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管理 > 参考资料 > 医院组织体系、管理体制及其改革
编号:10361696
科主任应具备的条件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 科主任应具备的条件

(The Requirements for Department Head)

担任科主任的条件,主要应考道德、知识、威信、领导能力,以及与体力、经验有关联的年龄等。

一、道德

道德是任何人处世立身、人际交往和处理工作时所必须遵循的规范。一个道德高的人,必然受到人们的尊敬。科主任的个人道德风范必将影响全科同志和病家对他的信赖。

1.职业道德是社会道德在各行业中的体现,医德属于职业道德范畴,是医务工作对待病员及其家属以及同行间关系的行为准则,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其中最主要的有:竭尽全力挽救伤病者生命和最大限度保留其生理功能,不因其社会地位高低、贫富或亲疏而有厚薄;不在病家面前议论同事的缺陷。

2.提掖后进,甘为人梯。安排医、教、研工作和报请成果或发表论著,将下级和年轻人推上第一线。

3.名利之事,退让为先。君子不言利,当然是迂腐之谈,它与当今商品经济不相协调,但是作为科主任,在名利面前仍应讲风格,使“奉献第一”成为全科的风气。

4.严以律已,宽以待人。多宣杨同事与下级的长处,少谈自己的优点。

二、专业知识与相关知识

1.具有较深的专业知识,熟练掌握专业技能,能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难点,这是实施业务领导和组织全科完成医、教、研任务的基础。

2.知识面较宽,至少应该具有与本专业相关的知识。医学的发展,使专业分工越来越细,这是科学发展的必然规律,但是一个专业的发展,却又不能仅依赖本专业的知识,它需要医学的其它专业知识自不待言,而且还需要医学以外的其它学科知识,包括生物工程、电子仪器、电子计算机和科学管理等知识。

3.积极更新知识,迎接知识激增时期的挑战。本世纪中叶以来,科学技术发展的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而且预计其发展速度将愈益加速。在医学领域里,新的诊断和防治手段不断涌现,以往未曾发现或被认识的疾病如艾滋病闯入人们的生活。这些新问题的出现,迫使我们必须加强知识更新和不断充实新知识。

三、深孚众望

科主任有无号召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有无威信,而这种威信则是通过自己的言论和行动,特别是通过行动培养起来的。

1.对工作的负责和献身精神。毋庸讳言,有的工作,费力不多,收效可观,而有的工作则是费力不讨好,但后者却是必须做的工作。对于后者,科主任应该通过自己的行动,表现出不计名利的献身精神,成为全科的表率。

2.虚怀若谷,服从真理。一般而言,科主任的专业水平应是科内高者,但这并不是说在任何一个具体技术问题上,他都高于科内任何人。三人同行,必有吾师,这是一个浅显的道理。因此,要善于采纳正确的意见,敢于修正自己的错误意见。在科内形成一种尊重科学,服从真理的风气。

3.信任年轻人和尊重资深者。就总体上来说,年轻人是科内人数最多,因而也是大量日常工作的主要承担者,必须给予充分信任和鼓励,发挥其才干;在多数情况下,科主任是科内资历深者,但也可能是科内还有 资历更深者,科主任应该尊重他们,发挥他们阅历深广和经验丰富的长处,尊重从来是相互的,这些资深者对科主任的尊重,将会影响全科。

4.爱护下级和尊重上级。社会主义社会中的上下级关系,本质上是同志间的关系。科主任应该从工作上、学习上、生活上爱护和关心下级,在合理与可能的情况下帮助解决其困难,以调动其积极性;真诚地尊重上级,特别是认真执行上级交予的艰巨任务,使之成为全科的风气,这种风气将促进一种良性循环――-全科同志尊重科主任。爱护下级与尊重上级是一个问题的两面,科主任恰恰居于中间地位,处理得当,则科主任的凝聚力将大为增加。

5.处事公正。科主任对全科人员分配任务、科研题目、给予学习机会或参加学术会议机会、安排休假或事假,以及提名表扬批评或奖惩,都要公正不偏,不以个人恩怨、好恶为转移。

6.照顾大局,处理好科室间关系,严以对已,宽以待人。这是处理好科间关系的原则。

四、领导能力

科主任担负着行政与业务的领导工作,也要承担部分甚或全部思想政治工作的领导,工作繁杂而又多变。加之全科人员各种思想情绪和要求的出现,不可避免地影响他们的工作,这就要求科主任具有驾驭全局的能力。

1.交流思想,增进理解。科主任应利用一切机会、场合和方式听取各方面意见,并且坦诚地表明自己的看法,以取得全科同志的支持与理解。

2.导入心理学,指导日常工作。全科工作人员与病员的心态,不可避免地影响科室工作,科主任应当运用心理学,使全科关系融洽。

3.熟悉全科每个同志的能力,包括管理能力与组织能力,充分发挥其潜力,使之做出成绩;在医、教、研工作中,要根据每个同志的业务水平与特长,确定或分配科研课题、撰写论著或经验总结,使之各得其所,多出成果。应当指出,在尊重知识,重视成果的今天,任何一项科研成果或一篇论著都关系着一个人的名利,因而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科主任应当从分配课题、、检查进度、完成课题、名次排列,直至利益分配等各个环节,都要公正合理,避免内耗。

4.重视信息,具有开拓精神,积极领导和组织全科同志开展新业务,这是评价科主任业务领导能力的主要标志。

5.善于领导和处理“突发“工作。一般地说,对计划中的或日常的工作,依靠惯性运转,科主任不致费很大精力,但对本科临时发生的或上级临时交予的“突发工作“处理是否得当,则是对科主任有否应变能力的考验。

6.充分行使职权,不上交矛盾。在科主任职权范围内的事,要敢于作出决断并付诸实行。那种怕引起意见或不满而将问题提交上级决定的做法,不但降低了工作效率,而且最终也并不能使下级满意,因而无助于提高科主任的领导威信,甚至造成上下隔阂而影响相互团结。

7.不擅权和不包办。护士长与住院总医师是科主任的左右手,属于他们职权范围内的事,不予干预,要放手让他们工作,更不要越俎代庖。分权管理,各司其职,至关重要。

五、年龄

年轻化是当前培养和选拔干部的趋势。根据科主任的工作特点,最低35岁,最高年龄60岁为宜,这对大多数医院和大多数人来说是合理可行的,这是因为:

1.专业知识或专业技能和增长和经验的积累需要一个过程,尤以临床经验为然。如果大学本科毕业,平均以24岁计算,则担任住院医师和主治医师10年后已接近期35岁。此时担任科主任严格地说还是一个“稚嫩”的科主任。当然有极少数非大学本科毕业或自学成才者、天赋聪颖或智力超群者、学习勤奋和善于总结经验并已呈显其卓越才干者,这些人未达35岁,即脱颖而出,但毕竟是少数。

2.充沛的精力是完成繁重工作的保证。科主任不仅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身,而且还须处理行政事务、科际关系、公共关系等一系列工作。近些年来,科主任更须在求取社会效益的同时,顾经济效益,其工作真可谓千头万绪。超过60岁者,处理上述各方面工作,大多数感到力不从心。当然历法年龄与生理年龄并不平行,少数60岁以上者,精力仍然充沛。就多数而言,科主任的最佳年龄应是40~55岁。

(谢振伦)

校对时间:99-12-10 10:36 陈卫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