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0年第1期
编号:10225312
老年哮喘病人茶碱个体化投药的探讨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0年第1期
     作者:高立 吴庆年 吴莱文 谢洁红

    单位:高立 吴庆年 (北京医院内科 100005);吴莱文 谢洁红 卫生部检验中心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00116

    茶碱在正常人体内的药代动力学过程有很大的个体差异性,尤其老年人。为此,我们对20例老年慢性哮喘病人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血药浓度监测下,进行了茶碱个体化投药以寻求适合老年人的安全有效的茶碱剂量及血药浓度范围。

    一、对象与方法

    1. 对象:氨茶碱组:20例,男18例,女2例,年龄60~80岁,体重40~81kg,均为重度老年慢性哮喘病人.茶碱缓释片组:20例,均为男性病人,年龄61~80岁,体重56~81kg(其中17例均系氨茶碱疗效不够满意或不能耐受其毒副反应而转入本组者)。
, http://www.100md.com
    2. 方法:(1)测定方法:氨茶碱组系长期口服氨茶碱(0.1g/次,3~4次/日)的病人于治疗前先取空腹血,口服氨茶碱0.1g后2小时取静脉血2ml,用HPLC法测定病人基础的血浆茶碱谷峰浓度[中华医学检验杂志1986;9:68],每次均同时测质量控制血清,此后每于调整剂量3天后复查谷峰浓度,直到确定最终维持量止。茶碱缓释片组,于服药后第4天清晨取空腹血查谷浓度,于服药后7小时取血查峰浓度,其余同氨茶碱组。(2)个体化投药方法:两组病人,各有18例单一服用氨茶碱或茶碱缓释片,2例联合应用舒喘灵及维持量强的松,在本组治疗期间联合用药的种类及剂量不变。氨茶碱0.1g2~3次/日,(每次增减范围不超过0.1g/日,茶碱缓释片0.1~0.2g/日),更改剂量3天后随访病人并复查血药浓度,根据新的谷浓度再调整剂量,根据测得的谷浓度用下面公式计算出所需的新的剂量:

    作为适合于本病人的最终有效维持量,测定此时的血药浓度作为适合于本病人的茶碱治疗浓度。
, 百拇医药
    3. 疗效判断标准:(1)临床控制:临床症状、体征完全消失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提高10~15%以上。(2)显效: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或减轻2/3以上,FEV1提高10~15%。(3)好转: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以上,FEV1提高10%(4)无效:临床症状体征减轻不足1/3,FEV1进步<10%。

    二、结果

    1. 氨茶碱治疗组:显效2例,好转7例,无效17例,总有效9例,总有效率45%。有效病例中血浆茶碱谷浓度在2.7~14.0μg/ml,平均6.38±4.29μg/ml,仅2例达10μg/ml以上,(各为11.6及14.0μg/ml),7例在2.7~9.1μg/ml之间,13例病人产生不良反应;心悸11例(2例有早搏,呕吐1例,头疼1例)。

    2. 茶碱缓释片组:显效12例,好转6例,无效2例,总有效18例,总有效率90%,有效病例中,茶碱浓度范围在3.6~16.6μg/ml,平均10.11±4.04μg/ml,其中仅4例达到15~16.6μg/ml,6例在10~12.8μg/ml,8例(44.4%)谷浓度在4.0~9.9μg/ml之间,4例产生不良反应,心悸3例,头晕1例。两组比较茶碱缓释片组较氨茶碱组有效率高,不良反应少。
, 百拇医药
    3. FEV1测定:老年哮喘病人在用氨茶碱及茶碱缓释片治疗后虽然取得了临床疗效,但治疗前后的FEV1差异均<10%,无明显变化。

    三、讨论

    于本组治疗中发现对于体重相同的(均为56kg)的病人投以同一剂量(0.2g,2次/日)茶碱缓释片,其血浆茶碱浓度可相差三倍左右(谷值各为4.0及12.8μg/ml,峰值各为5.4及13.6μg/ml)对体重相似的男病人(各为56kg,58kg)投以同一剂量的氨茶碱(0.1g,4次/日),其中茶碱浓度亦相差2~3倍(谷值分别为9.1及3.4μg/ml,峰值分别为11.4、6、8μg/ml)说明老年病人对茶碱代谢的个体差异性甚为显著。两组平均有效茶碱谷浓度为8.87±4.42μg/ml,提示老年病人茶碱的有效血浓度范围较公认的(10~20μg/ml)显著降低,但仍能缓解临床状体征。

    *邮政编码 100005

    (1988年10月13日收稿 同年10月6日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