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中医药 > 中医专业 > 中医方剂 > 现代名医名方 > 王静安
编号:11491438
成都痛失国医大师王静安
http://www.100md.com 2007年9月13日 《中国中医药报》 第2798期
     医乃仁术 临证必用十分力 艺无止境 退居还读百家书

    ———书于王静安卧室

    成都痛失国医大师王静安

    9月6日凌晨,王静安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不幸因病逝世,享年85岁。按照王老生前“死后停灵一周再火化”的心愿,遗体告别仪式将于9月13日上午九点在成都市殡仪馆举行。

    回春妙手 顽童情怀

    在患者心目中,王老颇似金庸笔下的“老顽童”,身怀绝技又心若稚童。虽已年过八旬,却耳聪目明,语多幽默。每有患者表达谢意,他便像孩子般索要薄荷糖。熟悉王老的患者都知道,王老特别喜欢薄荷糖,一是看病太累之时,可含上一粒提神;二是患儿哭闹之时,拿上一颗就可以逗得孩子破涕为笑。
, http://www.100md.com
    一些中医专业学生毕业后不是失业就是转业当西医的现实,让老人家十分痛心,他特别爱护能虔诚求学的弟子,恨不能将自己一生所学全都复制到弟子们的脑中去。因此尽管他年迈体衰,患有高血压、心脏病、肾衰等疾病,还曾两次脑溢血导致一条腿行动不便,却始终坚持坐诊,为的就是能在现场言传身教。

    授徒严苛 “打骂”成才

    王老授徒甚严。跟随王老学医的弟子,几乎都是已在业内享有一定声誉的中老年医生。但王老的耐心似乎都已给了患者们了,对弟子们十分严苛,不要说未能对症下药或是分量拿捏不准等“大错”,就连字写错了或没写清楚等“小误”,他也会当着病人的面把处方扔回去,甚至干脆当众撕掉,有时还会拿起折扇敲上两扇头。

    一个流传甚广的真实故事是:郑家远在跟随王老学医时已年近五旬,却也曾被老人家打过手板儿。但这一“打”,把郑家远“打”成了大名鼎鼎的省市名老中医了。
, http://www.100md.com
    信仰中医 誓死捍卫

    王老不仅是一位传统中医,更是一位传统文化的守望者。老人家中陈设都是传统的中式风格,墙上挂着旧式钟摆和名人字画。看病闲余,王老最爱的就是书法。王家招待客人,必用盖碗茶。

    近年,连同中医在内的中华国粹似乎正日渐被国人冷落。王老看在眼里,忧在心里。有一次,记者采访他时提及国内有学者提出了“取消中医”,未待记者说完,一直微笑受访的王老突然勃然变色,挥袖送客。事后,记者才得知,王老最忌人在他面前“说中医的坏话”。他近乎固执地维护着中医,甚至在病危之时,曾一度拒绝住院接受西医治疗。

    群众悼念 祭奠泰斗

    曾经在上世纪70年代成都有四大儿科,他们的掌门人分别是王静安、寇煜光、肖正安和徐惠泽,近日,“寇小儿诊所”的寇恩培、寇其培两兄弟,也来到王静安的灵堂祭奠。
, http://www.100md.com
    王老的灵堂就设在他家的小院里。从6日上午开始,前来悼念的人就络绎不绝。“你这辈子,太辛苦了,从来都只知道病人。”一名女患者一边上香,一边对着王老遗像哭诉。

    4岁半的彭楚涵在母亲的带领下,也来到王爷爷的灵堂为爷爷点燃了三炷香。“妈妈,你怎么哭了?”“爷爷去了天堂。”小楚涵的妈妈何女士说,小楚涵两三岁时肠胃一直不好,她常带儿子去找王爷爷把脉。小楚涵很调皮,有一次出脚踢了王爷爷,在爷爷的白大褂上留下了几个脚板印,“当时以为王爷爷会很生气,没想到,王爷爷还和他开起了玩笑。”何女士想起当时的场景就激动。(魏丽英 李亚玲)

    王静安

    1922年生于成都。9岁开始学医,先后师从廖里癸、李辉儒等12位蜀中名中医。1956年6月到成都市中医医院工作。全省两位国医大师之一,全国第一、第二届名老中医专家继承导师,四川省名中医。国务院有突出贡献科技专家特殊津贴获得者。2005年被中华中医药学会授予“国医大师”称号;2006年被授予四川省首届“十大名中医”称号。先后出版了《静安慈幼心书》、《王静安临证精要》两本医学著作,众科之中,尤精于儿科,被广大群众尊称为“儿童的保护神”,被患儿家长尊称为“王小儿”。

    编 后

    近期网上发贴悼念“王小儿”的人数量之多、其情之真让人感动。王老从医六十余载,有的成都人一家四代都吃过他开的中药,医德仁术人所共赞。身后,那么多不知姓名的群众排着队来到灵堂吊唁,流下了热泪。

    “人人心中有杆秤”,淡泊名利,洗尽铅华,为中医奉献毕生心血精力的医者,就这样,永远活在了千万百姓的心田。,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