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土牛膝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关键词:喉科要药,化学成分研究,药理作用研究
广东土牛膝为菊科植物华泽兰Eupatori?鄄um chiuense Linn的根,是广东地产药材,其药用历史最早记载见于清·何克谏所著的岭南本草书籍《生草药性备要》,原名“班骨相思”,只载有“治跌打伤,壮筋骨”的作用,1955年广东新会老中医黄华庭首次公布了他试用广东土牛膝治疗白喉的方法及效果,在珠三角地区兴起了用其治疗喉科疾病的热潮,自此,广东土牛膝成为广东地区著名的喉科要药。现将其化学成分与药理作用研究进展情况综述如下。
化学成分研究
上世纪50年代末,有人曾对广东土牛膝的成分进行预试验,结果表明含有生物碱、胆甾醇等成分。上世纪90年代有人对广东土牛膝的化学成分进行了研究,经系统定性预试验,发现其含有黄酮苷、氨基酸、有机酸、酚类、挥发油及生物碱成分,并可能含有香豆精等成分,其中生物碱为首次发现,并对总黄酮含量进行了测定。亦有文献记载本品还含有苯併呋喃化合物(euparin)。
广东土牛膝的地上部分含三萜类成分:主要有α-香树脂醇(α-amyrin)、无羁萜(friedelin)、3β-无羁萜醇(friedelin-3β-ol)、β-谷甾醇(β-sitosterol)等及香豆精(coumarin)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页,全文长 4198 字符。
限于服务器压力,网站部分信息只供爱心会员或有一定积分的注册会员流览。
此信息需要 1 积分(免费注册登录后每天可以领取10个积分)。
用户名: |
|
密 码: |
|
忘了密码 |
如果您还不是100md.com会员,欢迎 免费注册,
如果您想获得积分,点击这里 查看积分规则。
如果您想订购杂志,请直接与《中国中医药报》编辑部联系。
微信文章
关注百拇
评论几句
搜索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