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90553
呼吸支持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一等奖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4日 《现代护理报》 2007.09.04
     呼吸衰竭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危重症之一,呼吸支持技术是最为有效的抢救措施,但目前我国整体呼吸支持技术水平相对落后,供需矛盾突出,已对呼吸衰竭的抢救成功率构成实质性影响。从实际需求和学科发展出发,该项目从临床治疗、应用技术和应用生理3个方面对呼吸支持技术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创新成果:

    一.在国际上较早、国内率先以无创正压通气(NPPV)有效治疗COPD急性加重(AECOPD)合并严重呼吸衰竭,显著降低了AECOPD的气管插管率。

    二.首次提出“肺部感染控制窗”的概念,率先开展了以之为有创-无创通气切换点的序贯通气治疗AECOPD所致严重呼吸衰竭的大规模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RCT),使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由28%下降至6%,住院病死率由16.2%降至2.1%。

    三.以NPPV早期干预AECOPD的RCT显示,AECOPD后期气管插管率由15.2%降至4.7%。上述研究提出了新的治疗观念、策略与方法,极大地提高了AECOPD的治疗水平并已成为国内的标准治疗方法。

    四.发现合理的机械通气为降低COPD合并Ⅱ型呼衰时肺动脉高压的最有效方法。

    五.研究了机械通气时多种药物的血流动力学和氧动力学效应。

    六.率先研究了正压通气对左心衰和肺水肿的治疗效应。

    七.对比研究了多种新型通气模式和辅助通气手段,开发了多项实用的气道管理技术,拓展和完善了临床通气技术。

    该项目的另一特点为密切结合临床,研究病例数多,实用性强,有实用产品产出并产生经济效益。之前曾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及广州市科技进步奖各1项,获国家专利3项,成果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直接推动了我国对呼吸衰竭救治技术的进步和呼吸与危重症医学学科的发展。

    (本报特约记者张绍国)

    新闻链接

    中华医学科技奖是中华医学会设立的全国医药卫生行业科学技术最高科技奖项,该奖每年评选一次。一等奖的评选标准是:在技术上有重要创新,技术难度大,总体技术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成果转化程度高,创造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对行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有重要作用。

    2006年,全国共推荐了245项科研成果,包括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药学、中医中药学等专业的80项研究成果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