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病理科
一、诊断病理学的一般概念
病理学是着重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机体的形态、机能、代谢变化及其内在联系,探讨病因、阐明疾病发生、发展的基本规律的一门基础理论学科。诊断病理学(亦称外科病理学)是病理学的重要分支,亦是医院病理科的核心工作,它是应用形态学的观察方法,并结合临床医学各个分科以及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超微结构和各种形态定量研究等知识和手段,为临床最终提供可靠的诊断依据,指导临床治疗和评价预后的一门应用病理学科。亦是结合实践、联系临床和基础学科最紧密的桥梁。
二、病理科的职能和任务
(一)病理科的职能
医院工作的重点是以病人为中心,以质量为核心,其工作的本质是对病人的诊断和治疗,而前者则为后者的前提和保证。病理科作为医院的诊断部门,有别于影像、生化、微生物、免疫检验和核医学等许多辅助诊断学科的检查,病理检查的实质是临床医师送请病理科医师进行组织细胞水平的病理学会诊诊断,这是目前公认的疾病诊断手段中最可信赖的定性诊断,其诊断的权威性决定了它在所有诊断手段中的核心作用。一个病理科诊断水平的高低,无疑直接影响该医院医疗、科研和教学的质量。由此应成为医院举足轻重的必设的业务科室。
(二)病理科的任务
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开拓,病理科的工作范围也不断扩大,其主要任务有下述五方面:
1.活组织检查:为病理科主要常规工作(包括病灶局部穿刺、咬取、切取活检和手术切除活检),通过活检为临床提供定性诊断。开展术中冰冻及快速石蜡切片诊断,主要为解决术前因各种因素未明确病变性质这一问题而进行必要的术中活检,以决定手术治疗方案和范围,此项工作难度大,时间紧,责任重,应强调有一定经验的医师承担。
2.细胞学检查:包括脱落、刷取、组织印片和肿块穿刺等方法的细胞学检查,以决定病变良恶性质,推测组织学类型,是目前应用广泛、方法简易、快速的一种诊断手段,尤适用于各级基层医院。该工作应有专人负责,有条件的单位应建立细胞学室。
3.创造条件,积极开展各种辅助病理检查:包括组织化学、免疫组化、分子技术、电镜、形态计量、图像分析等新技术的引进及应用,以辅助病理诊断。医院应根据等级要求逐项开展,不断深化。
4.尸检:尸检工作对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学科学的发展,培养病理医生科学的综合分析能力,促进各种病理教学工作的深入,具有重要作用,应作为病理科的一项常规工作。
5.承担院内外各项教学任务,开展病理学资料总结及科研工作,并定期参加、主持临床病理讨论会及学术研讨会,举办专题学术讲座,以加强临床与病理的紧密联系。
三、病理科的管理
不同等级的医院、病理科科室的规模大小不一,然而病理工作的性质、任务决定了病理科管理的一致性。搞好病理科的管理,关键应抓好科室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制度建设三个环节。
(一)病理科的组织建设
1.病理科的人员设置:病理诊断是为临床制订正确治疗方案的主要依据,是一项严肃而责任重大的工作,故病理科医师应具有良好的医德修养,精湛的技术,全面扎实的专业相关学科的知识和一定的外语水平,要求必须由高等医学院校医学系毕业的医师承担,并应经过严格的专业培训,方能从事诊断工作。病理制片技术是病理科重要的组成部分。技术制片质量是保证正确病理诊断的前提和关键因素之一。病理技术工作涉及物理、化学相关医学基础知识。由此要求病理技术员应具备热爱专业、认真细致、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至少应有中等卫生专科学校毕业水平并经过专业培训方能从事上岗工作。
病理科人员配备,应根据不同等级医院开展工作的范围和实际工作量决定。医师应专职从事病理工作,不应兼职。病理技术员与病理医师比例应以1:1为宜。每位病理医师平均年工作定额活检量600~1000例左右(如以切片计为1500~3000张)。并按不同医院等级按比例配备相应的高、中、低级职称专业人员,逐步形成由住院医师(技师)、主治医师(主管技师)、正、副主任医师(正、副主任技师)组成的技术结构层次。实施三级医师(技师)分工负责制。
2.病理科的用房设置:病理科的基本用房设置应包括巨检室、技术室、诊断室、档案室、标本陈列(贮藏)室。二级以上医院根据工作需要,要增加设置尸检室、组化及免疫组化室、细胞学室、分子实验室、病理摄影室及精密仪器室(如电镜室等)。
3.病理科的仪器设置:病理科的基本仪器设备至少应具备有高质量的光学显微镜和切片机(石蜡及低温恒冷切片机)、烤片敷贴机、离心机、冰箱、烤箱、防火设备等。对使用率大、要求较高的显微镜、切片机要注意及时更新。因工作需要,图像分析仪以及开展实验室工作需要的相应设备。以改善制版质量和提高诊断水平。此外,对设置科研仪器如电镜、荧光显微镜、超薄片机等,则应视医院条件及科研情况而定。
(二)病理科的业务建设
病理学科是一门不断发展的学科,尤其随着新技术的广泛开展,病理领域新的发现、新的认识、新的观念层出不穷,要适应发展的变化,加强病理科业务建设为重要。由此应努力做到:
1.规范各级病理科人员的岗位职责:根据卫生部病理科各级技术人员岗位职责有关规定,工作人员应熟练掌握本专业基础理论、基本技能和各项技术操作规程,严格岗位责任制,定岗定位,分工负责,以确保病理诊断质量和技术质量。
2.加强病理科技术专业人员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业务水准:新分配进入病理科的专业人员必须实行统一组织的上岗前岗位培训,持证上岗。在职人员要在完成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有计划、有组织定期实行继续教育和专业进修制度,以更新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
3.要积极开展科室三级医师复片制、疑难病例读片讨论和执行疑难病理会诊制度,定期举行临床病理讨论会,组织参加各种类型的专业病理学术研讨会,以了解国内外新的动向和新进展,提高诊断正确率,要求病理诊断正确率达到99%,冰冻切片诊断正确率95%,减少和杜绝差错事故的发生。
4.病理科应不断引进新技术、新方法,开展新的项目,为临床及病理诊治工作服务。要及时进行科研总结,以推动病理研究的深入发展。
(三)病理科的制度建设
病理科的业务涉及面较广,工作程序复杂,加强制度建设是确保病理科的业务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根本保证。
1.病理科常规工作的一般程序
(1)签收、查对、送检标本及病理检查申请单;
(2)送检标本分类,按序编号、登记;
(3)巨检,由病理医师检查,描述并按规范要求切取需观察的组织块(即取材);
(4)技术室进行组织处理,制作常规切片(特殊检查的标本按特殊要求进行标本制作);
(5)病理医师阅片并作镜下描述及诊断;
(6)发送病理诊断报告书;
(7)对留存的送检单(包括切片、蜡块)按序进行结果登记,分类归档,长期保存。
2.病理科的各项规章制度:病理科需建立的规章制度大致包括:①尸检规范;②病理活检规范;③细胞学检查规范;④医师规范(包括各级医师职责和要求);⑤技术人员规范;⑥病理技术室(实验室)操作规范(包括组化、免疫组化、电镜、分子病理、细胞培养等检测各自规范);⑦标本送检规范(包括组化、大体检查、取材、标本处理等各自规范);⑧病理诊断规范;⑨冰冻(快速石蜡切片)病理检查规范;⑩病理资料和档案管理规范(包括切片、蜡块、文字资料的管理和借阅的各自规范);⑾病理医、技人员在职培养规范(与晋升结合);⑿病理科行政管理规范(包括劳动纪律、安全医疗、主任、副主任、秘书、组长等各自的规范);⒀病理会诊规范(包括科间、院外、科内等各种的进修规范);⒁医疗仪器的维修及保养规范;⒂病理进修规范(医师、技术员各自的进修规范);⒃病理科研规范(科内、科外协作等各自的规范);⒄参加学术活动规范;⒅奖励和处罚规范等。
四、病理科的质控管理
全面规范化质控管理是病理科确保优质服务、优质医疗、高效低耗的关键环节。也是病理科日常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其包括室内质控和室间评价二个方面。浙江省临床病理质控中心自1989年建立以来(挂靠于浙江省肿瘤医院),以提高病理诊断、技术质量,促进病理事业发展为宗旨,以全面规范化质控管理为目标,通过10年努力,在车内率先摸索出一整套病理质控管理的方法和经验,促进了全省病理队伍的建设,改善了病理工作的环境和地位,提高了专业人员的素质,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可借鉴的做法包括:
(一)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组织
建立质量控制管理组织是开展质控管理工作的关键。应根据各地情况,分别组建以省级病理质控中心、地市骨干医院为基础的病理质控分中心和各级医院病理科质控小组,形成完善的三级病理质控工作网络。质控中心组成成员可由中心挂靠单位分管领导。由骨干医院病理专家等组成,实行省市中心定期决策、职能机构组织推动、逐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工作方法,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病理质控活动。
(二)制订病理科规范化制度
标准化工作是质量管理的基础工作,各级中心在依靠群众、尊重专家、广泛征求意见,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应系统制订病理科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标准,并以行政行文形式公布,以体现标准和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也可组织编印成册,下发各基层单位,从而使标准化管理行有依据,查有出处。
(三)开展质量教育活动,树立质量意识
质量教育的深入与否对质量意识的树立和质控工作好坏有重要的影响。现代的科学管理制度必须由具有高度责任心和严谨科学态度的人来执行。只有充分提高全体人员的质量意识,才能使质量管理富有成效,由此应以多形式、多渠道进行全员质量意识教育,重点应做好各级病理科主任的培训工作,使之成为质控管理工作的骨干力量,从而推动全面质控管理工作的开展。
(四)坚持室内质控,实行标准化管理
室内质控系指科室内部按各级医院病理科规定要求所作的自我检查、自我评估,从而达到及时发扬优点、克服缺点、不断提高的目的。它是病理科质控工作的基础,也是保证病理科各项规章制度得以执行的重要措施。室内质控主要包括科室管理、切片质量和诊断质量等诸多环节的质量控制,各项内容应具有明确的单项或综合的质量考核指标和考核办法,并应有整改措施和整改结果,从而使室内质控落到实处。
(五)搞好室间质控评价活动,推动全面质控工作的开展。
室间质控评价活动是各级医院病理科间的病理质量的评比和交流,是推动各级医院病理科质控工作全面提高的重要环节。各级医院病理科要在室内质控基础上,积极参加室间评价活动,形成制度。室间质控评价工作应本着执行规范、严格检查、热情指导、注重整改、善意批评、少作指责的原则进行。评价内容应包括科室管理、技术及诊断质量、人员培养及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等方面的综合评价。评价方式可采用自查、互查、地区交叉检查以及组织专家实地考查等多种形式,以尽量体现所检科室工作水平及状况。省中心要建立质量管理例会制度,针对检查情况,讨论提出年度的质控目标和实施方案,通报质控信息,及时总结表彰质控优胜单位和推广先进经验,对检查评价中存在的问题要进行分析研究提出整改措施。对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应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专业培训、专题学术讲座和各种形式的专家指导予以解决,以最终提高各级医院病理质控工作的整体水平。
(选自丁涵章等主编,《现代医院管理全书》,杭州出版社,1999)
录入:张帆
2000-05-04 刘晓琴 校对
,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