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管理 > 参考资料 > 医院经营管理
编号:10361855
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 医疗费用过度增长原因及其控制措施

一、美国的医疗费用上涨及其原因和政府采取的控制措施

(一)美国卫生费用的高速增长

美国的医疗机构是多元性的,按医疗市场竞争机制运行。“卫生产业”成为美国国民经济中最大的产业之一。卫生费用所占国民生产总值(Gross National Products,GNP)的比例逐年上升。1950、1960、1970、1980、1989、1992年分别为4.4%、5.3%、7.5%、9.4%、12.8%、14%,直到今日仍保持在14%上下的水平。

美国的医疗保险制度也是多元化的。自1932年诞生至今历经60余年的发展变化,已成为由公立和私立保险机构共同组成的庞大体系,通过诸如老年人医疗补助(Medicare)、穷人医疗救济(Medicaid)、健康维持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HMOs)、管理计划(Managed Care)、专项管理服务(Administrative Service Only,ASO)等实现医疗保险计划,力求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其结果是1989年美国人均卫生费用为2433.3美元,到1993年提高到3299.0美元,四年提高了36%,1975年到1994年人均医疗费用以每年4%的速度递增。

(二)造成美国卫生费用上涨的原因是:医疗费用的上涨和自然人口的增加,特别是65岁以上老年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的提高;通货膨胀;新技术和新服务的出现等。据20世纪70年代调查,卫生费用增加63%是由于通货膨胀,30%是由于新技术的应用,7%是由于人口的增加和老龄化。

(三)美国政府控制卫生费用上涨的措施

面对卫生费用急剧上涨的局面,美国政府除缩减政府资助的医疗保健费用外,主要采取下列措施:

1.需求证明书(Certificate of Need,CON)法案。该法案于1974年通过。法案规定医院购买价值在10万美元以上设备时,需取得州政府的批准。近年来提高到建筑费60万美元、设备费40万美元、手术费25万美元。医院对CON作出了保护性反应,试图打破限制。

2.美国耶鲁大学(Yalo University)70年代通过对169所医院70万份病历的分析,研究成功按诊断相关分类支付医疗费用(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s and Protective Payment System,PPS)的方法,DRGs and PPS通常叫按诊断相关分类预付制。1983年起美国政府采用这种制度,对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取得了一定成效。一些欧洲国家对此产生极大兴趣,目前在全世界已有26个国家在推广应用。

3.近年来美国出现了一种健康维持组织(Health Maintenance Organizations,HMOs),是一种群众自愿参加的预付性质的集体医疗保健制度。这种制度使医生和病人的纯商品关系有所改变,在推行HMOs地区医疗费用平均降低28%。美国政府对HMOs很支持,1981年在美国22%的人口参加了HMOs,克林顿上台后打算在1997年提高到33%,美国的目标是到2000年达到100%的人群实行HMOs。但由于HMOs医疗费用支付特别是贵重项目费用如CT.MIR需征得HMOs医生认可,影响医疗的即时性,目前进展不快,2000年目标难以实现。

尽管美国政府采取了不少措施,但由于美国的医院是在市场竞争的机制下运行的,医院向城市集中,医护人员向城市流动。医院设备高、精、尖,收费高标准,医生高工资。医院业务收入的50%~60%用来支付员工工资。医疗保险费用的20%用于医疗保险管理费,在实际的医疗费用中20%~30%是过度服务,真正用到病人身上的服务只有50%。当今美国的医疗事业困难重重,不少医院亏本经营,卫生系统重治轻防,2000年人人享有卫生保健的目标难以达到。

二、我国大陆卫生费用上涨及其原因和政府采取的控制措施

(一)我国大陆医疗费用的高速增长

由于我国大陆长期以来实行计划经济,医疗保健机构由国家独办,卫生费用虽有较大幅度的增长,特别是人均卫生费用从1978年的11.66元,提高到1995年的190.68元,但卫生费用占GNP总值的比重20年来基本无变化(表1)。

表1 中国卫生总费用主要评价指标(1978~1995)

按分配流向法计算

年份卫生总费用
(亿元)
人均卫生总费用
(元)
卫生总费用占国民
生产总值的百分比(%)
1978112.1911.663.10
1979127.2013.043.15
1980148.1215.013.28
1981165.8516.573.41
1982183.9818.103.47
1983211.5320.543.56
1984236.8222.693.30
1985276.3326.113.08
1986327.5830.473.21
1987386.7735.393.23
1988494.2944.523.31
1989572.6750.813.39
1990718.0963.393.87
1991895.7278.224.14
19921092.6094.554.10
19931370.96117.913.79
19941768.44150.283.79
19952258.95190.683.88

经具体分析,在卫生费用中用于医疗总费用所占卫生总费用的比例逐年提高(表2)。

表2 1978~1995年卫生总费用结构

年份人均卫生总费用
(元)
人均医疗总费用
(元)
医疗与卫生之比
(%)
197811.669.5381.80
197913.0410.6381.50
198015.0112.3282.07
198116.5713.4381.01
198218.1014.5880.54
198320.5416.5880.72
198422.6918.1379.91
198526.1120.7279.37
198630.4724.3379.84
198735.3928.8581.53
198844.5237.3983.98
198950.8142.7184.05
199063.3953.5884.53
199178.2266.1184.52
199294.5580.3785.00
1993117.91100.8485.52
1994150.28127.2084.64
1995190.68163.5585.77

据上海市调查统计,从1983年到1993年的11年间,上海医疗费用平均递增31.8%,超过同期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增长率16.1个百分点。1991~1993年医疗费用年增长率加快到39.1%,1993年高达57.5%。

(二)造成医疗费用上涨原因分析

中国大陆医疗费用进入80年代急剧上涨的原因,除了由于人口的增加、通货膨胀、医疗新技术的高速发展等正常的因素之外,医疗系统运行中补偿机制不健全是根本原因。对大陆的医疗事业的属性,50年代为福利性事业,进入70年代定为福利性的公益事业,1997年最后定为“政府实行一定福利政策的公益事业”。近50年来,政府虽然一直把卫生事业看成是福利性的,实际上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较小而且逐步减小。从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的中国卫生总费用筹资结构看,在这5年中由政府拨款的分别占卫生总费用筹资的19.69%、16.96%、15.42%、14.08%、13.93%,不仅比例低,而且逐年下降。政府为了体现“福利性”政策,一直把严格控制医疗收费价格作为政府为人民办好事的大事来抓。医院为了求生存求发展,不得不利用手中占有的阵地,过度利用医疗资源,如争购大型医疗设备,对病人作各种不必要的检查;使用高利润率的药品,拿取高额回扣;开展名目繁多的“特需”服务;在“开放”、“搞活”的口号下,私自设立一些收费项目,增加病人负担。这种状况,造成了从全国医疗费用增长的诸要素来看,有很多要素是无法作出合理解释的(表3)。

表3 全国医疗费用增长能合理解释的程度和不能合理解释的程度(%)

年份能合理解释的
增长率
能合理解释
的程度
不能合理解释
的增长率
不能合理解释
的程度
199216.467.18.032.9
199310.437.217.562.8
199415.055.112.244.9
199516.158.211.641.8

(三)政府对控制医疗费用上涨所采取的措施

1.国务院于1994年2月26日以149号国务院令下达《医疗机构管理条例》,1994年9月1日起实施。通过《条例》的实施,对全国医疗机构进行组织整顿。

2.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以中发〔1997〕3号文于1997年1月15日下达,正式把区域卫生规划作为我国一项重要改革,通过区域医疗规划达到合理配置资源的目标,从而控制医疗费用增长,实施医疗资源合理配置。

3.推行医疗保健制度改革,并进行医疗费用支付方式改革的研究,将现行的按项目事后付费方式改变为按人(病)事先付费。

4.制订药品供应目录,实行大型医疗设备购置许可证制度,控制医疗资源的增长和利用。

5.积极推广上海实施的“总量控制,结构调整”。

(选自丁涵章等主编,《现代医院管理全书》,杭州出版社,1999)

录入:白艳萍

校对:姬颖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