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管理 > 参考资料 > 医院管理总论、专论
编号:10361948
李鹏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http://www.100md.com 37c医学网

▲ 李鹏在全国卫生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一九九六年十二月九日)

这次全面卫生工作会议,是我国卫生事业发展史上一次重要的会议,对卫生改革与发展将会产生深远的影响。泽民同志作了重要讲话,是我们这次会议的指导思想。大家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贯彻落实。

建国以来的47年,我国的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全国已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城乡卫生服务网,兴办了一大批卫生机构,各级医院和医疗单位遍布全国,我们已经建立了一支为数可观的卫生技术人员队伍,培养了一批具有较高水平的医疗和医药专家,在发展我国医疗医药卫生事业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世人瞩目的成绩,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有两个指标最能说明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这就是:婴儿死亡率由建国前的200‰下降到31‰,人口平均期望寿命由35岁增加到70岁。这些指标已超过世界平均水平,属于发展中国家较先进的水平。改革开放以来,卫生部门进一步把加强农村卫生、预防保健和发展中医药列为工作的重点;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满足人民群众对医疗卫生的需求,在卫生改革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由于广大科技和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有力地促进了我国医药科技和教育水平提高,推动了医药产业蓬勃发展,城乡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改善;预防保健工作有所加强,卫生法制开始建立,卫生战线涌现出一大批先进模范人物,推动了卫生系统的精神文明建设。近年来,我国政府对“2000年实现人人享有卫生保健”、《九十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等战略目标,在国际上做出了承诺,并积极付诸实施,得到了国际社会的的肯定和赞誉。实践证明,我国卫生工作的方针和政策是正确的。

在肯定成绩和总结经验的同时,还要看到,卫生工作尚未得到全社会的足够重视,卫生事业的发展与经济建设和社会进步还不相适应,这表现在,一方面,农村卫生和预防保健工作比较薄弱,医疗设施不健全,服务水平低,几种传染病和地方病在一些地方尚未得到全面控制;随着人口老龄化,环境的不良影响,卫生工作又出现了一系列新的热点和难点。另一方面,卫生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医疗保障制度不健全。在卫生投入不足的情况下,同时也存在着卫生资源浪费和医药费用不合理的现象;卫生服务和医德医风在一些地区和医疗单位有所下降,引起人民群众的不满。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困难和问题,并通过不断深化改革和加强管理来加以解决。

今后15年,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关键时期,卫生事业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协调,人民健康水平要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要求,这一时期卫生奋斗目标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不断深化卫生改革,到2000年,初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包括卫生服务、医疗保障、卫生执法监督的卫生体系,基本实现人人享有初级了卫生保健,人民健康水平进一步提高。到2010年,在全国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人民健康需求的、比较完善的卫生体系;国民健康的主要指标在发达地区达到或接近世界中等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在欠发达地区达到发展中国家的先进水平。为了实现这个目标,必须从提高卫生部门服务的水平、保障人民群众的健康、加强政府对卫生事业的领导这三个方面进行不懈的努力,从而构筑我国的社会主义卫生体系。现在,我结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卫生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对加强卫生工作讲几点具体意见;

一、加强政府对卫生工作的领导

保护和提高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发展经济、促进社会进步的必要条件。医疗卫生条件改善了,人民群众健康水平提高了,就能创造一个良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环境。卫生工作是一个涉及面极广的工作,与人们的生老病死密切相关,关系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也体现党和政府对人民的关怀。各级党政领导要深刻认识卫生工作的重要性,切实加强对卫生工作的领导。改革开放以来,各级党委和政府对抓经济、教育、科技和计划生育下了很大的力量,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的确有一些地区和部门的领导,对卫生工作重视不够。因此,我们要进一步明确,发展卫生事业,努力做好卫生工作,是各级党委和政府不可推卸的重要职责。现在中央已经确定了新时期卫生工作要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各级党委特别是各级政府要把卫生工作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每年专题研究一至两次本地区的卫生问题作为关心群众,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大事来抓。工作要继续实行分级负责、分组管理的办法。中央政府主要负责制定卫生法规、政策和卫生事业发展规划,指导和协调解决全国性的或跨省区的重大卫生问题,并通过各种方式帮助地方发展卫生事业。地方政府要把卫生事业纳入本地区的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之中,在本地区全面落实卫生工作方针,切实解决好卫生战线的各种实际困难和问题。一个地区卫生工作的好坏,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程度,要作为领导干部任期目标责任制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各级政府要接受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对卫生工作的行政主管部门。负责对全国卫生工作统一规划,实行全行业管理和监督。各级计划、财税、物价、农业等有关部门要认真履行自身职责,积极参与和支持卫生事业,努力为卫生改革与发展创造必要条件。宣传、教育、科普等部门要广泛宣传卫生事业的重要性,普及医学科学、卫生保健知识,提高全社会的文明卫生意识。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人口多,底子薄,兴办着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卫生事业,各种困难不少,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的投入,还远远不能满足实际需要。这就要求各级政府在建设资金比较紧张的情况下,通过多种形式,切实保证对卫生的投放,并随着财政收入的增长,努力做到使卫生事业费的增长不低于财政支出的增长。根据卫生事业的社会公益性质,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各级政府对卫生事业只能实行一定的福利政策,社会和个人也要承担一定的医疗费用的卫生投入。应拓宽社会对卫生事业筹资渠道,建立必要的卫生事业专项基金,但是不能形成乱摊派,从而增加社会的负担。更重要的是要引导人民群众提高自我保健意识,增加对自身健康的投入,建立对健康自我保障与社会统筹相结合的机制。

完善卫生法制,是我国法制建设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和政府对卫生工作领导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政府要加强卫生行政执法职能,提高执法人员素质,加强执法力度,坚决打击和惩处各种危害人民健康、损害人民利益的不法行为。加强对食品、药品、保健、医疗用品等直接与人民健康和安全相关物品的严格管理,加强对行医资格及办医条件的严格审查,增强全社会的卫生守法意识。

二、以改革为动力,推动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围绕卫生事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积极地推进改革,是发展卫生工作的动力。卫生改革的基本思路是:既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要遵循卫生事业的自身规律,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为根本目的,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建立多种形式的医疗保障制度,形成高效率、低消耗、富有活力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获得方便、价廉和优质的基本卫生服务。当前,要重点抓好几个方面的改革:

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我国现行的职工医疗保障制度是公费医疗和劳保医疗制度,它对于保证职工身体健康,曾经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这种制度存在的缺陷日益表现出来,甚至十分突出。由国家和企业包揽职工的医疗费用,便得医疗费用增长过快,造成卫生资源浪费,并难以遏制,形成国家和企业极大的负担。当部分企业经营发生困难时,一些职工又得不到基本医疗的保障。这种医疗保障制度覆盖面比较窄,仅限于机关、事业单位和全民所有制企业及部分集体所有制企业,社会化程度低,也不利于促进劳动力资源的合理配置。职工医疗保障制度必须改革,已成为大家的共识,近年来,在江苏省镇江市和江西省九江市进行了改革试点,建立了社会统筹与个人帐户相结合的职工医疗保险制度。这种制度的主要的特点是,医疗保险费用由国家、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三方共同筹措、合理负担。实行属地原则。这个改革已取得初步效果,路子大体上是可行的。明年将在各省(区)一些城市扩大试点,以便取得完整经验后,再全面推广。我们要争取在“九五”期间,在全国城镇基本建立起社会医疗保险制度。由于我们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财政困难,企业效率不高,所以在建立新的医疗保险制度时,要考虑到国家和企业负担不能太重。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和发展多种形式的补充医疗保险方式,如互助医疗保险、商业性医疗保险等。

积极推进卫生管理体制改革。我国已形成了公立卫生机构为主体、社会和个人办医等其他形式为补充的办医体制。由于卫生管理体制条块分割,导致结构不合理,资源利用效率不高,因此,必须进行改革。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的方向是,按照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现代化建设服务的要求,合理配置卫生资源,逐步建立起宏观管理有力,微观运行富有生机的新机制,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增强卫生事业的发展活力。

我国现行卫生资源中按照行政区划、隶属关系配置的。这种配置方式缺乏全行业统筹,使得大中城市获得的卫生资源比较多,甚至供大于求,而广大农村以及偏远地区获得的卫生资源相对不足。为增强政府对卫生资源配置的宏观调控能力,解决城乡医疗供需平衡问题,必须制定和逐步实施区域卫生规划,以满足区域内全体居民的基本卫生服务需求为目标,合理确定卫生机构的布局规模和设置,对新增的卫生资源,必须按照规划严格审批,对现有的卫生资源,也必须积极稳妥地进行调整。这是一项重大的改革,要十分慎重,先抓试点,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推开。

要加强对卫生机构内部的科学管理。公立卫生机构是卫生战线主力军,要进一步完善院长负责制,扩大经营自主权,深化人事制度和分配制度的改革,建立内部管理相对独立、富有活力的运行机制。对社会和个人办医总的态度是严格管理和积极引导,纠正社会上“乱办医”、“以医骗人”等种种不良现象和行为。目前,一些卫生机构有片面追求经济效益的倾向。对这个问题要给予高度重视,要采取有力措施,通过加强思想教育和内部管理,建立各种规章制度,理顺补偿机制,认真加以解决。按照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的原则,力求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最佳结合。

要积极发展社区卫生服务。建立功能合理、方便群众的卫生服务网络,是卫生事业发展的必然趋势。各级政府要大力支持有计划地分流医务人员,组织社会上的医务人员,在居民区开设卫生服务点。社会卫生服务体系的建设,要纳入各级卫生行政部门的重要议程。要广泛发动群众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创建卫生城市、文明村镇活动,大力美化社区环境。城乡基层卫生人员要面向社区,面向群众,使人民群众真正感受到卫生工作同他们的健康幸福紧密相关,这样,人民群众就会以更大的热情关心和支持卫生事业。

认真抓好各项配套改革。卫生科技教育工作是卫生事业持续发展的基础,要认真贯彻实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大力发展卫生科技教育事业和医药产业,以提高我国的医学科学技术水平。

医学科研单位在关键性应用研究、高科技研究、医学基础研究方面,要集中力量攻关,力争在多发病症和疑难病症攻关上取得突破性进展,使卫生科技实力逐步接近国际先进水平。同时,要大力推动医学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中医药是我国医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正确处理继承与发展的关系,善于学习和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促进中医理论和实践的发展,在中西医结合上有新的进展。医学院校要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加快发展全科医学,培养全科医生和卫生管理人才。要努力创造条件,使中青年优秀人才脱颖而出。我们热忱地欢迎留居海外的卫生科技人员回国工作,或以各种形式为祖国服务。

要逐步理顺药品管理体制。医药行业要从人民健康需求出发,调整企业结构和产品结构,提高药品质量,鼓励和支持新药研究和开发,使医药产业与卫生事业协调发展。要整顿与规范药品流通秩序,严厉打击制售假劣药品的违法犯罪行为。积极发展中药产业,推动中药生产的现代化。

三、切实做好农村卫生工作

农村问题一直是党中央、国务院十分关心的重大问题。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仍是一个突出的薄弱点。如果九亿农村人口缺乏健全的卫生服务网和完善的医疗保障制度,就不能说解决了中国的卫生问题。“九五”计划确定了“2000年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实现的关键在农村,难点在贫困地区,所以必须坚持把全国医疗卫生工作的重点放在农村。

在农村卫生工作中,已明确把建立县、乡、村三级卫生服务网,合作医疗制度和乡村医生队伍作为三大支柱。这个方向是正确的,要认真坚持下去。农村的看病问题,与吃饭、穿衣、孩子上学问题是同等重要的。做好农村卫生工作,是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

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我国农民自己创造出来的行之有效的好办法,是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基本医疗保障制度。这是一件涉及到党群关系、农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大事,一定要把它办好。在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合作医疗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要通过深化改革加以解决,使全作医疗得以坚持和发展。近些年,江苏、河南等地办的合作医疗,提供了一些好的经验,值得各地学习和参考。合作医疗要坚持民办、公助、自愿、适度的原则;筹资以个人投入为主、集体扶持、政府适当支持。一些地区的实践证明,合作医疗办好了,确实可以减轻农民的医药费负担。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一认识,精心组织,加强宣传教育,积极引导农民发扬互助共济精神,走合作医疗的道路。

要高度重视贫困地区的卫生工作,把提高贫困人口的健康水平作为扶贫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各级政府都要加大贫困地区卫生工作的力度,把卫生扶贫纳入政府的扶贫计划,扶到村、扶到户,努力解决他们缺医少药的困难。贫困地区除在扶贫资金中争取落实一些卫生扶贫经费外,还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改善饮水条件,防治地方病和传染病,解决好农村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问题。经济发达地区和城市卫生机构,要采取多种方式,对口支援贫困地区的农村卫生工作。

四、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开拓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卫生行业是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窗口行业”,直接反映我国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程度。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卫生人员继承优良传统,以为人民服务为准则,救死扶伤,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作出了很大的贡献。但也必须看到,极少数医疗单位和医务人员的的服务态度与医疗质量,不能让群众满意。存在着拜金主义和对患者不负责任等不正之风。因此,卫生行业的精神文明建设,必须常抓不懈。

当前,卫生系统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把建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作为卫生系统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结合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认真进行职业责任、职业道德、职业纪律的教育,大力培育爱岗尽责、方便群众、优质服务的行业风尚;引导广大卫生人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规范行业行为,提倡遵纪守法的社会公德;不断提高卫生队伍的政治和业务素质,使医院成为精神文明的窗口,医务人员成为救扶伤的“健康卫士”。同时,社会各界要对卫生医务人员给予充分的关心和理解,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大力表彰为人民健康作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在全社会形成尊重医学科学、尊重卫生医务人员的良好风尚。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和爱护广大卫生医务人员,改善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条件,解决好他们的各种实际问题,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开创卫生工作的新局面。

同志们:发展卫生事业,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健康水平,是新时期的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奋发进取,开拓创新的阶段,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做出新的贡献。

录入:张帆

校对:惠冬利

,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