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心肌梗死溶栓后
http://www.100md.com
参见附件(45kb)。
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心肌梗死溶栓后
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峰峰集团公司总医院急诊科 陈静 许素彦 056200
摘要 [目的] 通过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心肌梗死溶栓后低分子肝素的疗效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静脉溶栓后继续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方法] 分析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105例AMI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溶栓后并发症、半年内心绞痛、心梗复发及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溶栓48小时、72小时及第7天、第14天监测NO含量的动态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低分子肝素避免了因出血等副作用而引起的并发症,半年内并发心绞痛及AMI明显减少,完全可替代普通肝素用于溶栓后的治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一氧化氮;溶栓
早期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为有效的方法,而溶栓后继续抗凝治疗是保证溶栓成功、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低分子肝素替代普通肝素用于溶栓后的治疗,观察对梗死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MI患者105例,随机选择68例为低分子肝素组(A组),年龄41~73岁,平均50.1岁。梗死部位:下壁24例,前壁15例,广泛前壁14例,高侧壁5例,下壁+广泛前壁10例。合并高血压17例。A组包括70岁以上5例,梗死部位在下壁2例、前壁3例,合并高血压2例。37例为普通肝素组(B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42~70岁,平均50.9岁。梗死部位:下壁12例,前壁9例,广泛前壁11例,下后壁1例,高侧壁3例,前间壁1例。合并高血压8例。105例AMI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C组为健康成人20例。
1.2 方法:A组:国产尿激酶(山东蓬莱华泰制药厂生产)100~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随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B组:以同样方法溶栓,溶栓后即给予肝素钙(天津生物制药厂生产)625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
1.3 观察项目:(1)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2)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3)动态观察血清心肌酶的变化,计算峰值。(4)动态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分析其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5)观察症状缓解的时间。(6)发病第7天做心脏B超,测定心功能并统计并发症。(7)追踪随访半年,统计梗死后心绞痛、心梗复发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1.5 A组与B组溶栓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溶栓后并发症、半年内心绞痛及心梗复法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1.6 C组抽血待检。A、B组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8、12、24、48、72、第7天、第14天抽血送检,NO药盒由郑州伊利康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结果提示溶栓前及溶栓8、12、24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8、72小时及第7天、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1 AMI溶栓后并发症和预后两组比较[n(%)]
组别n溶栓成功心衰出血5周死亡率半年内心绞痛再梗死死亡A组
B组68
3726(83.9)
22(81.5)2(6.5)
4(14.8)0
4(11.1)3(11.1)
4(14.8)7(22.6)
10(37 ......
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心肌梗死溶栓后
低分子肝素治疗效果观察与分析
峰峰集团公司总医院急诊科 陈静 许素彦 056200
摘要 [目的] 通过血清一氧化氮检测心肌梗死溶栓后低分子肝素的疗效观察,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在早期静脉溶栓后继续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可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改善预后。 [方法] 分析10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初步分析治疗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 [结果] 105例AMI患者中,使用低分子肝素与普通肝素比较,溶栓后并发症、半年内心绞痛、心梗复发及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溶栓48小时、72小时及第7天、第14天监测NO含量的动态变化,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结论] 低分子肝素避免了因出血等副作用而引起的并发症,半年内并发心绞痛及AMI明显减少,完全可替代普通肝素用于溶栓后的治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血清一氧化氮;溶栓
早期静脉溶栓是目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最为有效的方法,而溶栓后继续抗凝治疗是保证溶栓成功、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的重要措施。本文以低分子肝素替代普通肝素用于溶栓后的治疗,观察对梗死后并发症及预后的影响,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AMI患者105例,随机选择68例为低分子肝素组(A组),年龄41~73岁,平均50.1岁。梗死部位:下壁24例,前壁15例,广泛前壁14例,高侧壁5例,下壁+广泛前壁10例。合并高血压17例。A组包括70岁以上5例,梗死部位在下壁2例、前壁3例,合并高血压2例。37例为普通肝素组(B组),男26例,女11例,年龄42~70岁,平均50.9岁。梗死部位:下壁12例,前壁9例,广泛前壁11例,下后壁1例,高侧壁3例,前间壁1例。合并高血压8例。105例AMI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诊断标准,发病时间在6小时内。C组为健康成人20例。
1.2 方法:A组:国产尿激酶(山东蓬莱华泰制药厂生产)100~150万U溶于0.9%氯化钠溶液100ml,30分钟内静脉滴入,随后给予低分子肝素0.4ml(杭州赛诺菲-圣德拉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B组:以同样方法溶栓,溶栓后即给予肝素钙(天津生物制药厂生产)6250U皮下注射,每12小时1次,连用7天。
1.3 观察项目:(1)治疗前后常规检查血小板计数、出凝血时间、肝肾功能。(2)心电监护,动态观察心电图变化。(3)动态观察血清心肌酶的变化,计算峰值。(4)动态检测血清一氧化氮(NO)浓度变化,分析其与发生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系。(5)观察症状缓解的时间。(6)发病第7天做心脏B超,测定心功能并统计并发症。(7)追踪随访半年,统计梗死后心绞痛、心梗复发及死亡率。
1.4 统计学处理:计量资料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 结果
1.5 A组与B组溶栓成功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溶栓后并发症、半年内心绞痛及心梗复法及死亡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1。
1.6 C组抽血待检。A、B组分别在溶栓前、溶栓后8、12、24、48、72、第7天、第14天抽血送检,NO药盒由郑州伊利康生物制剂有限公司提供。结果提示溶栓前及溶栓8、12、24小时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48、72小时及第7天、第14天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见表2.
表1 AMI溶栓后并发症和预后两组比较[n(%)]
组别n溶栓成功心衰出血5周死亡率半年内心绞痛再梗死死亡A组
B组68
3726(83.9)
22(81.5)2(6.5)
4(14.8)0
4(11.1)3(11.1)
4(14.8)7(22.6)
10(37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DOC附件(45k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