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0年第1期
编号:10225316
婴幼儿前臂腕骨X线解剖变异及维生素D中毒的X线表现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0年第1期
     作者:蒋业斌 王云钊 魏静心 李同

    单位:北京创伤骨科研究所(100035) 北京儿科研究所

    关键词:婴儿;前臂;腕骨;放射学,X线诊断;维生素D

    提要 分析了400名2个月至2岁半的儿童前臂腕骨健康普查X线照片

    提要 分析了400名2个月至2岁半的儿童前臂腕骨健康普查X线照片,其中84名维生素D(简称VD)用量过大,并对照观察了14名3个月至3岁儿童腕部标本X线与病理大切片。发现前臂肌肉附着处骨皮质模糊、干骺端“密疏密”带、浅杯口等均为正常变异。VD过量的儿童,尺桡骨出现骨膜反应、皮质骨增厚松化、骨质疏松、皮质骨增厚硬化、腕骨化骨核钙化环增厚、干骺端硬化带等X线征。这些征象群随VD用量增大而出现率增高。指出:VD过量儿童,必须同时出现三个上征象方能确诊。
, 百拇医药
    维生素D(简称VD)系激素前期物,其代谢的活性产物1,25-(OH)2D3是调节钙磷代谢的一种激素[1]。目前,临床上常有VD中毒的报道[2]。如何进行VD中毒的X线诊断,是一个比较迫切而又实际的问题。腕部X线摄片简单易行。认为婴幼儿前臂骨腕部X线解剖变异,对于诊断VD中毒及鉴别佝偻病等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试图从这两方面进行探讨。

    材料和方法

    健康普查400名北京市婴幼儿,其中男225名,女175名,年龄2个月至2岁6个月。摄前臂包括腕部正位X线片。

    14名婴幼儿的腕部尸检标本,患儿年龄3个月至3岁。X线照片均显示有变异。做腕部冠状面整体病理切片,片厚12μm,HE染色,进行X线组织学对照。

    400名婴幼儿中较普遍服用鱼肝油,并加服VD2片,少数肌肉注射VD3或加服胆维丁片或VD3片。按用药总量和月龄之比,400名婴幼儿每月平均VD用量10万IU以下者316名(79%)。超过10万IU以上者列为VD过量。10~14万IU 54名(13.5%)为Ⅰ组、15~20万IU 19例(4.75%)为Ⅱ组。21万IU以上者11例(2.75%)为Ⅲ组。总剂量最多者达185万IU。
, 百拇医药
    结 果

    一、X线解剖变异

    316名平均每月VD用量在10万IU以下的婴幼儿前臂和腕部X线照片可见到下列解剖变异征象:

    1.尺桡骨骨间膜附着处皮质增厚:在尺桡骨中段、尺骨桡侧和桡骨天侧皮质骨稍厚,以中间较厚,两端逐渐变薄。316名中尺骨出现此征者186名(58.9%),桡骨105名(33.2%)。

    2.尺桡骨肌肉附着处皮质骨模糊:在桡骨中段桡骨皮质表面有一局限性浅凹陷、模糊,为旋前圆肌附着点。316名中有182名(57.6%)出现这种表现(图1)。桡骨结节肱二头肌附着处皮质骨失去其致密特征,密度减低,外缘模糊。316名中有35名(11.1%)出现该征象。尺骨旋前方肌附着处皮质骨局限性骨皮质变薄,密度减低,或表现为局限性凹陷,骨皮质表面模糊。316名中有40名(12.7%)出现这种改变。32-1.gif (18485 bytes)
, http://www.100md.com
    图1 男,7个月。未用维生素D,桡骨结节及桡骨中段肌肉附着处皮质表面模糊

    3.桡尺骨远侧干骺端“密疏密”带(线):X线照片显示桡尺骨远侧干骺端先期钙化带部位有一致密线,其下为透亮线,透亮线下方又有一致密线,这三条线即构成干骺端“密-疏-密”交替线(图2)、该征在桡骨的发生率高于尺骨。316名中桡骨出现此征51名(16.1%),尺骨6名(1.9%)。X线与组织大切片对照,可见尺桡骨远侧干骺端的硬化线为临时钙化带和骨竖刺,且排列紧密,其下方为骨小梁稀少带,再下为横骨板。横骨板通常是不连续的,有时则是骨小梁在同一水平部位呈横行、斜行、或梭形膨大。

    4.尺骨远侧干骺端浅杯口样改变:干骺端中心呈弧形凹陷,表现为杯口样,边缘清楚,316名中有18名(5.7%)出现这种表现。组织大切片证明,此征骺板软骨只见先期钙化带,中间呈弧形凹陷,但软骨柱正常,无佝偻病的病理改变。切片显示先期钙化带呈波浪状,不在同一直线上,骺板软骨柱细胞5.6个、在正常范围内。此征桡骨远端甚少见。
, 百拇医药
    二、VD过量X线表现

    平均每月VD用量超过10万IU的婴幼儿X线表现有下列诸征象。

    1.尺骨干皮质模糊并有骨膜反应:尺骨干骨膜下吸收,通常发生于尺侧(图3),表现为皮质骨表面模糊,骨密度减低,长2~3cm,其外侧有薄层线状骨膜反应(图3)。平均每月VD用量小于10万IU的婴幼儿不出现此征。超过10万IU的有10名出现此征。33-1.gif (17555 bytes)

    图2 女,6个月。应用维生素D 35万IU,尺骨骨膜下吸收增加,有骨膜反应,桡骨近段皮质骨增厚松化

    2.皮质骨松化:尺桡骨干皮质骨内出现洞穴性骨吸收,哈佛管扩大,皮质骨内出现纵行透亮性、骨质密度比正常减低。该征只发生于每月VD用量超过10万IU以上者。84名中有6名。
, 百拇医药
    3.骨质疏松:84名中有11名出现此征,骨密度比正常减低,皮质变簿。该征随VD用量增加而明显。随VD用量每月超过10万IU,15万IU,20万IU三组中由发生率7.4%上升至36.4%。

    4.骨皮质增厚硬化:尺桡骨干特别是中段骨干骨皮质增厚,密度增高,髓腔变窄。该征象主要发生于每月VD用量超过10万IU的婴幼儿,亦随VD用量增大、发生率增高、征象越明显。VD过量三组中发生率由5.6%上升27.3%。VD用量在10万IU以下的316名中只见1名,该婴儿每月平均VD用量7万IU。33-3.gif (20848 bytes)

    图3 男,10个月。应用维生素D 14万IU/月,尺桡骨远端出现硬化带,腕骨钙化带厚

    5.腕骨化骨核钙化环增厚、致密:所查400名婴幼儿只有头钩骨化骨核出现。该征象表现为头钩骨化骨核钙化环厚,密度增高(图4)。该征象在每月VD用量小于10万IU的316名中只有2名(0.6%)、而每月平均VD用量超过20万IU的11名中有8名(72.7%)。
, http://www.100md.com
    6.尺桡骨远侧干骺端硬化带:干骺端出现一致性致密硬化带,厚2~4mm,无骨小梁结构,下缘整齐锐利,分界截然(图4)。该征象亦主要发生于平均每月VD超过10万IU以上的婴幼儿。33-4.gif (14981 bytes)

    图4 女,3个月。应用维生素D 45万IU,尺骨近侧干骺端厚

    硬化带,无骨纹结构。尺桡骨皮质增厚硬化

    7.肘部干骺端硬化带:尺骨近侧和肱骨远侧干骺端硬化带厚度达3~4mm,亦无骨结构,此征在VD用量每月超过10万IU以上者有6名。

    8.桡骨远端干骺端有横行生长障碍线:一条或多条,多者可达10条,有的横跨一半干骺端,有的横跨整个干骺端、VD用量小于10万IU者出现率为13.3%,过量者发生率为18.2%,两者无显著差异。
, 百拇医药
    讨 论

    一、尺桡骨远侧干骺端X线解剖变异的组织学基础

    干骺端临时钙化带和骨竖刺X线表现为硬化线,若伴有骨小梁稀少、横骨板或残留钙化软骨带则表现为“密-疏-密”带(线)。尺骨远侧干骺端先期钙化带不平整系骨化速度不均衡所致,X线表现先期钙化带呈波浪状改变。尺骨远侧干骺端浅杯口样改变系干骺端骺板软骨膜环细胞增殖骨化的速度比中间部位较快所致。

    二、尺桡骨骨干X线变异的解剖学基础

    骨的肌肉附着处为纤维软骨附着,因而该处骨皮质不光滑、不整齐、皮质表面模糊。

    三、VD过量的剂量

    一般认为,婴幼儿每天对VD的生理需要量为400IU[3,4]。且最好通过自然摄取或日光照射皮肤而合成VD这一途径获取。对于VD中毒的敏感性个体差异很大[6]。有些作者认为正常儿童每天摄入5000IU可致高钙血症[6]。而另有作者则认为正常小儿每天摄入2~5万IU或每公斤2000IU,连服数周或数月可致VD中毒[7]。本文400名婴幼儿,平均每月VD用量超过10万IU者可出现一系列VD中毒的X线征象,其出现率随VD用量的加大而增高。但有3例平均每月VD用量超过20万IU的婴幼儿,其骨胳X线表现相对较轻;而另1例平均每月VD用量为7万IU的儿童则有明确的中毒X线征象。此外,我们尚注意到肌注VD3较口服VD片更易于出现中毒X线征象。这是因为肌注VD3一次用量太大,通常为30万IU,而且易于在短期内进入机体引起中毒。
, 百拇医药
    四、VD中毒X线征象的本质

    对于VD中毒文献多强调干骺端先期钙化带密度增高增厚[8]。亦可有干骺端疏松和致密带交替出现[9],还可出现骨质疏松、骨皮质变薄[10]或骨干骨皮质增厚[11]。我们所检索的文献中,只解释干骺端先期钙化带硬化为肥大软骨细胞层基质中有严重的钙盐沉积[11],而骨质疏松则是广泛性破骨细胞性骨吸收所致[10]

    五、VD中毒骨胳损害X线诊断

    文献报道VD中毒重要的X线征象早期为发生干骺端硬化带。晚期则表现为干骺端“疏密”带。本组400名中316名婴幼儿VD用量在10万IU以下者桡骨远侧干骺端硬化[带发生率为5.1%、而每月平均VD用量超过20万IU者发生率为54.5%。此外,其它疾患如儿童氟骨症[12]、生长骨X线损伤[13]、激素对骨软骨损害[14]等疾患亦可出现干骺端硬化带,但其病理改变不同。因此,我们认为干骺端硬化带只是VD中毒常见X线征象之一,并非是特征性X线表现。VD中毒的可靠X线征是:(1)尺桡骨干皮质骨模糊并骨膜反应,(2)皮质骨松化或骨质疏松,(3)尺桡骨干骺端硬化带或“疏密”带,(4)骨干皮质增厚致密,(5)腕骨化骨核钙化环增厚硬化。上述5种X线征象中有3种征象如同时出现,即可诊断为VD中毒。当然,必须结合临床病史询问VD过量情况才能确诊。
, http://www.100md.com
    X线鉴别诊断应注意勿将前臂骨间膜及肌肉附着处骨嵴或骨皮质表面模糊误为骨膜反应婴儿皮质增生症通常发病于5个月龄婴儿,轻度病变者表现为骨膜反应,但通常都在骨干全程发生骨膜反应,同时临床表现有发热和软组织肿胀。这些特点有助于与VD中毒骨胳损害相鉴别。

    参考文献

    1.Deluca HF. The kidney as an endocrine organ for the production of 1,25-dihydeoxyvitamin D 3, a calcium mobilizing hormone. N Engl J Med 1973; 289:359.

    2.唐典俊,维生素D中毒75例分析.中华儿科杂志 1986;24:224.

    3.Robbins SL, Cotran RS. Patholigic basis of disease. ed 2.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79:491-498.
, 百拇医药
    4.中国医科大学等.儿科学.第1版.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0:109-110.

    5.Linden V Vitamin D and myocardial infarction. Br Med J 1974;3:647.

    6.Oderda GM Iron and vitamin toxicites. Ear Nose Throat J 1983:62:84.

    7.诸福棠,等.实用儿科学.第4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5:76,553.

    8.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维生素D中毒的防治.中华儿科杂志 1986:24:369.

    9.Ross SG. Vitamin D intosication in infancy. A report of four cases. J Pediatr 1952; 41:815.
, http://www.100md.com
    10.Resnick D, Niwayama G. Diagnosis of bone and joint disorders. ed 1. Philadelphia: Saunders. 1981:2392-2394.

    12.Greenfield GB, Radiology of bone diseases. ed 4. Philadephia: Lippincott, 1986:423.

    13.Xu Jun-chao, et al. X-ray findings and patholigical basis of bone fluorosis. Chin Med J 1987; 100:8.

    14.孟俊非,等.X线对生长骨损伤的实验病理观察.中华病理学杂志 1987;16:298.

    15.刘斯润,等.关节内注入肾上腺皮质激素对软骨的损害——动物实验X线病理观察.中华放射学杂志 1988;22:45.

    (1989年3月21日收稿 同年10月28日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