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医学论坛报》 > 2007年第37期
编号:11494689
2007年亚太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报道
http://www.100md.com 2007年10月3日 《中国医学论坛报》 2007年第37期
2007年亚太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报道

     2007年9月15~17日,由中国抗癌协会主办的“2007年亚太地区国际肿瘤生物学和医学学术会议暨第二届中国中青年肿瘤专家论坛” 在解放军总医院召开,国内外600多名肿瘤界学者参加了这次大会。大会以“关爱生命健康、科学防治肿瘤”为主题,学者们对肿瘤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的最新技术及研究成果进行了交流。本版就会议的部分内容进行报道。

    肿瘤基因疫苗研究取得初步进展

    解放军总医院肿瘤中心 戴广海

    肿瘤基因疫苗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的热点,它主要通过激活患者自身免疫系统,以达到清除或控制肿瘤的目的。短短几年间,肿瘤基因疫苗的研制在实验室和临床前研究,甚至I期及Ⅱ期临床试验中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在本次会议中,来自南开大学的向荣教授和来自美国国立肿瘤研究所的Gulley教授分别报告了他们在肿瘤基因疫苗研制中取得的成果。
, 百拇医药
    许多研究证实,肿瘤相关的巨噬细胞(TAM)通过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转化生长因子(TGF)-β、 基质金属蛋白酶(MMP)、肿瘤坏死因子(TNF)、IL-10等细胞因子促进肿瘤增殖、转移及血管形成。其中,在肿瘤间质的巨噬细胞中发现Legumain高表达,而在正常组织或M1巨噬细胞中不表达。据此,向荣教授等构建了泛素化Legumain表达载体,并转化无毒的鼠伤寒沙门菌,构建成Legumain DNA疫苗。研究发现,在非小细胞肺癌、结肠癌及乳腺癌小鼠模型的预防性实验中,鼻饲法给予Legumain DNA疫苗免疫小鼠,能抑制肿瘤的进展。在乳腺癌小鼠模型的治疗性实验中,该疫苗能抑制肿瘤的进展和转移。进一步深入研究发现,Legumain DNA疫苗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其抗肿瘤作用:活化DC细胞,促进IFN-γ分泌,诱导针对巨噬细胞的特异性CD8+杀伤性T细胞活化从而减少巨噬细胞数量等。另外,研究者还发现,该疫苗能减少TGF-β、VEGF等生长因子释放,并抑制肿瘤血管形成。该基因疫苗能够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可能是预防及治疗肿瘤的新候选靶标。
, 百拇医药
    Gulley教授等人在既往研究基础上,构建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与3种共刺激分子(B7-1、ICAM-1、LFA-3)的表达质粒,并将其转化为减毒的痘病毒疫苗载体,构建了PSA-TRICOM疫苗。在PSA-TRICOM疫苗治疗已有转移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研究中,为提高疫苗潜能,研究者在试验中用不同载体进行初次和再次免疫,并根据免疫反应决定是否加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结果发现,被评价的30例患者中, 3例PSA 降低≥30%,4例患者的病情稳定至少12 个月,且没有大于2级的疫苗毒性反应出现。随后,该研究组设计了PSV疫苗与放射治疗,前列腺内直接注射PSV疫苗,PSV疫苗与系统性化疗(多西他赛),PSV疫苗与单克隆抗体(抗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相关抗原4——抗CTLA4)等四项I期或Ⅱ期临床试验。现阶段结果表明,无论是与放疗还是化疗联合应用痘病毒疫苗均展示了很好的安全性;肿瘤内注射疫苗或与抗CTLA-4抗体联合使用的I期临床试验的数据是乐观的,值得期待;该疫苗与细胞毒治疗 (放射或化疗)的方法联合使用可以产生免疫反应及临床反应。该疫苗与多种治疗方法联合使用的临床终点试验正在进行或将要进行。
, http://www.100md.com
    综上所述,免疫治疗是一种能产生具有长时间记忆功能细胞的动态过程,早期使用有效的疫苗或联合使用疫苗进行治疗,有利于提高抗肿瘤治疗的效果。我们期待低毒高效的肿瘤基因疫苗早日研制成功。

    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本身

    在此次会议的肿瘤精神卫生专题论坛上,来自WHO驻华代表处的司徒农,充分肯定了中国政府近年来在癌症防控方面的工作,并对此次会议将慢性病与精神卫生联系在一起进行研讨表示赞赏。司徒农还通过介绍世界范围内精神健康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从一个侧面诠释了没有精神健康就没有健康本身的观念。

    司徒农说,世界卫生组织在其宪章的前言中,将健康定义为躯体、精神和社会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无病状态。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心理因素对健康的影响,也不能忽视精神健康和躯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近年的大量研究结果表明,精神健康与疾病,特别是与威胁人类的肿瘤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芬兰一项对2428例42~46岁人群为期6年的研究显示,对自我未来的期望不高,感到无望或绝望者与其心血管病和癌症死亡率上升之间存在关联。美国的一项研究结果表明,疾病患者,尤其是存在临床抑郁和(或)双项情感障碍的患者,容易在较早年龄发生脑癌、肺癌等特定癌症;反之,癌症也会引起某些精神健康问题。一项覆盖60多个国家针对24万18岁以上成人抑郁发生率的大型研究显示,抑郁对包括肿瘤在内的慢性病恶化的作用最大。躯体疾病与抑郁相结合,将产生包括症状、致残率、费用等多方面的不良影响。近期Lancet发表一篇综述,阐述了精神卫生与其他疾病之间的相互关系。文章的结论是“没有精神卫生也就没有健康本身”。(晓茹 刘畅)
, http://www.100md.com
    癌症患者诊治全程均需心理干预

    在此次会议的肿瘤精神卫生专题论坛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的马弘教授指出,面对癌症患者,正确评估肿瘤作为应激源给患者及家属带来痛苦的程度,用适当的方法向肿瘤患者传达诊疗信息,尤其是坏消息,评估肿瘤患者的自杀风险,全程对癌症患者进行心理干预,是肿瘤科医师应该重视并努力实践的。

    马弘教授的报告从3个案例开始。其中一个是肿瘤科最常见的。

    刘女士,40余岁,既往体健,性格内向,依赖性强,没有重大精神刺激史。常规体检时发现乳腺癌,专程来京治疗。因医生建议先行化疗,患者误以为病情恶化,出现焦虑情绪;化疗后,患者又将化疗药物引起的疼痛误认为是全身转移,焦虑进一步加重。该患者经肿瘤科医生建议来精神科治疗,以期改善不良情绪。患者来诊时哭述道:“我怎么这么倒霉,我是好人为什么却不得好报……为什么不给我做手术,是不是不能手术了……我刚用完化疗药就全身骨痛,是不是骨转移了……我现在没法睡觉,也吃不下饭,是不是快死了?”
, 百拇医药
    这是一例已知自己身患癌症,并出现严重焦虑的患者,其心理问题不仅影响了对疾病的治疗,而且也影响到其家属。在实际的临床工作中,针对患者病程不同时期,医务人员的工作重点应各有侧重。

    诊断初期 初期涉及到如何提供诊疗信息的问题。在向患者及其家属告知诊断结果时,应观察或询问患者对诊断结果的态度及看法,明确告知目前医疗手段很先进,肿瘤不等于绝症。同时减轻患者家属内疚等负面情绪,使其尽快接受事实,并承诺在治疗过程中全力以赴。告知时应评估透露消息的数量和比率,明确患者想知道的信息,以其能够理解的方式分阶段、分步骤的告知。

    治疗期间 此时肿瘤患者的一般心理需求为:希望被尊重、被理解和被接纳;希望获得相关专业信息;寻求安全感,希望早日康复;渴望回归正常交往与活动。此时临床医师可对患者及家属的痛苦情绪通过自评问卷(SRQ)进行量化评估,然后给予适当的干预。同时,医生应向患者解释治疗步骤安排的原因和化疗药物的不良反应,传达医生将与患者共度艰难时光的信息,使患者感到没有被放弃,必要时使用少量抗焦虑药物;安慰家属,诊疗过程中适当提供方便;及时提供深入浅出的专业信息。
, http://www.100md.com
    马弘教授强调,倾听患者诉说是临床医师最重要、最基本的技能。耐心、专心、关心地倾听,并在倾听过程中做出适当的反应,是患者非常渴望的。此外,医师还需要肯定患者感受的真实性,避免听而不闻,更不可妄加否定。对患者的不适感和担心要表示肯定和理解,尽量不用客观诊断结果否定患者的主观感受。

    治疗末期 此时医生应注意评估肿瘤患者的自杀风险。产生自杀倾向的癌症患者,往往是那些疼痛控制差、疾病的晚期阶段、谵妄、控制力差、衰竭和疲劳、有无助感者。此时医生可通过交谈来评估其自杀风险。如您心情好么?什么感觉?真的这么想吗?经常吗?想过(自杀)具体方式吗……并在结束谈话前否定其想法。然后根据患者回答内容划分风险等级并给予必要的干预。需要注意的是,临床评估往往比实际自杀风险低。

    当患者去世,医生应给家属提供疏泻悲伤的机会,肯定家属当时做得很好,鼓励其重建生活,并劝慰其怀念亲人不等于再也不能快乐生活。(晓青 刘畅),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