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4期
编号:11485574
高保真DNA直方图在Barrett食管癌变过程中的特点及意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6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4期
高保真DNA直方图在Barrett食管癌变过程中的特点及意义

     目的 本研究主要观察分析Barrett食管腺癌(BAC)发生过程中不同病理阶段的高保真DNA直方图的特点,并探讨其临床意义。

    方法 选取187例Barrett食管相关病例的内镜或手术标本进行连续切片,其中正常胃肠道黏膜组织34例(对照组),Barrett 食管特殊肠化生(SIM)66例,低度异型增生(LGD)22例,高度异型增生(HGD)22例,Barrett食管腺癌43例。应用HE染色和Feulgen染色分别观察病理分期和DNA倍体分析;应用全自动细胞影像分析系统(ACIS)对Feulgen染色切片获取高保真DNA直方图并进行DNA倍体分析,依据DNA指数(DI)将其分为二倍体、轻度异倍体、中度异倍体和重度异倍体;同时分析DNA倍体异质性指数(HI)及DNA倍体大于5N的细胞比例。

    结果 正常对照组黏膜细胞的DNA倍体均为二倍体,且HI小于13,无5N倍体细胞;SIM表现为不同的DNA倍体直方图,包括二倍体、轻度异倍体和中度异倍体;异倍体的严重程度与发生频率与组织病理的异型增生程度呈正相关;所有BAC均呈现为异倍体,而且均为中度或重度异倍体。在SIM、LGD、HGD和BAC中,具有显著DNA异质性(HI >20)和异常5N细胞数(>5%)的比例分别为5%、32%、50%和88%。

    结论 高保真DNA直方图分析结果提示:(1) Barrett 食管特殊肠化生黏膜可能已经具有异型增生的特性,而所有BAC均具有显著的异倍体特点;(2) 细胞DNA异质性和5N倍体的增加反映出染色体的不稳定,这种染色体不稳定即不稳定异倍体可作为Barrett食管恶变的重要标志。

    于成功

    42岁,医学博士。现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消化科主任医师,副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

    于成功1988年毕业于河南新乡医学院并留校,后在山东医科大学、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分别获得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3年和2006年两次赴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从事Barrett食管和食管腺癌的博士后研究。先后共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SCI收录的英文论文6篇;主编《消化系肿瘤学》并获第18届华东地区优秀科技图书一等奖。他承担国家人事部回国留学人员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卫生厅和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重点基金等课题6项。现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会中青年委员,江苏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委员,南京市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委员兼秘书,《胃肠病学杂志》编委等职。,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