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1666
民族工业的战略突围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3日 《医药经济报》 2007.08.03
民族工业的战略突围

     先声药业董事长任晋生敲响的纽交所开市钟声,在向全世界宣告这家被一致看好的民族医药企业终于迈上了一个新台阶的同时,也给长时间在微利中苦苦挣扎的众多国内“同门”带来了一缕阳光。近日,好消息又频频传来,上药集团下属的华氏制药天平制药厂与美国百利高公司签订20亿片片剂供货协议;以中药概念在香港上市的武夷药业招股期间,港股市场多只内地医药股亦被轮流炒高。这些都标志着民族制药工业进入了“突围阶段”。

    民族制药工业的羸弱可以用很多事实证明:2006年,我国医药生产企业实现销售收入52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7.53%,利润突破400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然而,我们数千家制药企业的销售收入总和仅是强生一年的收入;我们医药行业一年400亿元的利润尚不及辉瑞年利润的1/2;我们有上万个新药的批号,但是建国至今仅研制了几个真正意义上的NCEs新药!我们有数千家药企,却几乎没有一家能够迈入利润丰厚的国际制剂市场。和其他任何一个行业不同,我们有些医药企业家们甚至连“走出去”的念头都没有动过。
, 百拇医药
    然而,我们赖以生存的根据地——医药行业却面临着异常激烈的竞争。

    在“一品两规”、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降价、招标等调整性的政策环境下,民族制药企业在本土市场上的领地进一步在收缩。

    新《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封死了换剂型、换剂量做“新药”的道路,甚至连做仿制药也将变得困难重重;而“一品两规”或将封死大多数制药企业进入医院市场的通路,不断的降价、招标则让价格空间频频遭受冲击。如果说《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封死了药企申报所谓“新药”的大门的话,那么“一品两规”则将大量的仿制药挡在了终端之外,而药品新价格机制又将药企的利润空间不断压缩。

    有资料显示,现在已经有70%的高端医院市场被外资及合资企业所占据。在目前的大环境下,今后,高端医院市场份额还将剩下多少?民族制药工业的未来又在哪里?

    2006年有30%的制药工业亏损,我相信,倘若相关政策执行到位,今后还将有众多的制药企业陷入困境。未来5~10年,有人预言的“70%的制药企业遭淘汰”恐将变为现实。
, 百拇医药
    在这个特定的战略转折点上,民族医药企业会不会继续沦陷?该怎样“战略突围”?这需要众多制药企业管理层的思考,同时也在考验着政府主管部门的领导智慧。

    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前所未有地关注跨国公司专利过期却仍能享受“原研药”溢价的“超国民待遇”;我们前所未有地关注国家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同时,我们也期待着民族制药企业努力自救、图谋发展的行动。

    幸运的是,民族制药企业家们一直在努力。

    先声药业在美上市,并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资本运作,先声药业15年来的历程,证明了这家民营企业的领导人有着强大的学习能力和成长欲望。通过对先声药业收购烟台麦得津公司的股权,从而抢得其开发的一类新药“恩度”的现象,我们意识到,一种以收购小型研发机构来争夺新药的模式,或许将成为一种趋势,它代表着民族制药企业为获得外部研发能力的另一种新选择。虽然这种做法在国外并不陌生,但作为中国的一家本土民营企业,先声的能力已经得到了国际上的关注和承认。同时,也成为国内药企研发突围的榜样。

    企业该如何在战略上应对当前的复杂形势,是我们关心、探索的问题,也是我们需要研究的课题。

    我们对突围的理解是:坐着等死,努力突围也不一定能活,但至少保留了生的机会。那么,药企还犹豫什么呢?,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