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管理 > 参考资料 > 医院感染管理
编号:10361749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 医院感染的流行病学

医院感染流行病学主要研究感染在医院中的流行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如感染的发生、分布、致病因素,包括病原体的来源、传播、宿主和环境等。从而为科学地制订有效的预防措施提供依据。

一、医院感染的来源

1.交叉感染 在医院内从他人(病人或工作人员)处获得的感染。如儿科误收麻疹、水痘,就可引起麻疹、水痘在病房传播。鼠伤寒病人大便污染环境也可发生鼠伤寒在病房流行。

2.环境感染 感染源来自污染的环境。如手术室或产房空气中存在较多的化脓菌,接受手术的病人、分娩的产妇及婴儿受到感染而发病就属此类。

3.自身感染 感染源来自病人自身。在医院感染出现以前,病人本身已是病原体的携带者。当病人抵抗力下降,长期使用抗生素、免疫抑制剂等则易引起感染。如阑尾切除或其他肠道手术,手术过程中要接触肠腔、如消毒不严格,就可造成感染。

4.病原生物的特点

(1)主要来自感染了这种疾病的病人,少数为病人中或工作人员中的健康携带者。污染了空气,物品等环境导致效交叉感染。如破伤风杆菌、洋葱假单细菌等,几乎总是由独立的环境因素造成的,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主要来自病人,常在病人与病人之间,病人与工作人员之间造成交叉感染。

图3-1 主要感染部位病原菌分布百分率(NNIS 资料,1980~1982)

图3-2 各感染部位的病原菌分布

(2)宿主体外微生物储存库。如被污染了的水及食物等。

(3)人体正常定植菌。平时并不致病,只有当身体抵抗力降低或使用抗生素导致菌群失调时发生,故又称条件致病菌。

以上诸种来源,以来自医院感染的病人为最重要,其微生物常有如下特点:毒力强;耐药;数量大;条件致病菌多。凡遇医院感染应尽量分析找出其来源以达到控制预防之目的。

感染部位常见病原菌分布见图3-1,2。

二、传播途径

(一)接触传播

接触传播是医院内病原微生物从一个人传给其他人的最常方式。常在感染源周围发生。

1.直接接触传播 直接接触是感染的宿主与易感者之间的一种传播方式。即皮肤、粘膜的表面发生接触,如握手、接吻、性交等。在医院内,当病 人与病人之间,医护人员与病人相接触时,一般通过手的触摸,可将传染物质(如排泄物、分泌物等)传给对方,而引起感染。

2.间接接触传播 最常见的方式是:从病人传播出的病原微生物→污染医护人员的手、医护用品或设备、病人用物品→感染其他病人。在接触传播中,手是最重要的传播媒介。尤其是医护人员的手,经常接触病人传染性物质及污染的物品,很易再经接触将微生物传递给其他医护人员、物品和病人。因此专家指出,洗手及搞好手的消毒是切断接触传播的最简便、有效的措施。

(二)空气传播

空气传播是病原体通过浮游在空气中的尘埃、飞沫核与微粒引起感染的传播方式。

1.飞沫核传播 从感染病人咳嗽、呼吸、打喷嚏排出的飞沫,粒径较大(>100μm)的很快降落,较小的其降落前表层水份便可蒸发,形成一脱水蛋白质的外壳,内含病原体,称为飞沫核。颗粒在空气中游浮的时间、运动的距离与颗粒的大小成反比。某些微生物如结核杆菌来源于居室,可在室内引起空气途径的长距离传播。所以预防结核病,对有传染性的病人实行完全的空气隔离是很有必要的。

2.菌尘传播 含有病原体的分泌物(呼吸道、伤口脓液、排泄物等)或较大的飞沫,散落在地面或各种物品上,干燥后,在清扫、人员走动、机械抖动、病床整理、物品递送时可将尘埃扬起,形成菌尘传播。菌尘传播可通过吸入或降落至伤口引起感染。或菌尘降落于室内物体表面、引起间接传播。

(三)共同媒介传播

在医院内的水、食物、血液及血液制品、药物及各种制剂以及一些医疗设备等,是全院或某一专科的病人共同或常用的,一旦受到病原微生物的污染,常可在短期内或同时引起多人感染。这种传播称为共同媒介传播,或共同途径传播。常可导致医院感染的暴发,具有重要意义。

食物与水的污染可在院前或院内。如果是在医院中心供应部门污染的,可引起水型或食物型暴发,食用与不食用发病率相差悬殊,可找到共同来源。否则只是散发,不易找到微生物来源。

三、易感宿主

除了微生物的致病性以外,宿主的易感性也与感染密切相关。病原体传播到宿主后并不总是引起感染,它取决于病原体的致病因素与宿主的一些因素。影响宿主的易感因素,主要是病原体的定植部位。如大肠杆菌定植在人的肠道并不形成感染,当它侵入尿道时,则常可引起感染。其次是宿主的抵抗力。

在住院病人中,下列病人对医院感染更为易感。

1.老年及婴幼儿 其中越老越幼的病人,越易受到感染。新生儿从子宫内到外界,环境突然发生变化,从无菌的环境来到有菌环境。婴幼儿由于体内产生抗体的器官尚未发育完善,抗体缺乏,全身抵抗力低。老年人的生理防御功能衰退(胃酸减少,咳嗽反射减弱等)均易发生感染。

2.烧伤、外伤、炎性疾病的病人 由于改变了皮肤的生态及生理化学性质,使皮肤正常菌丛发生变化,破坏了人体具有自然抵抗力,为病原菌的侵入打开了门户。特别是烧伤病人,皮肤屏障结构被破坏。皮肤是天然第一道屏障,阻挡微生物,分泌脂肪酸,不利于细菌生长。另外坏死组织是良好的细菌培养基。皮肤表面有很多渗出液,都是营养物质,有利于细菌生长而易感染。

3.营养不良的病人 其皮肤粘膜的防御功能,抗体生成能力以及白细胞吞噬能力等均会有所影响。

4.接受各种损伤性诊疗操作的病人 如手术、动静脉插管、穿刺器械、内窥镜、体外循环、透析装置均可直接破坏机体防御屏障,给病菌进入体内(血液、组织)提供了有利途径。

5.长期使用抗生素的病人 长期使用抗生素时,可改变人体皮肤、粘膜正常菌群、造成菌群失调症且促使耐药菌株的生长。

6.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等化疗药物者,使抵抗力降低而易感。

四、掌握医院感染流行病学的重要意义

(一)明确医院感染的原因

1.现代医学的发展而导致易感人群的增多,而医院感染又限制了现代医学的发展。

2.病人年龄增大。

3.外科手术及麻醉技术的进步,使越来越复杂的手术成为可能。

4.呼吸器、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等治疗,使本来没有这些治疗方法将会死去的病人生存了下来。

5.许多侵入性诊疗方法如静脉导管、内窥镜及活检等,破坏了病人的防御屏障。

6.抗微生物化疗技术使感染病人继续生存,破坏正常菌群。

7.肾上腺皮质激素、抗肿瘤药物等均可使人体抵抗力下降而成为易感的原因。

(二)切断医院感染的传播途径,控制预防医院感染的发生。

1.尽一切努力避免病人的防御机能的损伤。

2.对高度易感病人早期监测与防护。

3.对各种损伤性诊疗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对器械及医护人员的手严格灭菌与消毒。

4.采取预防性消毒隔离措施,切断传播途径。

5.加强医院感染知识和培训和宣传教育,使医院中所有工作人员及病人、陪住人员、探视者对医院感染问题有高度敏感性,以达到预防控制之目的。

(选自郑明新等主编:《医院感染》,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录入:任媛媛

校对:姬颖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