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2期
编号:11480904
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有锥体外系副作用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2期
     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公告今年第4期报告,曾有研究提示,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如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阿立哌唑、喹硫平等)与老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如氟哌啶醇、氯丙嗪和甲硫哒嗪等)相比,更少出现锥体外系副作用(EPS)。

    澳大利亚药物不良反应咨询委员会(ADRAC)对其数据库中与新抗精神病药物相关的EPS进行检索,选用神经系统异常和运动异常的关联词,检出这些药物的EPS报告数以及涉及药物的报告总数,见下表。

    新一代抗精神病药物出现的锥体外系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肌张力异常、运动障碍和其他非特异性锥体外系异常。在报告时,约1/3出现了EPS的患者未能恢复,而且在各种药物之间无差别。

    ADRAC数据库的资料提示,尽管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EPS发生率可能低于老一代的抗精神病药物,但是仍不能避免EPS的发生。

    药物报告总数EPS报告数(%)

    阿立哌唑14733 (22.4)

    利培酮812159 (19.6)

    喹硫平31542 (13.3)

    奥氮平1203126 (10.5)

    氯氮平377570 (1.9)

    氟哌啶醇753321 (42.6),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