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2期
编号:11480915
■ 读者来信 医改切莫忘了乡医
http://www.100md.com 2007年8月2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2期
     看了上一期《对乡村医院的扶持还需加强》的评论,笔者想到了不久前回老家,和在家乡当了40年乡医的一位老同学交谈时的情形。

    老同学初中一毕业,就回家跟父亲学医(其父是祖传中医),经过县、地区和省三级考核认证,达到了中专医士水平,可因为没有正规学历,始终晋升不上中级职称,实在感觉憋屈;为照顾农民,政府把村级卫生所的收费定得很低,他们却没得到任何补贴,致使他们举步维艰,而且碰上困难的乡亲,还得赊帐。平时也没什么休息日,啥时有病人,啥时就得出诊,如此沉重的担子,一扛就是几十年。有人戏称,乡医是一群“干活有人叫、吃饭没人管”的人。

    老同学的话,让人深思。笔者认为,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人才政策有缺陷。一方面,现行政策对专业人才的准入关口不分城乡差异,放在了同一门槛上,使国家培养的专业人才,取得了医师、护士执业证书的大批流向城市,没有取得执业证书的人员,却也无法到“缺医”的农村服务;另一方面,现行政策也不适应我国中医师承培养人才的传统,因为中医是靠师带徒、父传子的模式培养人才的,可这种方式却得不到国家的承认。

    对乡医的不合理待遇,直接影响了我国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健全。老乡医们为农民辛劳付出几十载,到头来连生计都成了问题,岂不令乡医们心寒?其结果是人心浮动,后继乏人。据中国农村卫生协会统计,过去我国曾有乡医几百万,如今全国却仅剩80来万了。致使越来越多的乡医“空白村”出现,农民越发的“看病难、看病贵”了。

    无论是从“三农”,还是从“医改”的角度看,乡医问题都是一个急需加以解决的问题,应该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并形成共识:医改,不能忘了乡医!,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