是什么性质的邪气;没有外邪的,应寻找其他方面的病因。疾病表现为实证的,应研究其邪气为什么盛;表现为虚证的,应探明其正气为什么虚。又说“有者”是指病机十九条已经记载了的病证,“无者”是指病机十九条没有述及的病证。

    所谓“有者”,是指临床所见病证的病因病机,见之于十九条范围内的;所谓“求之”,则是本着“谨守病机,各司其属”的精神,对比十九条,以推求符合于那一条对病因病机的概括。比如筋脉拘挛的病证,十九条中与此有关的便有“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诸寒收引,皆属于肾”、“诸热瞀瘛,皆属于火”、“诸寒鼓傈,如丧神守,皆属于火”、“诸痉项强,皆属于湿”、“诸暴强直,皆属于风”、“诸转反戾,水液浑浊,皆属于热”等。临床辨证时,就应该根据筋脉拘挛的表现和兼证,与以上诸条相比较,从而求得其病因病机的所属。
, http://www.100md.com
    所谓“无者”,是指临床所见病证的病因病机,为十九条中所没有概括的;所谓“求之”,则提示我们仍然要根据“谨守病机”的精神,在十九条的范围之外去寻求。由于历史的局限性,十九条的作者,不可能在其历史时期,把产生病证复杂的病因病机,分析和概括得那么系统而全面。比如眩晕一证,十九条认为:“诸风掉眩,皆属于肝。”只强调了眩晕与肝风内动的关系,故有“无风不作眩”之说。然而,眩晕的病因病机并不止于此。如《灵枢·口问篇》说:“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头为之苦倾,目为之眩。”《灵枢·海论篇》又说:“髓海不足,则脑转耳鸣,胫酸眩冒,目无所见。”这说明气虚与精亏,皆可导致眩晕,故张景岳有“无虚不作眩”之谓。此外,后世还认识到痰浊中阻、清阳不升,亦可引起眩晕,因而朱丹溪又有“无痰不作眩”之说。可见,关于眩晕一证的病因病机,就有主风、主虚、主痰三个大端。是不是眩晕就只这些病因呢?今天有很多脑梗的病人也眩晕,中医认为“脑梗”的病人往往脑络瘀阻,气血不通,多用益气活血化瘀的方法治疗。如是本着“无者求之”的精神,也可以说“无瘀不作眩”等。正因为如此,临床对眩晕的辨证,当辨得其不属于肝风内动时,则又应根据它的临床表现和兼证,结合《内经》其他篇章的有关论述,以及后世在十九条基础上发展了的认识,以寻求产生它的病因病机。由此看来,病机十九条,只是将临床常见的一些病证,在分类归属之后,从病证“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的这一方面,对病因病机加以概括的示范性举例而已。事实上,十九条关于六气的病机,尚缺少燥气一条。刘完素著《素问玄机原病式》一书,补充了“诸涩枯涸,干劲皴揭,皆属于燥”一条,同时,还扩大了十九条所论火热证的范围。这不仅丰富了病机十九条的内容,而且也使他卓然成为金元一大医家。再者喻嘉言根据《内经》和刘氏之说,提出“秋燥论”,创制“清燥救肺汤”。他们这种对病机十九条的深刻钻研,同样是结合临床实践,并以“无者求之”的精神对待十九条的具体体现。同时,刘完素根据十九条中火与热占了九条的启示,提出“六气皆从火化”的学术观点,主张寒凉,成为金元四大家中“寒凉派”:李东垣根据《内经》“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的观点,结合当时战乱频繁,民不聊生,社会动乱的情景,提出“内伤脾胃,百病由生”,脾胃是后天之本,主张“补土”,成为金元四大家中“脾胃派”;朱丹溪根据{内经}“人年四十,阴气自半”的观点,提出“人体阴常不足”主张补阴,成为金元四大家中“滋阴派”;张从正根据《内经》“实者泻之,虚者补之”,提出邪去则正安,攻邪不外汗、吐、下三法,成为金元四大家中“攻下派”。这些都是本着“无者求之”的精神,对《内经》学术观点的继承和发扬。
, 百拇医药
    “盛者责之,虚者责之”。所谓“盛者”、“虚者”,是指病证邪气的盛实有余或正气虚弱不足的表现;“责之”,则是根据病证上述不同的表现,更深入地追究其病因病机。因为在临床上,按照“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的要求,对病证的病因病机的了解,有时还只是初步的概念,并未触及到对其本质的认识,所以还须结合“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的要求,作出进一步的探究。比如,临床上见到手足抽搐一类肢体动摇的病证,按“有者求之”,可援引十九条中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这一条,初步得出它与肝风内动的初步概念,但肝风内动又是何因而起?此时便应从手足抽搐的特点及兼证的不同表现来分辨:倘手足抽搐有力,兼见灼热、肢厥、神昏等证,属邪气热盛有余的表现,为热极化火生风所致;若手足抽搐无力,且伴随一系列阴虚见证,是正气虚弱不足的反映,又为阴虚水亏生风而然。这里从“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而得到的热极化火或阴虚水亏的认识,比较肝风内动的初步概念,更接近于对病证本质的揭示,也是我们所要深入探求的病因病机。

    总之,“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的基本精神,乃在于示人如何辨证求因,这也是病机十九条的“谨守病机”的实质所在。正如《医学纲目》中引邵元伟所云:“病机一十九条,实察病之要旨;而‘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这十六字,总结一十九条之要旨也……遗此一十六字,犹有舟无操舟之工,有兵无将兵之帅也。”由此说明了理解“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这十六字的含义,进而掌握其基本精神,对于正确认识病机十九条及指导临床运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