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证"等名词概念有了约定
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在闽召开
(记者海霞)2007年8月7日~11日,由福建中医学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上,来自全国25家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诊断学专家、学者约121人讨论并通过了《中医"证"等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就《关于开展常见证诊断标准研究的决定》和中医诊断学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中医的名词概念中,对"病"、"证"、"症"、"证候"等名词概念一直众说纷纭,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与会专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在征求多方意见后,对"病"、"证"、"证候"、"证素"、"证名"、"证型"、"症"、"征"、"辨证"等中医名词概念进行了明确和严格的约定,并确定了标准英译,这对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中医临床、科研、教学都需要对常见证型有统一的辨证标准,但现行的辨证标准难以体现证的全貌和处理证的轻重、缓急和错杂问题。与会专家、学者讨论了《关于开展常见证诊断标准研究的决定》,一致认为中医诊断学分会应该承当此项任务,应号召并组织全国各中医诊断学有关组织及个人参与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上报国家有关部门作为中医药行业标准颁发实施。大家讨论认为,常见证诊断标准可从整个辨证体系上进行研究,制订完整统一的诊断标准,也可只提出某些证素、证型或某个证素、证型的诊断标准。大家相信,统一、规范、权威的证的诊断标准,可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在规范管理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朱文锋教授做了《证素辨证的三阶双网结构和确定证候诊断权值的频权剪叉算法》的专题报告,其他专家就四诊客观化研究、特色诊法及民间诊法研究、证候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证候客观化研究、证候研究中数据处理与挖掘方法的研究、证候要素研究、中医诊断学教学法研究、中医诊断学课程及教材建设研究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西医结合教材《中医诊断学》定稿会和实训教材《中医诊断学》编委会。, 百拇医药
(记者海霞)2007年8月7日~11日,由福建中医学院承办的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诊断学分会2007年会上,来自全国25家中医药院校的中医诊断学专家、学者约121人讨论并通过了《中医"证"等有关名词概念的约定》,就《关于开展常见证诊断标准研究的决定》和中医诊断学有关问题进行了研讨。
在中医的名词概念中,对"病"、"证"、"症"、"证候"等名词概念一直众说纷纭,存在着不同的理解和认识。与会专家展开充分的讨论,在征求多方意见后,对"病"、"证"、"证候"、"证素"、"证名"、"证型"、"症"、"征"、"辨证"等中医名词概念进行了明确和严格的约定,并确定了标准英译,这对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中医临床、科研、教学都需要对常见证型有统一的辨证标准,但现行的辨证标准难以体现证的全貌和处理证的轻重、缓急和错杂问题。与会专家、学者讨论了《关于开展常见证诊断标准研究的决定》,一致认为中医诊断学分会应该承当此项任务,应号召并组织全国各中医诊断学有关组织及个人参与研究,并将研究结果上报国家有关部门作为中医药行业标准颁发实施。大家讨论认为,常见证诊断标准可从整个辨证体系上进行研究,制订完整统一的诊断标准,也可只提出某些证素、证型或某个证素、证型的诊断标准。大家相信,统一、规范、权威的证的诊断标准,可更好地促进中医药理论创新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在规范管理中医临床、科研和教学中发挥重要作用,增强中医药的国际竞争力。
中医诊断学分会主任委员朱文锋教授做了《证素辨证的三阶双网结构和确定证候诊断权值的频权剪叉算法》的专题报告,其他专家就四诊客观化研究、特色诊法及民间诊法研究、证候规范化和标准化研究、证候客观化研究、证候研究中数据处理与挖掘方法的研究、证候要素研究、中医诊断学教学法研究、中医诊断学课程及教材建设研究等进行了广泛而热烈的研讨。会议期间还召开了中西医结合教材《中医诊断学》定稿会和实训教材《中医诊断学》编委会。,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