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华医学杂志》 > 1992年第4期
编号:10225554
进一步开展肾脏病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http://www.100md.com 《中国医学杂志》 1992年第4期
     作者:王海燕

    单位:(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关键词:

    中华医学杂志920401

    未来30~50年中,细胞分子生物学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肾脏病领域中的应用将导致对于各种肾脏病发病原理及新的治疗方法的重大突破,国际肾脏病学家称之为:“肾脏病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时代”。这个新时代正在兴起,以迅猛的速度发展,展现出巨大的生命力。

    各种肾小球疾病是肾脏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类疾病。疾病过程中肾小球的炎症、增生、硬化及相继的肾间质的单核细胞浸润、纤维化是疾病向慢性转化、呈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基本过程。这是由多种因素所介导的、连续反应的过程,其中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包括有生长因子效应的一些血管活性肽类物质)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工作包括这些因子[如白细胞介素1(IL 1)、白细胞介素6(IL 6)、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等。在肾小球疾病状态下的产生(表达),对肾小球系膜、上皮及内皮细胞的作用(收缩、增生等),在疾病情况下肾间质单核巨噬细胞产生这些因子对肾小球硬化、间质纤维化的调节以及对细胞外基质与其成分的调节。在这些研究的基础上,针对这些因子的抑制剂、拮抗剂和受体拮抗剂的研究也正在兴旺发展,将为肾小球疾病的治疗另辟蹊径。我国肾脏病学界已成功地培养了肾小球系膜、上皮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并应用细胞和/或分子生物学方法研究与多种因子(如:IL-1、IL-6、TGFβ、TNF、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在细胞或组织学水平的生理或疾病情况下的变化,与细胞增生的管家基因——癌基因的关系,并对多种治疗措施进行了探索。此外,我国应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肾脏疾病中病毒致病作用的研究已涉及乙肝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等,此项工作也属国际前沿。
, 百拇医药
    各种原因引起的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是肾脏病学中最受关注的领域,因为诊断与治疗水平的提高使得很多ARF已成为可治之症。但是,以急性肾小管坏死(ATN)为例,目前疗效的提高毕竟有一定限度,死亡率滞留在30%以上。多种血管活性肽(缩血管肽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内皮素,舒血管肽如:降钙素基因相关肽、内皮细胞源舒血管因子等)在ARF中的作用及其拮抗治疗已引起广泛兴趣,国内已有一些高水平研究工作报道。目前尚需要深入了解这些血管活性肽的肾内调节作用,这唯有应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手段才能实现。这一深入研究可望将有针对性的靶器官治疗代替全身性治疗。同时,由于ATN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一个自限性过程——肾小管上皮细胞的变性、脱落、与再生相伴随而存在,在细胞及分子生物学水平进行各种生长因子、细胞保护剂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修复的研究将有很好的治疗前景。

    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使一些多年来的诊断、治疗没有重大突破的遗传性肾脏病重新呈现研究的吸引力。1985年首次报告成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多囊肾的基因突变定位在第16对染色体短臂上以来,迄今国际上已分离、克隆了多种有关的NDA探针,并开展了产前诊断。我国已观察到白种人患者适用的3'HVR及24-1二种主要探针也可与中国患者染色体DNA限制性片段杂交,从而为本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与管理、产前诊断及指导优生工作做了准备。遗传性肾炎(Alport's病)患者肾小球基底膜病变的突变基因——Col485胶原基因已于1990年克隆出来。此外,研究主要组织相容性基因复合物(MHC)与某些肾脏病发病的关系(包括血清学及分子生物学方法),为这些疾病的免疫遗传提供了重要信息。目前国际上有关研究的重点已转向HLA分子在免疫介导疾病中所起作用的研究。

    基因工程的应用将为一些肾脏病(如:遗传性肾脏病)的基因治疗提供值得探索的重要领域。

    总之,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肾脏病研究中的应用,为肾脏病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治疗与预防的研究工作开辟了广阔的前景。在这学科发展的关键时刻我们已面临严峻的挑战。跨学科的合作涉及细胞与分子生理学、细胞与分子病理生理学、细胞与分子免疫学、分子遗传学、分子药理学等多个领域,需要我们不断更新知识也需要肾脏科专家与各基础学科密切配合,联合攻关。, http://www.100md.com