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804
老字号历久弥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9.01
老字号历久弥新
老字号历久弥新
老字号历久弥新

     中药产业是我国民族工业的瑰宝,也是医药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产业从无到有,从手工作坊式生产到机械化生产,再到工业化生产,直至现在全面推进现代化,走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历程。中药产业发展的转折点出现在改革开放时期。

    改革开放近30年,是我国医药行业飞速发展的时期,而中药产业更是取得了高于整个医药行业平均水平的发展。1978~2001年,我国医药工业产值年均递增16.72%,成为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之一。中药产业的发展势头更是喜人,1996~2001年医药工业产值平均年增长17.5%,中药业产值年均增长为20%。此后的2002~2005年,我国中药工业(含中成药工业和中药饮片工业)的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继续平稳增长,中药工业总产值、销售收入和利润总额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9.9%、18.5%和11.6%。

    中药产业的发展还体现在行业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一批中药材规范化种植技术得到了推广,中药生产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大大提高,中药研发体系不断完善,中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自主开发了一批具有知识产权、技术含量高的中药产品,标准化、规范化程度不断提升,企业规模不断扩大,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
, 百拇医药
    随着中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国家鼓励、扶持中药出口的一系列政策逐步出台,以及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我国中药出口稳步增长。2003年中药出口额为6.16亿美元,同比增长6.11%;2004年中药出口额为7.25亿美元,同比增长17.6%,2005年中药出口额达8.3亿美元,同比增长14.55%。尽管2006年对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寒冬”——国内经营环境中不利因素明显增多,利润空间大幅缩小,但中药出口贸易依然保持了稳步增长的态势,出口额再创历史新高,达到10.9亿美元,首次突破10亿美元大关。

    回顾过去,我们感慨万千,展望未来,我们满怀信心。随着国家加大对中医药的支持力度,一个由政府引导,全社会积极参与,共同推进中药现代化发展的良好局面的形成,中药产业将迎来发展的又一个黄金期。

    ——开篇的话

    一个老字号就是一段历史,记录所在行业的发展;一个老字号就是一面镜子,折射所在行业的兴衰。中药老字号在我国医药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特殊的印记,其经营理念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医药人。
, http://www.100md.com
    ▲恪守医道仁心制药

    北京同仁堂是中药行业著名的老字号,创建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在3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历代同仁堂人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的传统古训,树立“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的自律意识,确保了同仁堂金字招牌的长盛不衰。自雍正元年(1723年)同仁堂正式供奉清皇宫御药房用药,历经八代皇帝,长达188年,造就了同仁堂人在制药过程中兢兢业业、精益求精的严细精神,其产品以“配方独特、选料上乘、工艺精湛、疗效显著”而享誉海内外。300多年来,始终坚持传统的制药特色,保持质量优良、疗效显著的产品特点,形成了以牛黄清心丸、大活络丹、乌鸡白凤丸、安宫牛黄丸等为代表的十大名药。

    拥有130多年历史的胡庆余堂始创于清代同治年间,由“红顶商人”胡雪岩斥巨资开设,与北京同仁堂齐名,有“江南药王”之誉。胡雪岩为胡庆余堂立下一块“戒欺”匾,告诫属下“凡百贸易均着不得欺字,药业关系性命,尤为万不可欺,余存心济世。不以劣品代取厚利,唯愿诸君心余之心,采办务真,修制务精,不至欺予以欺世人,是则造福冥冥,谓诸君之善余谋也可,谓诸君之善自为谋也亦可”。胡庆余堂承南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广纳名医传统良方,精心调制庆余丸、散、膏、丹,济世宁人。
, 百拇医药
    2006年,并称南北两大中药“百年老号”的北京同仁堂和浙江胡庆余堂双双入选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专家认为,同仁堂能够入选“名录”,在于其继承了数千年中医药理论,并结合宫廷制药最严格的质量标准和监控方法,在数百年实践中形成了特有的药品疗效和诚信经营,代表着中药制药的最高品质。

    胡庆余堂以宋代皇家药典《太平惠民和济药局方》为基础,收集各种古方、验方和秘方,并结合临床实践经验,造出丸、散、膏、丹、胶、露、油、药酒方400多种,至今仍继承祖传验方和传统制药技术,保留了大批的传统名牌产品。

    ▲老树新枝迎春绚烂

    “万千劫橘井清冷老号名驰寰宇,四百年杏林秀茂新花香遍南天。”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的陈李济,如今是广州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子公司,在传承着老字号的同时,更将新技术融入其中,以便通过现代化、科学化、标准化、国际化的运作来重塑中药在全世界的辉煌。
, 百拇医药
    马应龙药店创建于明朝万历年间(1582年),主要制造和经营“马应龙定洲眼药”。1919年起,先后获得过农商部、实业部、铁道部等授予的国家级嘉奖,产品在东南亚华人世界中享有盛誉,行销东南亚诸国,成为中国最早向海外出口商品的四大厂(店)之一。

    ▲励精图治改革兴业

    中药老字号除了是我国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作为传统民族医药,他们独特的经营模式至今依然有借鉴意义。

    药厂办药店。同仁堂、胡庆余堂等老字号经营的最大特点就是,采取了开办药店的经营模式,也就是医药同馆。这种经营方式不但保证了患者购买药物的安全性,也提供了更便利的药品调配,让患者能在最短时间内买到所需要的药物。

    药厂药店联姻。在太极集团成功控股桐君阁、西南制药后,其母公司太极集团有限公司旗下3家上市公司的运作思路越发清晰:太极集团只负责中成药生产,西南药业主攻西药和生物制药,桐君阁则主要是承担医药流通作用。通过这一系列的规划发展,3家公司连成一体,完成了中成药、西药及生物制药多种类药品的开发、生产及销售网络。

    中药产业的发展是我国医药行业的一大特色。在创建品牌的同时,中药产品也不断地造福于患者、造福于社会。

    (胡波)

    ■图1:旧时胡庆余堂繁华景象。

    ■图2:现在的胡庆余堂大厅。

    ■图3:解放初期同仁堂老店外景。,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