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信息荟萃
编号:11482669
技术进步使干粉吸入装置 不断出新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6日 《中国医药报》 2007.09.06
     用氟代烷取代碳氟化合物作为抛射剂为呼吸道疾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手段,从而促使干粉吸入装置在过去的10~15年中得到了长足的进步,市场增长迅速。Aradigm、Batelle制药公司、Chrysalis技术公司、勃林格殷格翰公司和MAP制药公司是该领域内比较活跃的几家公司,都在研发主动型的吸入给药装置。除治疗哮喘的药物外,干粉吸入装置还可传递黏液溶解药物、抗生素、抗结核药物和抗癌药物,以及胰岛素、癌症止痛药、治疗性功能障碍药物,这些目前都处在研发阶段。

    从开发角度看,被动型干粉吸入装置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由制造商预先将单一剂量封装在铝塑包装或胶囊中,另一类是自药粉储库中量取一定剂量进行给药。前者因其剂量的重复性较好,比较容易生产。由于微粉化的微粒不容易凝聚,被动型干粉吸入装置的效能基本取决于患者呼吸道的气流速度。由患者呼吸启动的被动型干粉吸入装置比以往的单剂量给药系统要复杂的多,技术进步将使这类装置的效能对患者呼吸的依赖降至最低。

    ▲药物微粒
, 百拇医药
    原料药微粒的特性对干粉吸入装置的有效性至关重要。研究发现,在卡波姆凝胶中进行结晶的乳糖形状更规则,表面更光滑。经微粒光滑技术处理过的乳糖表面也较光滑,作为药物载体可获得更好的雾化效果。控制原料药微粒的物理性质、几何形状和表面成分的研究可追溯至上个世纪80年代。国外研究人员Gonda和同事们成功地利用变形的微粒获得了优良的空气动力学性质,并用憎水性物质包衣的微粒减少了药物在被吸入呼吸道后的吸湿性。

    目前,科研人员已经利用工程微粒技术控制微粒的大小、形状、密度、表面形态等,生产出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不相互黏聚的微粒。制备可吸入粒径范围的原料药微粒的传统方法是用高能磨研磨药物结晶。虽然该方法目前最为常用,但因步骤多、微粒形状不规则,还容易导致多晶型、无定形等问题,已不是最先进的。而在喷雾干燥的溶液中添加两元或三元成分可提高无定形系统的稳定性,改善雾化效能,降低密度。其他的生产方法还有超临界流体沉淀法、大重力沉淀法、超声波结晶法。用喷雾干燥法生产的可吸入胰岛素制剂和甘露醇制剂已经分别获得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和澳大利亚医药管理部门的上市批准。
, 百拇医药
    ▲制剂处方

    许多原料药必须添加两元或四元成分以改善流动性、剂量的重复性或用作稀释剂等。将原料药与作为载体的乳糖进行混合这一传统方法仍然是生产干粉吸入装置最普遍采用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可用来稀释药物,改善流动性,还可用来提高微粉化原料药的分散性能。早期的研究显示,载体乳糖的大小和粗糙度与原料药的雾化效果有关。雾化过程中药物黏附和释放的确切机理目前还不清楚,仍然是该领域的一个研究重点。添加硬脂酸镁或亮氨酸,可降低载体对原料药的黏附力。喷雾干燥的亮氨酸,在雾化过程中可起助流作用。利用原子力显微镜碰撞探针技术研究乳糖载体表面的黏附性能表明,添加精细的载体微粒可占据活性位点或形成两元或三元混合物,缩小原料药-载体黏附力的变化范围。

    ▲上市新品

    由美国先灵葆雅公司生产的用来传递糠酸莫米松的多剂量干粉吸入装置(商品名Twisthaler)最近上市,它具有优良的剂量重复性。其喷嘴由下部漩涡室和上部排放管两部分组成。漩涡室可增强气流漩涡,增加微粒碰撞和防止凝集。
, 百拇医药
    荷兰Meda制药公司生产的一种多剂量干粉吸入装置(商品名Novolizer)已在欧洲上市。该产品应用旋风原理和空气分级技术,利用离心力使在圆柱形腔室中成旋涡状的微粒发生碰撞,从而达到药物从载体中分离的效果。

    日本Otsuka制药公司生产的多剂量干粉吸入装置也利用了气旋现象来防止药物凝聚。使用时患者的吸入气流使含药物的冻干粉饼获得分散。该产品比较适合于传递生物药品。每一剂量都单独分装于一个小瓶内,消除了微生物污染的问题。

    此外,美国Respirics公司生产的Acu-Breathe多剂量干粉吸入装置也已上市。美国Oriel公司研发出一种利用压电聚合物的振动现象传递药粉的干粉吸入装置。多数的干粉吸入装置只能传递较低剂量的药物,而英国大不列颠制药公司生产的干粉吸入装置利用预压缩的气体雾化微粉化的粉末,可传递高达20~250毫克的药物。

    (董智),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