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1年第6期
编号:10225460
多普勒超声对正常新生儿动脉导管分流终止前后心输出量的测定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1年第6期
     作者:陈健夫 宁寿葆 林其珊

    单位:(山西省心血管病研究所,太原,030001)陈健夫;(上海医科大学儿科医院)宁寿葆 林其珊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10631

    心输出量是衡量心脏功能的良好指标。以前,心输出量的测定是采用有创性检查方法。在新生儿,由于血容量的限制及呼吸状态不稳定等因素,难以广泛应用,尤其对危重儿需要反复观察比较者,更是受到了限制。1982年以来,Alverson等[1~3]首先使用脉冲多普勒方法对新生儿的心输出量做了无创性测定,获得了良好结果。本文采用多普勒方法对44名正常新生儿在动脉导管分流终止前后的心输出量作了测定。

    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 百拇医药
    足月、顺产、妊娠过程无并发症、生后1分钟Apgar评分10分的44名正常新生儿,男、女各22名,出生体重2500~4000g,平均3196g。生后72小时内做4次检查:第1次:生后1至6小时,第2次:生后12至24小时,第3次:生后24至48小时,第4次:生后48至72小时。

    二、检查方法

    使用HP SONOS100多功能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MHz。取样容积2mm。取左侧卧位,在左心室长轴切面上用M型测主动脉瓣环水平的主动脉内径,以收缩末期为准。取4次的均值作计算值。然后在心尖五腔心切面上把取样容积置于主动脉瓣上,获得最大血流速度后,测量主动脉血流速度积分和心率[3]。本文计算时采用平均血流速度积分。

    探头置于胸骨左缘第2、3肋间,取心底短轴切面,取样容积置于肺动脉瓣与主肺动脉分叉处的中间,显示肺动脉血流频谱。正常情况下无舒张期湍流存在,如出现,便确定有经动脉导管分流存在。分流的分级标准是:如舒张期向下的湍流在2cm/s以下为轻度,如大于20cm/s为重度。连续两次探查均无舒期湍流确定为分流终止,把首次湍流消失的时间定为分流终止时间。
, 百拇医药
    结 果

    动脉导管分流存在时,平均心输出量为168±26ml*kg/min,分流终止后为140±22ml*kg/min。两者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

    分流存在时的平均心率为126±4.5次/分,分流终止后为120±12次/分。两者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轻度分流时心输出量为164±21ml*kg/min,重度分流时为171±31ml*kg/min。平均心率分别为118±12次/分和121±13次/分。

    轻、重度分流的心输出量间和心率间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轻、重度分流与无分流的心输出量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01)。

    讨 论

    以前对新生儿心输出量的研究都是在剔除了有动脉导管分流存在的情况下进行[3,4],并没有观察动脉导管分流终止前后心输出量的变化。1988年,Hirsmaki等[5]对27名新生儿的研究表明,心输出量在动脉导管分流终止前后之间有差异。本文的结果进一步证实了这一点。
, 百拇医药
    有作者在测定心输出量时采用胸骨上窝主动脉长轴切面的方法。本文的研究中发现,新生儿因颈部较短,探头体积较大,采用这一切面往往有许多困难。经对同一新生儿在同一时间采用胸骨上窝和心尖五腔二个切面的对比观察,结果发现两者之间的速度积分值无差异,因此,可以认为,在新生儿采用心尖五腔图探查主动脉血流速度积分是一可行方法。

    动物试验已证明,主动脉内血流速度模型呈圆隆状。主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就是真实空间平均流速的反映。因此,本组采用平均血流速度积分计算心输出量。

    Mellander[6]曾采用三种方法测量主动脉内径,结果发现只有测量主动脉内径所得的心输出量与同步有创性检查比较相关性最高。本组采用这一方法计算心输出量,所得的心输出量与新生儿期实际的心输出量相近。与国外的同类研究相比结果有差异[2,5]。作者认为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可能有:(1)主动脉内径测量方法上的不同;(2)心率上的差异;(3)使用血流速度积分方法上的不同。
, http://www.100md.com
    本文获得了在新生儿早期这一特殊阶段心输出量的两个正常值,为评价心功能提供了参数,为监测心功能变化,指导临床治疗以及对治疗效果的评价等方面提供了一种安全、无创、简便和可靠的方法。

    参考文献

    1 Haites NE, et al Assessment of cardiac output by the Doppler ultrasound technique alone. Br Heart J 1985;53:123.

    2 Alvenson DC, Neonatal cardiac output measurement using pulsed doppler ultrasound. Clin Perinatol 1985;12:101.

    3 Alverson DC, et al. Noninvasive pulsed Doppler determination of cardiac output in neonates and children J Pediatr 1982;101:46.
, 百拇医药
    4 Alverson DC, et al. Noninvasive measurement of cardiac output in healthy preterm and term newborn infants. Am J Perinatol 1984;1:148.

    5 Hirsimki H, et al. Doppler-derived cardiac output in healthy newborn infants in relation to physiological patency of the ductus arteriosus. Pediatr Cardiol 1988;9:79.

    6 Mellander M, et al. Doppler determination of cardi ac output in infants and children: Comparison with simultaneous thermodilution Pediatr Cardiol 1987;8:241., http://www.100m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