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0年第5期
编号:10225372
120例帕金森病预后分析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0年第5期
     作者:李舰南 王稀琳* 吴根祥**

    单位:(第二军医大学长征医院神经科Δ)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00520

    我院近11年来随访了120例帕金森病的预后,现分析如下。

    1. 一般资料:男80例,女40例;年龄35~85岁,平均65岁;起病年龄29~79岁,平均58岁,其中51~70岁83例,占69%;病程10个月~30年,平均7年;起病至就诊时间最短2个月,最长23年,平均3.8年。病初症状以震颤为主者61例,震颤+强直20例,震颤+少动13例,少动12例,强直9例,强直+少动3例,震颤+多动2例。治疗前判断病情轻重度及现在观察预后均采用Webster氏十项记分法[Modern Treatment 1968;5:257]。治疗前属轻度者51例,中度者61例,重度者8例;最轻者2分,最重者25分,平均12分。随访时间最长11年,最短1个月,平均7年,随访时评分无变化41例,分减少者60例,增加者19例。

    2. 预后与起病年龄:无变化者平均61岁;加重者57.8岁;减轻者55.9岁;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3. 预后与病程:无变化者平均病程6.1年;加重者病程6.8年;减轻者病程7.9年;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4. 预后与起病至就诊时间的关系:无变化者平均3.7年;加重者3.6年;减轻者4年;三者之间无明显差异。

    5. 预后与治疗前评分:预后无变化者治疗前评分属中、重度占46%,加重者治前评分属中、重度占47%,减轻者治前评分属中、重度占70%。

    6. 预后与病初主要症状:无变化者病初症状以震颤为主61%;加重者63%;减轻者40%;减轻者震颤明显低于其它两组。

    7. 预后与治疗:无变化者用安坦治疗5例,安坦+左旋多巴25例,安坦+美多巴7例,左旋多巴4例,美多巴7例,安坦+左旋多巴+美多巴1例,溴隐亭1例;加重者安坦治疗3例,安坦+左旋多巴11例,安坦+美多巴8例,美多巴2例,左旋多巴+美多巴1例,溴隐亭1例;减轻者安坦治疗4例,安坦+左旋多巴30例,安坦+美多巴22例,左旋多巴5例,美多巴14例,溴隐亭2例。

    讨论:帕金森病为一中老年人较常见的中枢神以系统变性性疾病。从本组资料看其预后与起病年龄,病程,起病至就诊时间无明显关系,与治疗前病情的轻重也无相关关系,相反减轻者中轻度较少,中、重度偏多,占70%,说明预后并不取于治疗前的病情程度,中、重度者经过治疗仍可达到较满意的效果。近年来帕金森病危象已极少见,本组无1例发展为危象。本组资料还不能提示预后与治疗的药物品种之间有何明显关系。与病初主要症状也无直接关系。

    Δ 上海,邮政编码 200003

    * 中国人民解放军锦州二0五医院

    ** 上海建工局职工医院

    (1989年10月4日收稿 1990年2月9日修回), 百拇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