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性肝炎防治:让中国发出更多声音——访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斯崇文教授
参与本届论坛“病毒性肝炎”专题讨论的中方专家是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感染科的斯崇文教授。斯教授从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已经有几十年,在这一领域做出了突出的成就,目前担任卫生部病毒性肝炎专家咨询委员会的委员。在采访中,给记者感触最深的是老一代专家的虚怀若谷,斯教授曾多次提到:“很多年轻的医生都做了很出色的工作,应该多给他们机会,让他们得到锻炼,让国际肝病界响起更多的中国声音”。
记者:您是第二次应邀参加北京国际消化论坛疾病高峰论坛,您对上届会议最大的感触是什么?对这次大会有何希冀?
斯教授:上届大会大家反映非常不错。会议中讨论的专题都是国内外消化界关注的热点问题,除了国外的进展之外,还有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此外,讲者与听众的互动非常好,使得交流更加深入。我希望本届会议能够加强这一环节。另外,交流的范围也要更广一些,多请一些不同国家、不同观点的讲者,这样可以听到很多不同意见,收获更大。
记者:与国外相比,我们国家在病毒性肝炎的预防和治疗方面存在哪些优势?薄弱的地方是什么?
, 百拇医药
斯教授:在病毒性肝炎的防治方面,我们确实有很多得天独厚的优势,这主要包括:(1)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将乙肝定为四大重点防治的传染病之一,投入了大量资金,以保证临床与科研工作的顺利进行。(2)我们国家病毒性肝炎的患者非常多,这为研究提供了大量的病例资源,增强了研究的科学性。(3)从“七五”到“十一五”期间,乙型肝炎防治及研究工作一直在持续地抓,积累了大量的经验,特别是在疾病的预防方面,取得了很大成绩,也培养了大批的专业人才。当然,我们还存在很多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比如科研的投入、组织与科研条件方面。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目前乙肝防治的进展,刚刚完成的全国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如何?
斯教授:控制病毒性肝炎,预防最为重要,应该提高公众的认知度,不能歧视肝炎患者。我国一直非常重视病毒性肝炎,特别是乙型病毒性肝炎的防治工作,采取了以乙肝疫苗接种为中心的综合预防措施,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从1992年开始实施大规模的乙肝疫苗接种,2002年将乙肝纳入计划免疫范围,2005年实现了乙肝疫苗在新生儿中的全免费接种。
, 百拇医药
2002年的一项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与1995年相比,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下降了大约0.9%,在接种过疫苗的人群中,表面抗原阳性率有了明显下降。2006年,我国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了一项大规模的乙肝血清流行病学调查,虽然具体数字还在进行最后的核实,有待公布,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率有了明显下降,特别是新生儿中的感染率下降更为明显。
记者:现在用于慢性乙肝治疗的药物越来越多,如何才能用好这些药物?目前的研究重点是什么?
斯教授:大家公认的首先是抗病毒治疗,很多研究证明,只有病毒抑制以后,患者的肝脏病变才能减轻,从而减少或阻止疾病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其传染性。因此,国内外的乙肝诊治指南中,均认为应该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和消除病毒,以阻止疾病进展。
目前抗病毒药物很多,主要分为干扰素和核苷类药物两种,还有其他的辅助治疗,如抗炎、保肝、抗纤维化和免疫调节等治疗。乙肝病毒的复制是以乙肝病毒(HBV)的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为原始模版,在核内进行复制的。目前的抗病毒治疗只能抑制细胞内外的游离HBV DNA,还没有药物和方法能将其彻底消除,因此需要长期的抗病毒治疗。但是,随之而来的就是患者对抗病毒治疗的耐药问题,特别是对核苷类药物的耐药。因此,如何解决抗病毒治疗的耐药问题,是今后研究中的一个重点。,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