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思考 > 西化/现代化
编号:11481154
“中医现代化”为何争论不休?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0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84期
     尽管国家已经将“中医现代化”规定为今后中医创新发展的基本任务之一,中医界也已将其明确为中医研究发展的方向,但是,从思想认识上看,业内的观点还是相当不一致的。“中医现代化是对传统中医的抛弃”、“中医现代化就是中医西化”、“中医不现代化是等死,中医现代化是找死”等等,这些言辞激烈的观点,明显反映出与“中医现代化”认识上的对立。尽管如此,这应当还是一个关于中医发展的学术问题,认识上的相左属于学术论争,我们应当允许大家充分地发表看法,深入辩论,通过学术辩论,走出错误,逼近真理。

    “中医现代化”争论不休的症结何在呢?分析反对者诸多观点的依据不难发现其中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认为中医属于中国传统文化的范畴,不能通过现代科学使之现代化。其实,这正是问题的症结所在:片面地认识中医,忽略了中医的“双重性”。

    “双重性”是中医的本质特征

    从医学起源和医学的目的看,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是显而易见的,不容置疑的。但是,在中医理论的形成中,由于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特别是古代哲学的影响,用以阐释科学现象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天人相应等哲学思想,自然成为了中医学的理论支柱,使中医理论具有了与中国传统文化难以分割的联系。于是,中医便带有了自然科学与人文科学的双重属性。“双重性”既是中医学的本质特征,也是中医不同于西医的重要区别。
, http://www.100md.com
    也正是因为中医与西医存在着文化上的差异,所以,在进行中西医比较时我们往往只去关注它们在文化属性上的不同,而忽略了它们在自然科学属性上的相同。由于认识上的片面,加上中医历史形成的封闭性,自然就与西医彻底地对立起来,进而与现代科学对立起来。这便是认为中医不能走向现代化的错误根源。

    “双重性”是对中医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内在规定

    “双重性”既然是中医的本质属性,就应当严格遵循由其属性所规定的路径和方向去发展,也就是所谓的“要遵循中医发展的自身规律”。人文科学的属性,决定了中医发展不能脱离中国传统文化,同样,自然科学的属性则决定了中医不能远离自然科学的发展规律。由于“双重性”的内在规定,便使中医在发展中具有了双重身份———既是传统的又是现代的。

    中医的传统性,表现在中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中医学理论的构筑,是以中国古典哲学为基石的,中医理论中没有了阴阳五行学说和天人相应的整体观,其理论也就不再是中医的。规定中医的传统性,就是要把中医的“根”留住。
, 百拇医药
    中医的现代性,是基于其自然科学属性而言的。自然科学不需要坚守,而是要求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发展,只有在变化中创新,在发展中前进,才能保持其先进性,才能体现其现代性。先进性和现代性是一切自然科学学科发展的必然追求,中医也不例外。

    由于中医具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性”,便规定了中医传统性与现代性兼具,自然也就赋予了中医既要“坚守”又要“发展”的学科特征。

    偏离“双重性”,必然各执一端

    既要“坚守”又要“发展”,是中医学的学科特征,二者不能偏废。忽略中医的自然科学属性,便看不到中医与现代科学发展的必然联系,看到的只有中医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面,进而只强调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坚守;忽略中医传统文化的属性,必然无视中医具有的文化特征,进而毫无区别地将中医完全纳入自然科学发展的轨道。现在表现出的对“中医现代化”争论不休的持久局面,主要原因就在于对中医“双重性”认识的偏离,不能将中医的人文科学属性与自然科学属性同等地看待,而是执其一端否定另一端。
, 百拇医药
    中医现代化是“传统”与“现代”的统一

    之所以有人对“中医现代化”一直持反对态度,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对“中医现代化”认识上始终存在一个严重误区,即认为中医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来改造中医,就是完全用自然科学发展的思路、方法和技术来重建中医,所以才有“中医现代化就是西化”的论点。

    我们通过什么来延续中医的生命,又靠什么来为中医不断注入旺盛的生命活力呢?那就是靠“坚守”和“发展”,坚守中国的传统文化,发展中医的科学内涵。如何来坚守,又如何来发展呢?这便是中医现代化所要解决的。

    “坚守”是不能动摇的,守不住人文科学的属性,守不住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中医就会在发展中消亡。但“死守”是守不住的,只有在发展中守,中医的生命才能得到延续,中医的“根”才能在社会需求的肥沃土壤中深入生长。

    不少人认为,中医的传统性与现代性不可能统一,因为这是两种文化的差异,两种思维的差异,现代性是西方科学的体现,它不可能与东方传统文化相融合。从人文科学的角度看,不同的文化是很难融合的,但是可以共同相处,即所谓“和而不同”。中医由于具有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双重性”,文化的东西可以和而不同,而自然科学的东西则是可以遵循共同规律发展的。不仅理论上可以这样认为,中医的实践也已表现出了与现代科学的密切联系。撇开中医现代研究中对自然科学方法与技术的应用不说,仅就目前临床对现代检测方法与仪器的普遍引进来看,单从经济需要或仅仅为了与西医抗衡来解释,恐怕难以服众。临床诊断上的“病症结合”,疗效判断上的“中西互参”,其普遍性也不是只用“西化”能解释得通的。“衷中参西”的普遍性,不仅仅说明这是中医现代临床的迫切需求,也从更深层面揭示出中西医在自然科学属性上有着相通之处,有着共同的规律可循。

    从另一个角度看,现代性不仅仅是对现代科学的体现,同样也表达了传统对现代社会需求的适应。现代化过程不是现代性和传统性决裂与冲突的过程,实质上是传统性在科学和技术进步的条件下对现代社会文化的变化需求所做的功能上的适应。如《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中说:“中医以整体、动态和辨证的思维方式认识生命与疾病的复杂现象,但用传统概念表达的中医药理论的科学内涵难以被现代社会普遍理解和接受。”所以提出“充分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努力证实、阐明中医药的科学内涵”。这种针对现代社会的需求,对传统中医进行功能上的适应,就是中医传统性与现代性的发展统一。

    总之,中医现代化是在对中医“双重性”全面把握中向前推进的,任何片面的对待,都是对中医现代化的误解。, 百拇医药(皋永利 山东中医药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