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清热剂 > 清气分热 > 竹叶石膏汤
编号:11481160
清补良方——竹叶石膏汤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84期
     竹叶石膏汤出自《伤寒论》。主治“伤寒解后,虚羸少气、少逆欲吐”。方由“竹叶二把,石膏一斤,半夏半斤,麦冬一升,人参三两,甘草二两(炙),粳玉米半斤组成。”“以水一斗,黄取六升,去渣,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现在人们处方用量:淡竹叶15g,生石膏30g,法半夏、麦门冬各10g,人参(或潞党参12g)6g,炙甘草为4.5g~5g,粳米20g。而《证治准绳》方则淡竹叶15g,生石膏20g,肥知母10g,麦门冬8g,生甘草6g。

    一般认为竹叶石膏汤只适用于热病之后,余热未尽,阴伤羸瘦,呕逆之证,殊不知杂病“诸虚烦热”因于肺胃阴虚、津伤燥热之证,仍属适宜,凡见心烦口渴,鼻咽干燥,干呕咳逆,尿黄便秘,舌红苔黄脉数者,用之均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后世一些治疗肺胃阴虚、津伤燥热之方,即多由此方加减化裁而来。

    竹叶石膏汤用药共七味,方中竹叶清热除烦,石膏清胃火而除身热,麦冬生津养阴以润肺胃,人参益气扶羸,半夏降逆止呕,粳米、甘草和中护胃。诸药相合,共奏清热养阴、和中益气之功。其制方之妙,一是方中以半夏降逆、蠲饮,而用麦冬与之相伍,防温燥太过。二是方中用人参、麦冬相合,益气而能生津,津回气生,气阴相长。三是石膏与人参相合,使清中有补,补寓于清。四是竹叶在方中,有助于石膏之清热,引邪热随小便下行,使清中有利,利不伤阴,更无补虚恋邪之害。实为配伍严谨之清补肺胃的良方。
, 百拇医药
    支气管炎无论急性、慢性,凡见阴虚肺燥,都可用本方加味治疗。如属风燥咳嗽、咳痰呕逆者,用本方疗效甚佳,若有表证,加薄荷、桑叶;咽痛,加牛蒡子、桔梗、玄参;咳甚,加杏仁、浙贝、枇杷叶;痰中带血,加白茅根、茜草,并重用麦冬30g;胸满咳逆,加鱼腥草、银花与葶苈子;久咳不止,若见胃气不和者,当用本方加浙贝、海浮石、紫菀,以润肺止咳、降逆和胃;咳嗽声嘶者,加玄参、僵蚕、木蝴蝶;如为痨嗽潮热又须加知母、鳖甲、地骨皮、贝母;气有两虚甚者人参改用西洋参。

    胃、十二指肠溃疡,属虚寒证者较多,一般喜用甘温辛燥之剂,但若久病郁热,灼伤胃阴,见脘胀、干呕吐逆者,用本方加味多能获取良效。若胃胀可加厚朴、槟榔;纳呆加神曲、麦芽、石菖蒲;腹胀便秘,加槟榔、大黄;腹胀便稀加广木香、砂仁、山药。饥饿时胃脘疼痛若为灼痛,得食则减者用本方加生地、丁香;痛甚者,再加白芍、川楝子;刺痛便黑加五灵脂、蒲黄、三七;呕血加大黄炭、黄连、茜草;烧心呕逆、胃酸偏多者加吴茱萸、石决明、滑石。

    胃火上炎兼阴虚肺燥者,也宜使用本方。口疮、涎多,本方合导赤散加萆*;舌苔黄厚,心烦口臭,加佩兰、茵陈、栀子、黄连;牙龈出血或鼻衄,加大黄、白茅根、小蓟;牙痛不肿者,加白芷、升麻;热毒壅盛肿痛者,加银花、连翘、蒲公英、紫花地丁;肿甚者,加穿山甲、皂角刺、玄参、浙贝母。

    胃火上冲,引起头痛,面红目赤,可重用石膏,并加白芷、川芎、菊花、桑叶;头晕面赤,心烦失眠,重用半夏20g,加龙骨、牡蛎、夜交藤、炒枣仁;头晕、血压偏高者加石决明、夏枯草、牛膝、龙胆草,甚者再加羚羊角3g;耳鸣者,加磁石、牛膝、石菖蒲。此外,神经性呕吐属阴益气逆者,可用本方加旋覆花、代赭石、石决明、柿蒂,甚者加全蝎、地龙解痉平逆;梅核气、心烦不安、咽中如堵、吐咽不下,可用本方加海浮石、海藻、苏子、栀子,能使阴复气降,中焦枢机一转,诸逆悉平。, 百拇医药(魏嘉涛 江苏省徐州市沛县)


    参见: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常用方剂 > 表里双解剂 > 解表清里 > 石膏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